书法用三宫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2302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12:10
书法用三宫格,就是在传统“米”字格的基础上加入第二正宫格和第三正宫格,第一正宫格(传统“米”字格的外框)为正方形,第二正宫格在第一正宫格的基础上缩小1/3,第三正宫格在第二正宫格的基础上缩小1/2,三宫格的优点就在于:学生在进行汉字书写的时候,能够更精准地写准汉字的每个笔画及每个部分的位置,从而使汉字的间架结构更准确,达到书写的规范、正确、美观。

Three palace style for calligraphy

In calligraphy, the third square palace is added to the second square palace and the third square Palace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meter\ character. The first square Palace (the outer frame of the traditional \meter\ character) is square, the second square palace is reduced by 1/3 on the basis of the first square palace, the third square palace is reduced by 1/2 on the basis of the second square palace, and the third square palace is reduced by 1/2 on the basis of the third square palace. The advantage is that when students write Chinese characters, they can more accurately write each stroke and the position of each part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so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compartment is more accurate, and the writing is standardized, correct and beautifu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书法用三宫格
本专利技术涉及书法书写的
,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书法用三宫格。
技术介绍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美学内涵是其它任何文字无法比拟的,目前中小学学生的书写面貌很不乐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中小学所使用的各种写字教材,主要的书写方法就是临摹,怎样临摹,怎样才能尽快地准确地临摹,这些问题讲得很少,学生没有一种较好的摹写方法,所以总觉得写字很难、很枯燥,自然书写面貌就很糟糕。现在书写普遍使用的是“田”字格和“米”字格,以及“回宫”格,初学者在使用这几种格子书写的时候,对汉字的各个笔划和各个部分不能在格子里面较准确地定位,因此写出来的汉字的大小、间架结构等非常不准确,其书写面貌自然就不够乐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是针对上述情况的,提供书法用三宫格,具体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第一正宫格、第二正宫格和第三正宫格,所述第一正宫格内穿插设有第二正宫格,且所述第二正宫格内穿插设有第三正宫格,所述第一正宫格、第二正宫格与第三正宫格内部一次设置构成一体的三宫格,且所述三宫格内部分别设有横分线、纵分线、第一对角分线和第二对角分线,该三宫格分别设置的第一正宫格、第二正宫格和第三正宫格均由正方形构成。进一步,所述三宫格内部分别设置的横分线和纵分线分别是通过中部构成横纵设置,且三宫格通过横分线和纵分线构成三个田字格结构。进一步,所述三宫格分别设置的第一对角分线和第二对角分线均通过正方形左右对面构成相互连接的结构,且三宫格分别设置的第一对角分线和第二对角分线通过正方形构成多个等腰三角形结构。进一步,所述三宫格通过内部分别设置的横分线、纵分线、第一对角分线和第二对角分线构成米字型宫格,且三宫格内部分别设置的横分线、纵分线、第一对角分线和第二对角分线均通过虚线构成。进一步,所述第一正宫格框架形成的正方形四边通过实线边框构成,且第一正宫格框架形成的正方形四边通过黑色实线边框构成,所述第二正宫格和第三正宫格框架形成的正方形四边通过虚线边框构成,且第二正宫格和第三正宫格框架形成的正方形四边通过红色虚线边框构成,所述横分线、纵分线、第一对角分线和第二对角分线均通过灰色虚线构成。进一步,所述第一正宫格框架形成的正方形四边长度优选均为15mm,该第一正宫格内设置的第二正宫格框架形成的正方形面积优选缩小1.5倍,且所述第二正宫格内设置的第三正宫格框架形成的正方形面积优选缩小2倍。进一步,所述三宫格形成框架的线条既可使用实线,也可使用虚线,且线条可采用黑白构成,亦可使用彩色构成。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三宫格分别通过第一正宫格、第二正宫格、第三正宫格、横分线、纵分线、第一对角分线和第二对角分线构成学生练习书法的结构规格,三宫格设置的第一正宫格内部依次设置第二正宫格和第三正宫格,且三宫格通过第一正宫格中部分别设有横分线和纵分线,三宫格再通过第一正宫格左右对角设有第一对角线和第二对角线,本专利技术的三宫格总体的构成,让学生练习书法时通过三宫格内部总体形成的结构具有更进一步规范练习汉子写法的效果。采用上述进一步结构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三宫格是在传统“田”字格和“米”字格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所形成的(见图一),把“米”字格的外框作为第一正宫格,把“米”字格的横分线、纵分线、第一对角线、第二对角线平均六等分,从外到内依次把等分点进行横向纵向连接,第一等分点连接所形成的正方形为第二正宫格,第二等分点连接所形成的正方形为第三正宫格,第一正宫格、第二正宫格、第三正宫格等三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加上中间四条中线横分线、纵分线、第一对角线、第二对角线所形成的“米”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书法书写格子三宫格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三宫格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正宫格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分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正宫格结构示意图。