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塔及基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3397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塔及基站,包括塔壁、由所述塔壁围成的收容空间以及散热装置,所述塔壁上设有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舱门,所述收容空间包括收容舱,所述收容舱包括密封室及位于密封室上方的通风室,所述舱门封闭收容舱,所述出风口与通风室贯通,所述进风口位于收容舱外部;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外动力部、第一动力部和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动力部位于密封室顶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设置于密封室的侧壁上且包括第一内风道和与第一内风道隔离的第一外风道,所述外动力部位于通风室内与第一外风道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外风道另一端与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动力部用于在密封室内形成环流动的气流,并通过所述第一内风道将气流的热量传递至密封室外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塔及基站
本技术涉及通讯造
,尤其涉及一种管塔及基站。
技术介绍
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带来大量的通信站址需求,前的基站都设于地表,包括通信塔和与塔管配合的机柜,其中,单管塔由于有着易安装,结构简单,外形美观的特点,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城市中心的通信基站、广场照明、路灯、电力输送、景观标志等规划项目中,常见的是在管塔周边单独设置机柜以安装电源、电控以及通信设备等并同时设置散热系统;而目其弊端是机房需单独占地,不美观不利于城市规划而且容易被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管塔及基站,用于解决管塔和机柜存放底面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所述管塔,包括塔壁、由所述塔壁围成的收容空间以及散热装置,所述塔壁上设有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舱门,所述收容空间包括收容舱,所述收容舱包括密封室及位于所述密封室上方的通风室,所述舱门封闭所述收容舱,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通风室贯通,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收容舱外部;所述密封室用于收容基站的通讯设备及电源等,无需而外设置与管塔连接的机柜,节省占用外接空间,进而节省成本。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外动力部、第一动力部和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动力部位于所述密封室顶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密封室的侧壁上且包括第一内风道和第一外风道,所述外动力部位于所述通风室内与所述第一外风道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外风道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外动力部将从所述进风口吸入的风量经过所述第一外风道后通过出风口排除;所述第一动力部用于在所述密封室内形成环流动的气流,并通过所述第一内风道将气流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密封室外部。所述外动力部和第一动力部是密封室内外同时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效率。其中,所述收容舱由顶板和于所述顶板相对设置的底板以及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塔壁围成,所述收容舱内设有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的隔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并穿过所述隔板,所述第三侧板位于隔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第三侧板沿着所述塔壁周向间隔设置,并且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第三侧板均通过相对两侧所述塔壁连接以围成所述密封室的侧壁,所述隔板与所述顶板以及管壁形成所述通风室。所述收容舱直接利用管塔的塔壁作为侧壁再结合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第三侧板围成散热壁和收容空间,达到合理利用管塔内部空间和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均与所述塔壁之间形成供走线通过的贯穿所述顶板和底板的走线通道,可以收纳整理线缆,避免设于管塔外部二造成损坏和凌乱。其中,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动力部相邻设置的第二动力部、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设于所述第三侧板上背向所述密封室的外侧,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包括第二内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二外风道一端与所述外动力部连通,另一端与进风口连通,第二热交换器位于所述第二外风道内,所述第二动力部用于将所述密封室内的热量成环流动的气流,并通过所述第二内风道气流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密封室外部。其中,所述第一内风道设有与所述密封室和第一动力部连通的通风口,所述第二内风道设有与所述密封室和第二动力部连通的通风口。其中,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在所述密封室内排布呈圆弧形,所述舱门位于所述弧形的圆心位置。所述密封室内设有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分隔成多个支撑区域,多个所述支撑区域成弧形排布。该排布可以在打开舱门的后方便取放密封室内的设备。其中,所述舱门包括门框和门板以及密封部,所述门框开设于所述塔壁上与所述收容舱相连通,所述门板可翻转的装于所述门框上,所述密封部密封所述门板与所述门框之间,可以有效对密封室进行密封。其中,所述外动力部和第一动力部和第二动力部均包括导风框和位于导风框内的离心型风扇。其中,所述底板上设有两个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外风道和第二外风道与所述进风口。其中,所述收容空间还包括位于所述收容舱上方的数个收容腔室,用于收纳其他设备。本技术提供的基站,包括所述的管塔、基站应用设备和电源,所述基站应用设备和所述电源装设于所述密封室内。其中,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均与所述塔壁之间形成供走线通过的贯穿所述顶板和底板的走线通道,所述基站应用设备和电源的走线通过通道与所述管塔其他设备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管塔在内部设置了容纳基站应用设备和电源的密封室以及走线通道和散热装置,不仅解决了在管塔外设置机柜占用面积影响外观的问题,而且节省了机柜的设计,同时做到充分利管塔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布局设备安放位置、布线及散热,进而真正实现机柜管塔一体化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
