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动定位机构及可挠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1521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8:37
一种可挠式电子装置包含承载结构、可挠式屏幕及至少一连动定位机构。可挠式屏幕设置于承载结构,并可连同承载结构一并被弯折。连动定位机构链接于承载结构,连动定位机构包括位置对应承载结构之弯折处的连接单元、穿设于连接单元且可连同可挠式屏幕、承载结构与连接单元一并被弯折并趋于恢复至平直状态的衔接单元,以及分别位于连接单元之两相反侧的第一固定单元及第二固定单元,第一固定单元具有内部形成滑槽的第一支撑件,及嵌设于滑槽且能在滑槽内多处定位的定位组。借此,可使所述承载结构与所述可挠式屏幕在定位于平整状态和弯折状态时不发生回弹,大幅提升使用者的操作便利性。另外,本申请还包括连动定位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动定位机构及可挠式电子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动定位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所述连动定位机构的可挠式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不断精进,采用可挠式屏幕的智能型手机或是平板已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在这类的电子装置结构中(例如:智能型手机、平板)通常会借由一连动机构(例如铰链、转轴等)装设于一设有一可挠式屏幕的基板,使所述连动机构提供一支撑力支撑所述基板处于一弯折状态或一平整状态,但是,在现有的技术中,用户在调整所述电子装置的角度时,特别是在所述弯折状态和所述平整状态,时常发生当所述电子装置摊平到底或者是弯折到底却又回弹的状况,导致使用者在操作上非常不便。此外,由于以往连动机构所包含的零件数量众多,为美化电子装置整体外观,会另外针对连动机构加装外观件,借此达到美观及防护的功效,却也因此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完全摊平且可完全弯折而不回弹的可挠式电子装置。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达到定位功效且可作为外观件的连动定位机构。本技术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包含承载结构、可挠式屏幕及至少一连动定位机构。可挠式屏幕设置于承载结构,并可连同承载结构一并被弯折。连动定位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承载结构;可挠式屏幕,设置于所述承载结构,并可连同所述承载结构一并被弯折;及至少一连动定位机构,连结于所述承载结构之未装载所述可挠式屏幕的一侧,所述连动定位机构包括位置对应所述承载结构之弯折处的连接单元、穿设于所述连接单元且可连同所述可挠式屏幕、所述承载结构与所述连接单元一并被弯折并趋于恢复至平直状态的衔接单元,以及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单元之两相反侧的第一固定单元及第二固定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具有内部朝所述第二固定单元方向延伸形成滑槽的第一支撑件,及可往复滑动地嵌设于所述滑槽且能在所述滑槽内多处定位的定位组,所述衔接单元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定位组和所述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承载结构;可挠式屏幕,设置于所述承载结构,并可连同所述承载结构一并被弯折;及至少一连动定位机构,连结于所述承载结构之未装载所述可挠式屏幕的一侧,所述连动定位机构包括位置对应所述承载结构之弯折处的连接单元、穿设于所述连接单元且可连同所述可挠式屏幕、所述承载结构与所述连接单元一并被弯折并趋于恢复至平直状态的衔接单元,以及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单元之两相反侧的第一固定单元及第二固定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具有内部朝所述第二固定单元方向延伸形成滑槽的第一支撑件,及可往复滑动地嵌设于所述滑槽且能在所述滑槽内多处定位的定位组,所述衔接单元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定位组和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其中,所述承载结构可受操控在一平整状态和一弯折状态间作动,让所述承载结构连同所述连接单元一并作动,并使所述衔接单元带动所述定位组在一远离所述连接单元的平整位置及一邻近所述连接单元的弯折位置间滑动,由所述定位组在所述滑槽内的定位限制所述衔接单元、所述承载结构及所述可挠式屏幕不能变换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具有远离所述连接单元的复位槽部,及邻近所述连接单元的定位槽部,所述复位槽部及所述定位槽部分别供所述定位组位在所述平整位置和所述弯折位置时卡固限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具有连接所述衔接单元的一端且可往复滑动地嵌设于所述滑槽的滑动块、嵌设于所述滑动块内的弹性件,及穿设于所述滑动块内且抵靠于所述弹性件的压抵结构,当所述定位组分别位在所述平整位置或所述弯折位置时,所述压抵结构受所述弹性件挤压而凸伸于所述滑动块之外并分别对应卡合于所述复位槽部或所述定位槽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的两端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及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并具有多个彼此枢接的枢转件,当所述承载结构呈所述弯折状态,相邻两枢转件相对枢转,并连同所述衔接单元一并弯折呈弧型状,当所述承载结构在所述平整状态,所述枢转件相对并排,并连同所述衔接单元一并呈一平整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枢转件具有位于相反两侧的枢转底壁和枢转顶壁,及衔接所述枢转底壁之侧缘处和所述枢转顶壁之侧缘处的枢转侧壁,所述枢转底壁、所述枢转顶壁及所述枢转侧壁共同界定出开口朝向所述承载结构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供所述衔接单元穿设,所述枢转底壁具有邻近所述第二固定单元的底部、由所述底部朝所述第一固定单元方向延伸且较所述底部邻近所述枢转顶壁的开合部,及由所述底部邻近所述承载结构之一侧面往所述承载结构凸伸形成的凸部,所述凸部用于卡接于所述承载结构之弯折处,所述枢转顶壁具有位于所述底部上方的顶部、由所述顶部邻近所述承载结构之一侧面朝所述承载结构延伸呈T型的限位部,及相反于所述限位部之一侧面且未受所述枢转侧壁遮蔽的第一枢接部,所述枢转顶壁至所述枢转底壁间的间距不小于所述衔接单元的外径,所述枢转侧壁具有邻近所述枢转顶壁且与相邻的所述枢转件的所述第一枢接部枢接的第二枢接部,供相邻两枢转件相对枢转。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一底壁、第一顶壁及衔接所述第一底壁和所述第一顶壁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底壁、所述第一顶壁及所述第一侧壁共同界定出所述滑槽,所述第一底壁的顶面凹陷形成所述定位槽部和所述复位槽部,且所述第一底壁的所述顶面具有位于所述定位槽部和所述复位槽部间的作用面部,当所述定位组位于所述弯折位置和所述平整位置间,所述压抵结构和所述滑动块受所述弹性件挤压,使所述压抵结构和所述滑动块底面抵靠于所述作用面部,所述滑动块顶面抵靠于所述第一顶壁,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滑动块和所述压抵结构之间的摩擦力使所述定位组在所述滑槽中定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壁的顶面还具有两个相邻且分别连接所述作用面部两相反侧的导引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安赐戴伟翰林君翰
申请(专利权)人: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