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3153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该该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机身、机头和旋转部,所述机头上前后贯通形成有送风通道,所述送风风道包括引风口,连通所述机身内部风道的出风口,以及位于所述机头前侧面的送风口,所述送风风道的所述引风口处设置有可控制所述送风风道后部进风风量大小的风栅;所述送风风道的所述送风口处设置有可控制所述送风口处风向的导风装置。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为基于上述空调器。通过该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空调器的室内空间无死角吹风,使室内温度更均匀;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风栅调节引风风量,在设定温度一致的情况下,通过调节风栅开合角度,实现了引流风风量的控制,进而使送出风温度更符合人体需求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无死角吹风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空调器一般都是单一方向的吹风,通过遥控器等设定温度,进而控制室内温度。由于空调器为单一方向的吹风,导致室内温度并不均匀,用户体验相对较差。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7702219A中公开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机身,可绕机身旋转的头部,以及可带动所述头部相对于所述机身转动的旋转部,所述机身上形成有进风口,所述头部形成有送风口,所述机身内部对应于所述进风口设置有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上部设置有可将所述机身外部空气吸入至所述机身内部的电机,所述旋转部上形成有与所述送风口贯通的进风通道;空调器外部的空气在所述电机的作用下,依次经过所述进风口、所述蒸发器、所述进风通道以及所述送风口;所述头部的中部中空,以形成所述送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扇片,以调节送风方向。上述现有专利,其虽然可通过设置相对于机身旋转的机头,进一步实现机头的360度旋转,从而实现了更大角度范围内的送风,但是当上下送风时,该空调器只能通过送风通道内的扇片小幅度摆动,调整范围较为局限,尤其在需要指向性吹向人体腿部位置处,扇片的摆动幅度很难达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通过该专利技术,实现了空调器的室内空间无死角吹风,使室内温度更均匀;同时本专利技术采用风栅调节引风风量,在设定温度一致的情况下,通过调节风栅开合角度,实现了引流风风量的控制,进而使送出风温度更符合人体需求温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机身,可绕所述机身旋转的机头,以及可带动所述机头相对于所述机身转动的旋转部,所述机头上前后贯通形成有送风通道,所述送风风道包括位于所述机头后侧面的引风口,连通所述机身内部风道的出风口,以及位于所述机头前侧面的送风口,所述送风风道的所述引风口处设置有可控制所述送风风道后部进风风量大小的风栅;所述送风风道的所述送风口处设置有可控制所述送风口处风向的导风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风栅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送风风道上的风栅叶片,可安装所述风栅叶片的固定板,以及可限定所述风栅叶片转动角度的活动板,所述风栅叶片活动安装于所述活动板上,所述活动板上设置有齿牙;所述风栅连接有风栅调节装置,以调节所述风栅在所述送风风道内的开合面积;当多个所述风栅叶片完全打开时,自所述引风口处的进风风量最小;当多个所述风栅叶片完全收起时,自所述引风口处的进风风量最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风栅调节装置包括可与所述齿牙啮合的主动齿轮,以及可带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的电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导风装置包括与所述送风风道内侧壁贴合设置的固定板,以及同心设置于所述固定板内的导风板,所述固定板、所述导风板与所述送风风道贯通,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旋转轴连接有可带动所述旋转轴转动的导风板驱动件;导风板驱动件带动所述旋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导风板在所述固定板内上下转动,以调整通过所述送风口处的风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导风板内凹形成有导风滑道,所述固定板对应于所述导风滑道的底部形成有固定滑道;所述导风滑道与所述固定滑道相配合,所述导风板转动时,所述导风滑道贴合于所述固定滑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导风板驱动件为电机或控制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机身上形成有进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机头上,所述机身内部对应于所述进风口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的上部设置有蒸发器,所述旋转部上形成有与所述送风口贯通的出风通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旋转部包括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的旋转件,以及可驱动所述旋转件旋转的动力件,所述旋转件内形成有所述出风通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力件包括可提供动力的驱动件,以及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的从动件,所述从动件安装于所述旋转件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从动件为齿圈、皮带或链条的其中之一