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立峰专利>正文

一种遮阳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926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遮阳伞,包括伞杆(1)、伞架(2)和设置在伞杆(1)内的伞架撑开装置,伞杆(1)至少包括上伞杆(12)和插设其之上的内上伞杆(11),伞架(2)的固定伞盘(21)固定在内上伞杆(11)的顶部,伞架(2)的活动伞盘(22)套设在上伞杆(12)之外,而定滑轮(6)固定在该内上伞杆(11)之内,并且,在内上伞杆(11)和上伞杆(12)内还设置有一弹性复位部件(3),该弹性复位部件(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内上伞杆(11)和上伞杆(12)内而使内上伞杆(11)可相对上伞杆(12)向上复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内上伞杆具有可相对上伞杆向上移动而复位的趋势,使伞架在收折后其整体高度随之提升,从而使遮阳伞在使用时,伞架中伞骨的末端不会触及到桌面上的物品,提高遮阳伞的使用舒适度。(*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遮阳伞,尤其指一种收折后可升高伞架的遮阳伞。技术背景目前,遮阳伞已成为广场、草坪和海滩等休闲场所中的一种常备用具,它为人们 提供了一片舒适的乘凉空间。普通的遮阳伞包括伞杆和伞架,其中的伞架又包括固定 在伞杆顶部的固定伞盘、套设在伞杆中部外围的活动伞盘、多根撑骨、多根伞骨以及设置在多根伞骨上的伞面,多根撑骨两端分别铰接在活动伞盘和对应的伞骨上,而多 根伞骨的一端都铰接在固定伞盘上。人们使用遮阳伞时要将伞架撑开,其实质就是使 活动伞盘相对伞杆向上移动,这原理如同普通的雨伞。但由于遮阳伞的伞架体积较 大,而且重量较重,要人工将遮阳伞的伞架撑开是非常吃力的,因此,许多遮阳伞上 都设置有伞架撑开机构,有手动式的,也有电动式的,其一般都包括有设置在遮阳伞 伞杆内的绕绳轴、固定在绕绳轴一端并可驱动其旋转的摇手、绳索和一些滑轮组,其 中,绳索一端固定在绕绳轴上,另一端穿过伞杆内部和滑轮组,最后固定在伞架中的 活动伞盘上。实际使用时,通过摇手绕转绕绳轴而收紧绳索,活动伞盘随之上升而将 众多伞骨打开,实现伞架的撑开,而要收拢伞架时,摇手反向转动而放松绳索,活动 伞盘相对伞杆下降,伞架的部件会因自重而收折起来,从而实现伞架的收合。为增大伞面而保证较大的遮阳面积, 一般遮阳伞会将伞骨尽量做的长一些,而遮 阳伞在实际使用时, 一般是穿过户外休闲用的圆桌中央而站立在地面上,当伞架收折 起来后,伞骨往往会因过长而触及到桌面,极易刮倒放置在桌面上的饮料等物品,影 响圆桌本身的使用;有时,还会发生桌面阻挡伞骨完全收合的情况,造成遮阳伞与圆 桌不能随意适配;而有时遮阳伞是直接站立在地面上,人们就围绕在遮阳伞伞杆周围 活动,这时,如果收折后的遮阳伞伞骨末端过低,众多伞骨以及收折后的伞面也会影 响人们的使用舒适度。因此,现有的遮阳伞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收折后能升高 伞架的整体高度、从而提升遮阳伞使用舒适度的遮阳伞。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遮阳伞,包括伞杆、伞架和设置在伞杆内的伞架撑开装置;其中,所述的伞架包括固定伞盘和活动伞盘;所述的伞架撑开装置包括可转动的绕绳轴、绳索和定滑轮,该绳索一端固定在绕 绳轴上,另一端穿过所述伞杆的内部和定滑轮而最后固定在所述的活动伞盘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杆至少包括上伞杆和插设在上伞杆之上、且可相对上下移 动的内上伞杆,所述的固定伞盘固定在该内上伞杆的顶部,所述的活动伞盘套设在上 伞杆之外,而所述的定滑轮固定在该内上伞杆之内,并且,在所述内上伞杆和上伞杆 内还设置有一弹性复位部件,该弹性复位部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内上伞杆和上伞 杆内而使内上伞杆可相对上伞杆向上复位。所述弹性复位部件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技术,简单的比如压縮弹簧,又如液压支 撑杆、油压杆,但,考虑到弹性复位部件需要支撑起重量较重的伞架以及生产成本, 所述的弹性复位部件以采用气动弹簧为佳,通过气动弹簧而将内上伞杆连同整个伞架 相对上伞杆向上顶起。所述绕绳轴可以采用各种技术而使其转动,比如采用电机而驱动绕绳轴转动,简 单的,可以采用人工驱动的方式,为便于人工转动绕绳轴,在所述绕绳轴一端可以设 置有外露于所述伞杆之外的摇手,通过摇手而驱动绕绳轴转动。