技术介绍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管塔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管塔的设有收容舱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至图5是图2所示的管塔的收容舱内部结构不同角度的示意图,其中除去塔壁部分;图6是图2所示的管塔内装有外动力部和第一动力部、第二动力部的示意图;图7是图2所示的管塔的可以看到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8是图1管塔内部散热走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描述。本技术实公开中的管塔,一般指的是管塔型基站中采用的用于在内部容纳设备的管塔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应用于其他场合的用于在内部容纳设备的管塔结构。所述管塔采用直立或近似直立安装,所谓的上、下、高度等表达均以管塔安装后的直立状态作为前提。所描述位于某对象的上部或下部,指的是处于该对象中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的位置;所描述位于某对象的上方或下方,指的是位于该对象之外且位于该对象之上或之下的位置;所的对应的指的是对应的对象之间存在共同实现功能的配合或位置上的对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场景确定对应的含义。请参阅图1与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塔,包括塔壁10、由所述塔壁10围成的收容空间11以及散热装置(图为标),所述塔壁10上设有包括进风口121和出风口122的舱门12。所述收容空间11包括收容舱20,所述收容舱20包括密封室21及位于所述密封室21上方的通风室22,所述舱门12封闭所述收容舱20,所述出风口122与所述通风室22贯通,所述进风口121位于所述收容舱20外部。所述密封室21用于收容基站的通讯设备及电源等。一并参阅图3、图6与图8所示,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外动力部30、第一动力部31和第一热交换器(图未示);所述第一动力部31位于所述密封室21顶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设于所述密封室21的侧壁上且包括和第一内风道(图未示)和与第一内风道隔离的第一外风道A。所述外动力部30位于所述通风室22内与所述第一外风道A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外风道A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口121连通,所述外动力部30将从所述进风口121吸入的风量经过第一外风道A后通过出风口122排除,以对所述密封室21进行外部循环散热。所述第一动力部31用于在所述密封室21内形成环流动的气流,并通过第一内风道将气流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密封室21外部以形成对所述密封室21进行散热的内循环风道。具体的,第一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芯体与热交换器的壳体形成相互隔离的所述第一内风道和第一外风道A,所述第一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壁、由所述塔壁围成的收容空间以及散热装置,所述塔壁上设有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舱门,所述收容空间包括收容舱,所述收容舱包括密封室及位于所述密封室上方的通风室,所述舱门封闭所述收容舱,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通风室贯通,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收容舱外部;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外动力部、第一动力部和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动力部位于所述密封室顶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密封室的侧壁上且包括第一内风道和与第一内风道隔离的第一外风道,所述外动力部位于所述通风室内与所述第一外风道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外风道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外动力部将从所述进风口吸入的风量经过所述第一外风道后通过出风口排除;所述第一动力部用于在所述密封室内形成环流动的气流,并通过所述第一内风道将气流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密封室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壁、由所述塔壁围成的收容空间以及散热装置,所述塔壁上设有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舱门,所述收容空间包括收容舱,所述收容舱包括密封室及位于所述密封室上方的通风室,所述舱门封闭所述收容舱,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通风室贯通,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收容舱外部;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外动力部、第一动力部和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动力部位于所述密封室顶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密封室的侧壁上且包括第一内风道和与第一内风道隔离的第一外风道,所述外动力部位于所述通风室内与所述第一外风道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外风道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外动力部将从所述进风口吸入的风量经过所述第一外风道后通过出风口排除;所述第一动力部用于在所述密封室内形成环流动的气流,并通过所述第一内风道将气流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密封室外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舱由顶板和于所述顶板相对设置的底板以及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塔壁围成,所述收容舱内设有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的隔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并穿过所述隔板,所述第三侧板位于隔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第三侧板沿着所述塔壁周向间隔设置,并且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第三侧板均通过相对两侧所述塔壁连接以围成所述密封室的侧壁,所述隔板与所述顶板以及管壁形成所述通风室。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均与所述塔壁之间形成供走线通过的贯穿所述顶板和底板的走线通道。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动力部相邻设置的第二动力部、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设于所述第三侧板上背向所述密封室的外侧,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包括第二内风道和第二外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锋赵峰王兴朱寒雨姚家伟危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