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基于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当启动空调器运行时,包括以下a模式和/或b模式:a模式:调节室内机的送风温度;b模式:调节室内机的送风角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在启动a模式时,其具体为:设定空调器送出风温度,风栅在预设指令的控制下控制风栅在送风风道内的开合大小,以调整引流风的风量;引流风与机身内出风口处的风混合形成混合风,该混合风自送风口送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在启动b模式时,其具体为:设定空调器送出风的风向,如设定风向为相对于空调器的左右方向,则机头相对于机身在360度范围内旋转;如设定风向为相对于空调器的上下方向,则机头上的导风板上下转动,以控制送风口处送出风的方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其通过可相对机身360度旋转送风的机头,实现了空间内水平范围的全送风,同时结合设置的可向上或向下调整送风风向的导风装置,实现了空间内纵向范围内的全送风,两者的配合使用,使空调器在室内实现了全角度送风,达到无死角送风;同时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其通过设置可调节引流风风量大小的风栅,有效的控制了引流风对制冷风产生的过大影响,实现了送出风吹向人体的感官温度接近设定温度,更节能环保;2、本专利技术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通过使用上述空调器,实现了空调器的全角度送风以及趋近预设温度的送出风温度,更节能环保。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空调器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空调器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风栅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风栅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导风装置的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导风装置的分解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机头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机头的侧视图;图10为图9中B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空调器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机头;11、出风口;12、送风口;13、引风口;2、机身;21、进风口;22、风扇;23、蒸发器;3、旋转部;31、旋转件;32、驱动件;33、传动件;34、螺旋部;35、叶片;4、风栅;41、风栅叶片;42、固定板;43、活动板;431、齿牙;44、前板;441、主动齿轮;442、电机;45、后板;5、导风装置;51、第一固定板;511、固定滑道;52、第一导风板;521、导风滑道;53、第一旋转轴;6、导风板驱动件;61、电机;62、电机固定件;63、旋转轴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机身,可绕所述机身旋转的机头,以及可带动所述机头相对于所述机身转动的旋转部,所述机头上前后贯通形成有送风通道,所述送风风道包括位于所述机头后侧面的引风口,连通所述机身内部风道的出风口,以及位于所述机头前侧面的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道的所述引风口处设置有可控制所述送风风道后部进风风量大小的风栅;所述送风风道的所述送风口处设置有可控制所述送风口处风向的导风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机身,可绕所述机身旋转的机头,以及可带动所述机头相对于所述机身转动的旋转部,所述机头上前后贯通形成有送风通道,所述送风风道包括位于所述机头后侧面的引风口,连通所述机身内部风道的出风口,以及位于所述机头前侧面的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道的所述引风口处设置有可控制所述送风风道后部进风风量大小的风栅;所述送风风道的所述送风口处设置有可控制所述送风口处风向的导风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栅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送风风道上的风栅叶片,可安装所述风栅叶片的固定板,以及可限定所述风栅叶片转动角度的活动板,所述风栅叶片活动安装于所述活动板上,所述活动板上设置有齿牙;所述风栅连接有风栅调节装置,以调节所述风栅在所述送风风道内的开合面积;当多个所述风栅叶片完全打开时,自所述引风口处的进风风量最小;当多个所述风栅叶片完全收起时,自所述引风口处的进风风量最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栅调节装置包括可与所述齿牙啮合的主动齿轮,以及可带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的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装置包括与所述送风风道内侧壁贴合设置的固定板,以及同心设置于所述固定板内的导风板,所述固定板、所述导风板与所述送风风道贯通,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旋转轴连接有可带动所述旋转轴转动的导风板驱动件;导风板驱动件带动所述旋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导风板在所述固定板内上下转动,以调整通过所述送风口处的风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内凹形成有导风滑道,所述固定板对应于所述导风滑道的底部形成有固定滑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运勇曾晓程王建华章吉泽朱云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空调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