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抗震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247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抗震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螺栓组、连接件,连接件包括连接杆、固定壳体、支撑板、导向杆、支撑板、减震套、第一减震弹簧,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相对的一面均设有凹槽,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还设有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结构形状完全相同,均包括弧形段、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使用快捷方便,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的弹性件采用弧形段设置,这样其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抗震性能,而且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的距离是可以调节的,因此弹性件的弧形段的抗冲击力可以进行预调,适应不同环境下的使用,而且设置的连接件也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大大提高了整体的抗震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建筑抗震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构件
,具体是一种新型建筑抗震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构件是指构成建筑物各个要素。如果把建筑物看成是一个产品,那建筑构件就是指这个产品当中的零件,一般是按照构件的受力特征划分的,分为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受扭构件、压弯构件等。我们都知道,为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建筑构件需要采用必要的减震措施。建筑构件由于体积较大、质量较重,因此冲击时受到的应力也较大,如果直接采用刚性结构连接,建筑之间的冲击应力就无法消除,反而会残留在建筑物内部,时间久了建筑物容易因受到冲击而发生折断或裂纹,威胁着人们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建筑抗震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建筑抗震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结构形状完全相同,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通过螺栓组相连接,第一底板的上端面和第二底板的下端面均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连接杆下端设于固定壳体内部,连接杆下端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与连接杆下端之间固定连接,支撑板两侧连接有导向杆,固定底壳内侧底部设有支撑板,导向杆上且位于支撑板下侧设有减震套,上侧设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相对的一面均设有凹槽,第一底板上的凹槽与第二底板上的凹槽相互平行且相互交错设置,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还设有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结构形状完全相同,均包括一弧形段,弧形段的两端安装有滑块,第一弹性件的滑块设于第一底板上的凹槽内,第一弹性件的弧形段的外弧形面紧抵在第二底板上,第二弹性件的滑块设于第二底板的凹槽内,第二弹性件的弧形段的外弧形面紧抵在第一底板上,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交错设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的四角均开设有安装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栓组共设有四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栓组包括螺栓、螺母和弹性垫片。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套为弹性材质制成,这样可以有效的吸收震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底壳下侧设有固定块,固定块镶嵌在固定底壳的底部凹槽内部,固定块与固定底壳的底部凹槽内部设有第二减震弹簧,且固定块远离第二减震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底板或第二底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使用快捷方便,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的弹性件采用弧形段设置,这样其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抗震性能,而且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的距离是可以调节的,因此弹性件的弧形段的抗冲击力可以进行预调,适应不同环境下的使用,而且设置的连接件也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大大提高了整体的抗震性。