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势能大流量水能发电用导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1462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势能大流量水能发电用导漩装置,其结构包括水流管口、活塞杆、接力器、控制环、驱动主轴、过滤网桶机构、高效轴承、限位杆、铰链杆、混合漩轮机、出水管、顶盖、底环、支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低势能大流量水能发电用导漩装置,防护网架能够起到一个稳定的作用,加固过滤网桶机构与导管的连接作用,固定杆能够有效的将过滤网固定住,通过过滤网减少水中微小杂物进入机器,避免机器出现故障降低运行效率,旋转轴心可以让装置跟着水流转动降低水流的冲击力,桶体壳可以为内部设备提供防护,避免机器出现故障降低运行效率,对水流的杂物过滤效果更好减少了杂物的进入,提高了水能利用发电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势能大流量水能发电用导漩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低势能大流量水能发电用导漩装置,属于水能发电水流导漩

技术介绍
所谓低势能,与高势能比,既是低势位的定义,又是低势能、低流速,作功时水轮的低转速、小扭矩的根本所在,但这不意味着低势能缺乏利用价值,与势能同时存在的另一个能是量能。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420262818.6的一种低势能大流量水能发电用导漩装置,包括主导漩墙和导漩井道,所述主导漩墙内设置有用于将水坝蓄水引导至所述导漩井道的涡线形水道,所述导漩井道内安装有导漩结构;所述导漩结构包括内护套、井壁管,以及设置在内护套和井壁管之间且用于将进入涡线形水道的水向下引导的多个井道隔板,多个所述井道隔板沿内护套的圆周方向布设,所述井道隔板由上向下沿顺时针或逆时针逐渐旋转,但是该现有技术对于水内部水流的杂物阻挡过滤技术较差,导致导漩转动过程水流内部的杂物堆积,使得机器出现故障减低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势能大流量水能发电用导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对于水内部水流的杂物阻挡过滤技术较差,导致导漩转动过程水流内部的杂物堆积,使得机器出现故障减低发电效率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低势能大流量水能发电用导漩装置,其结构包括水流管口、活塞杆、接力器、控制环、驱动主轴、过滤网桶机构、高效轴承、限位杆、铰链杆、混合漩轮机、出水管、顶盖、底环、支撑板,所述水流管口与过滤网桶机构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接力器后端与支撑板前端相贴合,所述活塞杆嵌入安装于接力器上,所述驱动主轴嵌入安装于控制环内,所述过滤网桶机构上端与支撑板下端相焊接,所述限位杆上端与铰链杆相连接,所述限位杆下端与顶盖上端相焊接,所述控制环下端与铰链杆相连接,所述控制环下端与顶盖上端相贴合,所述驱动主轴下端与混合漩轮机上端相连接,所述底环外环与过滤网桶机构内侧相贴合,所述出水管上端与底环下端相焊接,所述过滤网桶机构由桶体壳、防护网架、过滤网、旋转轴心、固定杆组成,所述桶体壳内侧与固定杆上端相焊接,所述桶体壳与防护网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过滤网嵌入安装在防护网架侧端,所述旋转轴心外环与固定杆下端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漩轮机上端与顶盖下端采用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环外环与活塞杆前端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下端与桶体壳上端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主轴与高效轴承为同一轴心。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由不锈钢制成,具有较好的硬度进一步地,所述底环由橡胶制成,具有较好的密封性。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低势能大流量水能发电用导漩装置,防护网架能够起到一个稳定的作用,加固过滤网桶机构与导管的连接作用,固定杆能够有效的将过滤网固定住,通过过滤网减少水中微小杂物进入机器,避免机器出现故障降低运行效率,旋转轴心可以让装置跟着水流转动降低水流的冲击力,桶体壳可以为内部设备提供防护,避免机器出现故障降低运行效率,对水流的杂物过滤效果更好减少了杂物的进入,提高了水能利用发电的效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低势能大流量水能发电用导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混合漩轮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水流管口-1、活塞杆-2、接力器-3、控制环-4、驱动主轴-5、过滤网桶机构-6、高效轴承-7、限位杆-8、铰链杆-9、混合漩轮机-10、出水管-11、顶盖-12、底环-13、支撑板-14、桶体壳-601、防护网架-602、过滤网-603、旋转轴心-604、固定杆-60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低势能大流量水能发电用导漩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水流管口1、活塞杆2、接力器3、控制环4、驱动主轴5、过滤网桶机构6、高效轴承7、限位杆8、铰链杆9、混合漩轮机10、出水管11、顶盖12、底环13、支撑板14,所述水流管口1与过滤网桶机构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