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铸石的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3095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有铸石的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矿物基础油、铸石、改性锆英石、丁二酸二甲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聚乙烯醇、氨基甲酸甲酯、硼酸盐、油酸三乙胺、摩擦助剂和表面活性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润滑油具有良好的抗磨性、抗锈蚀性、热稳定性、抗泡性,密封适应性能好、具有较高清洁度,能满足高强度机械设备对润滑油的要求,润滑油本身具有较强附着力,以使油不易快速流失,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便于工业化生产、成本低,克服了传统润滑油氧化稳定性差的缺点,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铸石的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润滑油制作
,具体涉及一种含有铸石的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润滑油是指用在各种类型汽车传动、机械设备、精密仪器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主要用于减少运动部件表面间的摩擦,同时对机器设备具有冷却、密封、防腐、防锈、绝缘、功率传送、清洗杂质等作用。润滑油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品,是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而其真正使用性能又是复杂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的综合效应。润滑油的基本性能包括一般理化性能、特殊理化性能和模拟台架试验。每一类润滑油脂都有其共同的一般理化性能,以表明该产品的内在质量。作润滑剂用的油(如石油的蒸馏物或脂肪质);涂在机器轴承或者人体某个部位等运动部分表面的油状液体。有减少摩擦、避免发热、防止机器磨损以及医学用途等作用。一般是分馏石油的产物,也有从动植物油中提炼的。公开号为CN103740436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纳米石墨润滑油,按质量份数组成为:650SN基础油60-70份,250BS基础油10-12份,150BS基础油18-23份,清净剂1.5-2.5份,分散剂2-2.5份,极压抗磨剂0.5-1.2份,防锈剂0.6-0.8份,抗氧剂0.3-0.6份,降凝剂0.1-0.15份,抗泡沫剂20-80ppm,增粘剂5-9份,抗氧抗腐剂0.6-0.8份,粘度指数改进剂3-5份,破乳剂0.1-0.2份,纳米石墨0.1-1份,纳米ZrO210-15份。但由于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大,容易团聚,而且纳米石墨的油溶性较差,导致纳米石墨在油相里面很难分散,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公开号为CN104450020A,公开了一种抗极压耐磨型长效润滑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质量百分比计,原料组成为:复合抗氧剂0.5-5%;改性纳米石墨0.1-10%;离子液体0.5-30%;复合清净分散剂0.1-20%;氟硅油0.5-30%;合成基础油余量。制备方法:1)将合成基础油、氟硅油、离子液体按所述的质量分数混合后,得到稠化调和油;2)将复合抗氧剂和复合清净分散剂与步骤1)得到的稠化调合油混合,50~70℃下搅拌调合30~90min,得到分散调合油;3)将改性纳米石墨与步骤2)得到的分散调合油混合后,40~60℃下搅拌调合30~60min,得到抗极压耐磨型长效润滑油组合物。该现有技术具有原材料的成本较高、制备工艺复杂且困难的缺点,因此并不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制造。综上所述,因此,需要一种更好的润滑油,来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铸石的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润滑油具有良好的抗磨性、抗锈蚀性、热稳定性、抗泡性,密封适应性能好、具有较高清洁度,能满足高强度机械设备对润滑油的要求,润滑油本身具有较强附着力,以使油不易快速流失,并且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便于工业化生产、成本低,克服了传统润滑油氧化稳定性差的缺点,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含有铸石的润滑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矿物基础油15-22份、铸石11-17份、改性锆英石6-9份、丁二酸二甲酯5-9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4-8份、聚乙烯醇3-7份、氨基甲酸甲酯3-6份、硼酸盐4-7份、油酸三乙胺6-10份、摩擦助剂4-7份和表面活性剂3-6份。优选的,所述润滑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矿物基础油18-22份、铸石11-15份、改性锆英石7-9份、丁二酸二甲酯5-8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6-8份、聚乙烯醇4-7份、氨基甲酸甲酯3-5份、硼酸盐4-6份、油酸三乙胺8-10份、摩擦助剂5-7份和表面活性剂3-5份。优选的,所述润滑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矿物基础油21份、铸石14份、改性锆英石8份、丁二酸二甲酯7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7份、聚乙烯醇5份、氨基甲酸甲酯4份、硼酸盐5份、油酸三乙胺9份、摩擦助剂6份和表面活性剂4份。一种含有铸石的润滑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a、将铸石导入球磨机中球磨3-5h,再置于800-900℃下熔融,冷却后,再兑入矿物基础油和聚乙烯醇,进行湿磨1-2h,球磨结束后,利用超声波振荡分散10-15min,制成纳米悬浮液;b、将丁二酸二甲酯、氨基甲酸甲酯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导入反应釜中,在58-62℃下加热至完全熔化,再加入硼酸盐,搅拌反应0.4-0.6h,冷却至常温后,得到混合物一;c、将纳米悬浮液与混合物一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改性锆英石和油酸三乙胺,置于46-50℃下,以100-120r/min的转速搅拌反应0.5-0.6h,反应结束后,保温得到混合物二;d、将混合物二、摩擦助剂和表面活性剂混合,在160-180r/min的转速下搅拌混合0.8-1h,即可得到成品。