而伞架处于收折状态下,弹性复位部件使内上伞杆相对上伞杆上移而复位,整体伞杆达到最大的高度,这样,伞骨随着固定在内上伞杆顶部的固定伞盘而上升,从而 提升了伞骨的整体高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内上伞杆和上伞杆之间设置弹 性复位部件,使内上伞杆具有可相对上伞杆向上移动而复位的趋势,这样,配合固定 在内上伞杆之内定滑轮的作用,使绳索被绕巻而要撑开伞架时,绳索拉动活动伞盘而 使活动伞盘相对伞杆上升,与此同时,绳索也会下压定滑轮而使内上伞杆相对上伞杆 向下移动,弹性复位部件被压縮,在伞架处于完全撑开的状态下,内上伞杆相对上伞 杆移动到下限位置,整个伞杆的高度达到最小值,也即伞架的位置处于最低的状态, 而当绳索被松解而要收拢伞架时,活动伞盘相对伞杆下降,在弹性复位部件的复位驱 使下,定滑轮也连同内上伞杆相对上伞杆向上移动,最后达到上限位置,此时,伞架 处于完全收拢状态,整个伞杆的高度也达到最大值,而伞架的位置就处于最高的状 态,也即,伞架在收折后其整体高度随之提升,从而使遮阳伞在使用时,伞架中伞骨 的末端不会触及到桌面上的物品,最终达到提高遮阳伞的使用舒适度的目的;本实用 新型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实施,而且非常适用于伞架中伞骨特长的遮阳 伞,或者伞面为长方形的遮阳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伞架处于撑开状态);图2为图1中I部的剖视放大图(省略了伞骨和撑骨);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伞架处于收折状态);图4为图3中n部的剖视放大图(省略了伞骨和撑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 图4所示,该遮阳伞,包括伞杆l、伞架2和设置在伞杆1内的伞架撑开装 置,所有附图都省略了伞架2上的伞面;其中,所述的伞杆1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伞杆14、中伞杆13、上伞杆12和插 设在上伞杆12之上、且可相对上下移动的内上伞杆ll,在该内上伞杆11和上伞杆12内 还设置有一弹性复位部件3 ,该弹性复位部件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内上伞杆11和上伞杆 12内而使内上伞杆11可相对上伞杆12向上复位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复位 部件3采用气动弹簧;所述的伞架2包括固定在内上伞杆11顶部的固定伞盘21、套设在上伞杆12外围的活 动伞盘22、多根撑骨23、多根伞骨24,每根撑骨23两端分别铰接在活动伞盘22和对应 的伞骨24上,而每根伞骨24的一端都铰接在固定伞盘21上;所述的伞架撑开装置包括绕绳轴(图中未示出)、可驱动绕绳轴转动的摇手4、绳索 5和定滑轮6,该绳索5—端固定在绕绳轴上,另一端穿过所述伞杆1的内部和定滑轮6而 最后固定在活动伞盘22上,该摇手4设置在绕绳轴一端并外露于伞杆1之外,而该定滑 轮6固定在所述内上伞杆11之内。工作原理如下需要撑开伞架2时,通过摇手4转动绕绳轴而巻绕绳索5,绳索5末端拉动活动伞盘 22而使活动伞盘22相对伞杆1上升,与此同时,绳索5会带动定滑轮6而使内上伞杆11相 对上伞杆12向下移动,弹性复位部件3被压縮,在伞架2处于完全撑开的状态下,内上 伞杆11相对上伞杆12移动到下限位置,整个伞杆l的高度达到最小值,而伞架2的顶部 处于最低的位置,参见图1和图2;需要收拢伞架2时,松解绳索5,由于伞架2的自重,活动伞盘22相对伞杆1下降, 在弹性复位部件3的复位驱使下,定滑轮6也连同内上伞杆11相对上伞杆12向上移动, 最后达到上限位置,在伞架2处于完全收拢状态下,整个伞杆l的高度达到最大值,而 伞架2的顶部就处于最高的位置,参见图3和图4。权利要求1、一种遮阳伞,包括伞杆(1)、伞架(2)和设置在伞杆(1)内的伞架撑开装置;其中,所述的伞架(2)包括固定伞盘(21)和活动伞盘(22);所述的伞架撑开装置包括可转动的绕绳轴、绳索(5)和定滑轮(6),该绳索(5)一端固定在绕绳轴上,另一端穿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遮阳伞,包括伞杆(1)、伞架(2)和设置在伞杆(1)内的伞架撑开装置;    其中,所述的伞架(2)包括固定伞盘(21)和活动伞盘(22);    所述的伞架撑开装置包括可转动的绕绳轴、绳索(5)和定滑轮(6),该绳索(5)一端固定在绕绳轴上,另一端穿过所述伞杆(1)的内部和定滑轮(6)而最后固定在所述的活动伞盘(22)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杆(1)至少包括上伞杆(12)和插设在上伞杆(12)之上、且可相对上下移动的内上伞杆(11),所述的固定伞盘(21)固定在该内上伞杆(11)的顶部,所述的活动伞盘(22)套设在上伞杆(12)之外,而所述的定滑轮(6)固定在该内上伞杆(11)之内,并且,在所述内上伞杆(11)和上伞杆(12)内还设置有一弹性复位部件(3),该弹性复位部件(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内上伞杆(11)和上伞杆(12)内而使内上伞杆(11)可相对上伞杆(12)向上复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立峰
申请(专利权)人:赵立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