附图说明图1为新型建筑抗震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新型建筑抗震连接结构中第二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新型建筑抗震连接结构中第二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新型建筑抗震连接结构中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底板、2-第二底板、21-凹槽、22-安装孔、3-连接件、31-固定底壳、32-连接杆、33-支撑板、34-导向杆、35-减震套、36-第一减震弹簧、37-支撑板、38-固定块、39-第二减震弹簧、4-螺栓组、5-第二弹性件、51-滑块、52-弧形段、6-第一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建筑抗震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第一底板1与第二底板2结构形状完全相同,所述第一底板1与第二底板2之间通过螺栓组4相连接,第一底板1的上端面和第二底板2的下端面均安装有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包括连接杆32,连接杆32下端设于固定底壳31内部,连接杆32下端设有支撑板33,支撑板33与连接杆32下端之间固定连接,支撑板33两侧连接有导向杆34,固定底壳31内侧底部设有支撑板37,导向杆34上且位于支撑板33下侧设有减震套35,上侧设有第一减震弹簧36,所述第一底板1与第二底板2相对的一面均设有凹槽21,第一底板1上的凹槽21与第二底板2上的凹槽21相互平行且相互交错设置,第一底板1与第二底板2之间还设有第一弹性件6与第二弹性件5,第一弹性件6与第二弹性件5结构形状完全相同,均包括一弧形段52,弧形段52的两端安装有滑块51,第一弹性件6的滑块51设于第一底板1上的凹槽21内,第一弹性件6的弧形段52的外弧形面紧抵在第二底板2上,第二弹性件5的滑块51设于第二底板2的凹槽21内,第二弹性件5的弧形段52的外弧形面紧抵在第一底板1上,第一弹性件6与第二弹性件5交错设置。这样的结构设置便可以极大的提高本连接结构的抗震性能。所述第一底板1与第二底板2的四角均开设有安装孔22。所述螺栓组4共设有四组。所述螺栓组4包括螺栓、螺母和弹性垫片。所述减震套35为弹性材质制成,这样可以有效的吸收震动。所述固定底壳31下侧设有固定块38,固定块38镶嵌在固定底壳31的底部凹槽内部,固定块38与固定底壳31的底部凹槽内部设有第二减震弹簧39,且固定块38远离第二减震弹簧39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底板1或第二底板2上。本技术第一底板1与第二底板2之间的弹性件采用弧形段设置,这样其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抗震性能,而且第一底板1与第二底板2之间的距离是可以调节的,因此弹性件的弧形段的抗冲击力可以进行预调,适应不同环境下的使用,而且设置的连接件3也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大大提高了整体的抗震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建筑抗震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第一底板(1)与第二底板(2)结构形状完全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与第二底板(2)之间通过螺栓组(4)相连接,第一底板(1)的上端面和第二底板(2)的下端面均安装有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包括连接杆(32),连接杆(32)下端设于固定底壳(31)内部,连接杆(32)下端设有支撑板(33),支撑板(33)与连接杆(32)下端之间固定连接,支撑板(33)两侧连接有导向杆(34),固定底壳(31)内侧底部设有支撑板(37),导向杆(34)上且位于支撑板(33)下侧设有减震套(35),上侧设有第一减震弹簧(36),所述第一底板(1)与第二底板(2)相对的一面均设有凹槽(21),第一底板(1)上的凹槽(21)与第二底板(2)上的凹槽(21)相互平行且相互交错设置,第一底板(1)与第二底板(2)之间还设有第一弹性件(6)与第二弹性件(5),第一弹性件(6)与第二弹性件(5)结构形状完全相同,均包括一弧形段(52),弧形段(52)的两端安装有滑块(51),第一弹性件(6)的滑块(51)设于第一底板(1)上的凹槽(21)内,第一弹性件(6)的弧形段(52)的外弧形面紧抵在第二底板(2)上,第二弹性件(5)的滑块(51)设于第二底板(2)的凹槽(21)内,第二弹性件(5)的弧形段(52)的外弧形面紧抵在第一底板(1)上,第一弹性件(6)与第二弹性件(5)交错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建筑抗震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第一底板(1)与第二底板(2)结构形状完全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与第二底板(2)之间通过螺栓组(4)相连接,第一底板(1)的上端面和第二底板(2)的下端面均安装有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包括连接杆(32),连接杆(32)下端设于固定底壳(31)内部,连接杆(32)下端设有支撑板(33),支撑板(33)与连接杆(32)下端之间固定连接,支撑板(33)两侧连接有导向杆(34),固定底壳(31)内侧底部设有支撑板(37),导向杆(34)上且位于支撑板(33)下侧设有减震套(35),上侧设有第一减震弹簧(36),所述第一底板(1)与第二底板(2)相对的一面均设有凹槽(21),第一底板(1)上的凹槽(21)与第二底板(2)上的凹槽(21)相互平行且相互交错设置,第一底板(1)与第二底板(2)之间还设有第一弹性件(6)与第二弹性件(5),第一弹性件(6)与第二弹性件(5)结构形状完全相同,均包括一弧形段(52),弧形段(52)的两端安装有滑块(51),第一弹性件(6)的滑块(51)设于第一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