优选的,所述步骤b的硼酸盐为氮化硼、硼酸钙、四硼酸钾和过硼酸钠按质量比2:1:1:2混合而成。优选的,所述步骤c的改性锆英石的制备方法为:将硬脂酸、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硫醇和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到二氯甲烷中,在55-60℃下搅拌反应10-12min,然后加入纳米锆英石,在超声、78-82℃的水浴加热下分散1.2-1.5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常温,置于680-720℃下煅烧3.5-4h,即可得到改性纳米锆英石。优选的,所述步骤c的改性锆英石的制备方法为:将硬脂酸、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硫醇和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到二氯甲烷中,在58℃下搅拌反应10min,然后加入纳米锆英石,在超声、80℃的水浴加热下分散1.5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常温,置于680℃下煅烧3.5h,即可得到改性纳米锆英石。优选的,所述步骤c的油酸三乙胺的制备方法为:将油酸和三乙醇胺混合,在90℃下搅拌反应28min,冷却至室温后,即可得到油酸三乙醇胺。优选的,所述步骤d的摩擦助剂为甘油单棕榈酸酯和甘油单油酸酯按质量比1:2混合而成。优选的,所述步骤d的表面活性剂为司苯-60和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按质量比2:3混合而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润滑油具有良好的抗磨性、抗锈蚀性、热稳定性、抗泡性,密封适应性能好、具有较高清洁度,能满足高强度机械设备对润滑油的要求,润滑油本身具有较强附着力,以使油不易快速流失,并且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便于工业化生产、成本低,克服了传统润滑油氧化稳定性差的缺点,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中的铸石原料,来源广泛,一般的天然岩石中均含有,因此可以降低一定的成本,而铸石经高温熔融后,可形成晶粒细微且致密的材料,该材料耐磨性能优异,并且成本远远小于惨痛的耐磨材料,如氧化铝、碳化硅等。本专利技术中的硼酸盐为氮化硼、硼酸钙、四硼酸钾和过硼酸钠的配比,以上成分在该比例下,协同本专利技术中的丁二酸二甲酯、氨基甲酸甲酯,具有很好的助溶能力,从而提高各成分的分散性能,还可有效地提高成品油对高温积碳、漆膜的清净性能,减少油品的高温沉积物生成,提升了油品的高温抗氧化能力,辅以减磨抗磨能力,使成品油的清洁分散效果好,可显著地增强润滑油的抗磨性能,延长了润滑油的使用时间。本专利技术中的改性锆英石,与铸石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成品润滑油的耐磨抗磨性能,并且经过有机溶剂的改性处理后,其分散性更佳。本专利技术中的油酸三乙胺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成品润滑油的pH值,使其提高抗氧化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有铸石的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矿物基础油15‑22份、铸石11‑17份、改性锆英石6‑9份、丁二酸二甲酯5‑9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4‑8份、聚乙烯醇3‑7份、氨基甲酸甲酯3‑6份、硼酸盐4‑7份、油酸三乙胺6‑10份、摩擦助剂4‑7份和表面活性剂3‑6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铸石的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矿物基础油15-22份、铸石11-17份、改性锆英石6-9份、丁二酸二甲酯5-9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4-8份、聚乙烯醇3-7份、氨基甲酸甲酯3-6份、硼酸盐4-7份、油酸三乙胺6-10份、摩擦助剂4-7份和表面活性剂3-6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铸石的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矿物基础油18-22份、铸石11-15份、改性锆英石7-9份、丁二酸二甲酯5-8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6-8份、聚乙烯醇4-7份、氨基甲酸甲酯3-5份、硼酸盐4-6份、油酸三乙胺8-10份、摩擦助剂5-7份和表面活性剂3-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铸石的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矿物基础油21份、铸石14份、改性锆英石8份、丁二酸二甲酯7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7份、聚乙烯醇5份、氨基甲酸甲酯4份、硼酸盐5份、油酸三乙胺9份、摩擦助剂6份和表面活性剂4份。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含有铸石的润滑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a、将铸石导入球磨机中球磨3-5h,再置于800-900℃下熔融,冷却后,再兑入矿物基础油和聚乙烯醇,进行湿磨1-2h,球磨结束后,利用超声波振荡分散10-15min,制成纳米悬浮液;b、将丁二酸二甲酯、氨基甲酸甲酯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导入反应釜中,在58-62℃下加热至完全熔化,再加入硼酸盐,搅拌反应0.4-0.6h,冷却至常温后,得到混合物一;c、将纳米悬浮液与混合物一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改性锆英石和油酸三乙胺,置于46-50℃下,以100-120r/min的转速搅拌反应0.5-0.6h,反应结束后,保温得到混合物二;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仙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择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