图5为传统“田”字格书写示意图。图6为传统“米”字格书写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三宫格是写示意图。如图所示:三宫格1、第一正宫格2、第二正宫格3、第三正宫格4、横分线5、纵分线6、第一对角线7、第二对角线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描述。本专利技术书法用三宫格,包括第一正宫格2、第二正宫格3和第三正宫格4,第一正宫格2内穿插设有第二正宫格3,且第二正宫格3内穿插设有第三正宫格4,第一正宫格2、第二正宫格3与第三正宫格4内部一次设置构成一体的三宫格1,且三宫格1内部分别设有横分线5、纵分线6、第一对角分线7和第二对角分线8,三宫格1分别设置的第一正宫格2、第二正宫3和第三正宫格4均由正方形构成,三宫格1通过正方形设置的第一正宫格2、第二正宫格3和第三正宫格4总体构成学生练习书法的写字格,三宫格1总体的构成,让学生练习书法时,学生练习书法的汉子达到更进一步的规范、正确、美观等要求,且学生通过三宫格1练习书法汉子具有更容易和正确规范练习的作用;三宫格1内部分别设置的横分线5和纵分线6分别是通过中部构成横纵设置,且三宫格1通过横分线5和纵分线6构成三个田字格结构,三宫格1通过第一正宫格2中部分别设置横分线5和纵分线6,让第一正宫格2构成田字格的模式作用,且三宫格1通过第一正宫格2内依次设置第二正宫格3和第三正宫格4,让三宫格1通过第一正宫格2、第二正宫格3和第三正宫格4构成三个田字格,三宫格1构成田字格所示第一步的结构,让三宫格1第一步构成的田字格具有规格分别的作用;三宫格1分别设置的第一对角分线7和第二对角分线8均通过正方形左右对面构成相互连接的结构,且三宫格1分别设置的第一对角分线7和第二对角分线8通过正方形构成多个等腰三角形结构,三宫格1通过第一正宫格2左右对角构成相互连接的第一对角分线7和第二对角分线8,让三宫格1构成第二部的结构,也是让三宫格1第二步构成具有规格分别的作用;三宫格1通过内部分别设置的横分线5、纵分线6、第一对角分线7和第二对角分线8构成米字型宫格,且三宫格1内部分别设置的横分线5、纵分线6)第一对角分线7和第二对角分线8均通过虚线构成,三宫格1内部分别设置横分线5、纵分线6、第一对角分线7和第二对角分线8构成总体的结构,三宫格1总体结构通过田字格和等腰三角形构成米字型宫格,且三宫格1通过米字型区分第一正宫格2、第二正宫格3和第三正宫格4,让三宫格1具有规格清晰简单的结构,学生练习汉子书法时通过三宫格1具有更规范练习的作用,且横分线5、纵分线6)第一对角分线7和第二对角分线8均通过虚线构成,让三宫格1总体构成的规格清晰明简的作用;第一正宫格2框架形成的正方形四边通过实线边框构成,且第一正宫格2框架形成的正方形四边通过黑色实线边框构成,第二正宫格3和第三正宫格4框架形成的正方形四边通过虚线边框构成,且第二正宫格3和第三正宫格4框架形成的正方形四边通过红色虚线边框构成,横分线5、纵分线6、第一对角分线7和第二对角分线8均通过灰色虚线构成,三宫格1分别设置的第一正宫格2、第二正宫格3、第三正宫格4、横分线5、纵分线6、第一对角分线7和第二对角分线8分别通过不同的颜色构成,让三宫格1总体看上去清晰明了的作用,且三宫格1通过第一正宫格2内部分别设置的第二正宫格3、第三正宫格4、横分线5、纵分线6、第一对角分线7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书法用三宫格,包括第一正宫格(2)、第二正宫格(3)、第三正宫格(4)、横分线(5)、纵分线(6)、第一对角分线(7)和第二对角分线(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宫格(2)内穿插设有第二正宫格(3),且所述第二正宫格(3)内穿插设有第三正宫格(4),所述第一正宫格(2)、第二正宫格(3)与第三正宫格(4)内部一次设置构成一体的三宫格(1),且所述三宫格(1)内部分别设有横分线(5)、纵分线(6)、第一对角分线(7)和第二对角分线(8),该三宫格(1)分别设置的第一正宫格(2)、第二正宫格(3)和第三正宫格(4)均由正方形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书法用三宫格,包括第一正宫格(2)、第二正宫格(3)、第三正宫格(4)、横分线(5)、纵分线(6)、第一对角分线(7)和第二对角分线(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宫格(2)内穿插设有第二正宫格(3),且所述第二正宫格(3)内穿插设有第三正宫格(4),所述第一正宫格(2)、第二正宫格(3)与第三正宫格(4)内部一次设置构成一体的三宫格(1),且所述三宫格(1)内部分别设有横分线(5)、纵分线(6)、第一对角分线(7)和第二对角分线(8),该三宫格(1)分别设置的第一正宫格(2)、第二正宫格(3)和第三正宫格(4)均由正方形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书法用三宫格,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宫格(1)内部分别设置的横分线(5)和纵分线(6)分别是通过中部构成横纵设置,且三宫格(1)通过横分线(5)和纵分线(6)构成三个田字格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书法用三宫格,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宫格(1)分别设置的第一对角分线(7)和第二对角分线(8)均通过正方形左右对面构成相互连接的结构,且三宫格(1)分别设置的第一对角分线(7)和第二对角分线(8)通过正方形构成多个等腰三角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和3所述书法用三宫格,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宫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益文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