接力器3后端与支撑板14前端相贴合,所述活塞杆2嵌入安装于接力器3上,所述驱动主轴5嵌入安装于控制环4内,所述过滤网桶机构6上端与支撑板14下端相焊接,所述限位杆8上端与铰链杆9相连接,所述限位杆8下端与顶盖12上端相焊接,所述控制环4下端与铰链杆9相连接,所述控制环4下端与顶盖12上端相贴合,所述驱动主轴5下端与混合漩轮机10上端相连接,所述底环13外环与过滤网桶机构6内侧相贴合,所述出水管11上端与底环13下端相焊接,所述过滤网桶机构6由桶体壳601、防护网架602、过滤网603、旋转轴心604、固定杆605组成,所述桶体壳601内侧与固定杆605上端相焊接,所述桶体壳601与防护网架60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过滤网603嵌入安装在防护网架602侧端,所述旋转轴心604外环与固定杆605下端相连接,所述混合漩轮机10上端与顶盖12下端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控制环4外环与活塞杆2前端相贴合,所述支撑板14下端与桶体壳601上端相贴合,所述驱动主轴5与高效轴承7为同一轴心,所述活塞杆2由不锈钢制成,具有较好的硬,所述底环13由橡胶制成,具有较好的密封性。本专利所说的驱动主轴5指从发动机或电动机接受动力并将它传给其它机件的轴,主轴亦称“光轴”,是“主光轴”的简称:在光具组中具有对称性的直径,所述高效轴承7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水流在流动的时候,防护网架602能够起到一个稳定的作用,加固过滤网桶机构6与导管的连接作用,固定杆605能够有效的将过滤网603固定住,通过过滤网603减少水中微小杂物进入机器,避免机器出现故障降低运行效率,旋转轴心604可以让装置跟着水流转动降低水流的冲击力,桶体壳601可以为内部设备提供防护。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对于水内部水流的杂物阻挡过滤技术较差,导致导漩转动过程水流内部的杂物堆积,使得机器出现故障减低发电效率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防护网架能够起到一个稳定的作用,加固过滤网桶机构与导管的连接作用,固定杆能够有效的将过滤网固定住,通过过滤网减少水中微小杂物进入机器,避免机器出现故障降低运行效率,旋转轴心可以让装置跟着水流转动降低水流的冲击力,桶体壳可以为内部设备提供防护,避免机器出现故障降低运行效率,对水流的杂物过滤效果更好减少了杂物的进入,提高了水能利用发电的效率,具体如下所述:所述过滤网桶机构6由桶体壳601、防护网架602、过滤网603、旋转轴心604、固定杆605组成,所述桶体壳601内侧与固定杆605上端相焊接,所述桶体壳601与防护网架60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过滤网603嵌入安装在防护网架602侧端,所述旋转轴心604外环与固定杆605下端相连接。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势能大流量水能发电用导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水流管口(1)、活塞杆(2)、接力器(3)、控制环(4)、驱动主轴(5)、过滤网桶机构(6)、高效轴承(7)、限位杆(8)、铰链杆(9)、混合漩轮机(10)、出水管(11)、顶盖(12)、底环(13)、支撑板(14),所述水流管口(1)与过滤网桶机构(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接力器(3)后端与支撑板(14)前端相贴合,所述活塞杆(2)嵌入安装于接力器(3)上,所述驱动主轴(5)嵌入安装于控制环(4)内,所述过滤网桶机构(6)上端与支撑板(14)下端相焊接,所述限位杆(8)上端与铰链杆(9)相连接,所述限位杆(8)下端与顶盖(12)上端相焊接,所述控制环(4)下端与铰链杆(9)相连接,所述控制环(4)下端与顶盖(12)上端相贴合,所述驱动主轴(5)下端与混合漩轮机(10)上端相连接,所述底环(13)外环与过滤网桶机构(6)内侧相贴合,所述出水管(11)上端与底环(13)下端相焊接,所述过滤网桶机构(6)由桶体壳(601)、防护网架(602)、过滤网(603)、旋转轴心(604)、固定杆(605)组成,所述桶体壳(601)内侧与固定杆(605)上端相焊接,所述桶体壳(601)与防护网架(60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过滤网(603)嵌入安装在防护网架(602)侧端,所述旋转轴心(604)外环与固定杆(605)下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势能大流量水能发电用导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水流管口(1)、活塞杆(2)、接力器(3)、控制环(4)、驱动主轴(5)、过滤网桶机构(6)、高效轴承(7)、限位杆(8)、铰链杆(9)、混合漩轮机(10)、出水管(11)、顶盖(12)、底环(13)、支撑板(14),所述水流管口(1)与过滤网桶机构(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接力器(3)后端与支撑板(14)前端相贴合,所述活塞杆(2)嵌入安装于接力器(3)上,所述驱动主轴(5)嵌入安装于控制环(4)内,所述过滤网桶机构(6)上端与支撑板(14)下端相焊接,所述限位杆(8)上端与铰链杆(9)相连接,所述限位杆(8)下端与顶盖(12)上端相焊接,所述控制环(4)下端与铰链杆(9)相连接,所述控制环(4)下端与顶盖(12)上端相贴合,所述驱动主轴(5)下端与混合漩轮机(10)上端相连接,所述底环(13)外环与过滤网桶机构(6)内侧相贴合,所述出水管(11)上端与底环(13)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兰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品创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