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客车用贝氏体钢车轮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310579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客车用贝氏体钢车轮及其制造方法。其化学成分为:C 0.08‑0.35%、Ni 0.10‑1.50%、Cr 0.25‑1.50%、Mn 0.70‑2.10%、Si 0.20‑1.00%、W0.01~1.00%、Mo 0.05‑0.60%、Cu 0.01‑0.80%、V 0.01‑0.20%、Nb 0.001‑0.20%、B 0.0001‑0.0350%、RE 0.001‑0.040%、P≤0.020%、S≤0.02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残余元素;且2.0%≤Mn+Cr≤3.0%。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C‑Ni‑Mn‑Cr‑Mo新的合金设计体系和合金化原理,车轮成型后,经先进的热处理后轮辋获得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结构,车轮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服役性能,尤其是高的强度、硬度与韧性、高的抵抗轮轨滚动接触疲劳性能(RCF)与抵抗热裂纹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客车用贝氏体钢车轮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
,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客车用贝氏体钢车轮及其制造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轴重≤18t、运行速度≤160km/h轨道交通客车或者城轨用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车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车轮是轨道交通的“鞋子”,是最重要行走部件之一,直接影响运行的安全。从目前国内外使用车轮种类来看,客车用车轮C含量一般在0.65%以下(国内为CL60,C含量0.55-0.65%;欧洲最高C含量为EN13262标准中ER9车轮,C含量上限为0.60%),屈服强度低于650MPa,硬度在290HB以下(明显低于钢轨硬度)。由于客车运行速度较高(120-160km/h),车轮收到较大的冲击载荷(一般发生在弯道,曲线轨硬度明显高于车轮),当轮轨接触应力高于车轮屈服强度时,车轮局部就会发生塑性变形,受到滚动接触疲劳(RollingContactFatigue,简称RCF)的损伤,从而导致剥落,局部失圆,当车轮直径差达到一定数值后,如车轮不能及时镟修,则会加剧失圆从而使车轮形成多边形,导致列车震动严重,轻则影响乘坐舒适性,严重则导致行车事故。另外,我国铁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客车用贝氏体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交通客车用贝氏体钢车轮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 0.08‑0.35%、Ni 0.10‑1.50%、Cr 0.25‑1.50%、Mn 0.70‑2.10%、Si 0.20‑1.00%、W0.01~1.00%、Mo 0.05‑0.60%、Cu 0.01‑0.80%、V 0.01‑0.20%、Nb 0.001‑0.20%、B 0.0001‑0.0350%、RE 0.001‑0.040%、P≤0.020%、S≤0.02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残余元素;且2.00%≤Mn+Cr≤3.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客车用贝氏体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交通客车用贝氏体钢车轮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0.08-0.35%、Ni0.10-1.50%、Cr0.25-1.50%、Mn0.70-2.10%、Si0.20-1.00%、W0.01~1.00%、Mo0.05-0.60%、Cu0.01-0.80%、V0.01-0.20%、Nb0.001-0.20%、B0.0001-0.0350%、RE0.001-0.040%、P≤0.020%、S≤0.02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残余元素;且2.00%≤Mn+Cr≤3.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客车用贝氏体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交通客车用贝氏体钢车轮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0.16-0.25%、Ni0.65-1.46%、Cr0.26-0.61%、Mn1.43-1.96%、Si0.24-0.35%、W0.04~0.20%、Mo0.18-0.36%、Cu0.30-0.46%、V0.011-0.08%、Nb0.008-0.017%、B0.001-0.007%、RE0.002-0.005%、P≤0.012%、S≤0.01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残余元素;且2.00%≤Mn+Cr≤3.0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交通客车用贝氏体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距踏面0-50mm内轮辋的金相组织为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结构,即为纳米尺度的板条状过饱和铁素体,板条状过饱和铁素体的中间为纳米尺度的薄膜状富碳残余奥氏体;所述薄膜状富碳残余奥氏体的体积百分数为1~20%;辐板、轮毂的金相组织均为过饱和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交通客车用贝氏体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条状过饱和铁素体为体心立方(bcc)铁素体或者体心正方(bct)铁素体;所述薄膜状富碳残余奥氏体为面心立方(f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如浦红邓荣杰赵海谢世红方政
申请(专利权)人: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