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阻抗测试用接地钢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355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0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现场检测试验用工具技术领域,是一种接地阻抗测试用接地钢钎,其包括上接头、下接头和接线柱,上接头的中央设有上下贯通的进水孔,上接头中部外侧设有接线柱,上接头的上部外侧对称设有两个手持杆;上接头下端与下接头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下接头的上部为钻杆,钻杆的中央设有上下贯通的液体通道,液体通道与进水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个手持杆为入地作业提供扭矩力;通过螺旋形沟槽增大下接头与土地的接触面积;通过螺旋形沟槽与齿面的配合以及三角自攻头便于进行入地作业;通过进水孔、液体通道和出水孔的配合以及石墨块增强导电效果,具有导电性高、高效和简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地阻抗测试用接地钢钎
本技术涉及电力系统现场检测试验用工具
,是一种接地阻抗测试用接地钢钎。
技术介绍
当前,在大中型接地网接地阻抗测试中,往往需要钢钎作为辅助电极,用以测量入地电流、电压,从而判断接地网的运行情况。按照DL/T475-2006《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导则》的要求,为了提高阻抗参数测量的精度,需要尽量增大测试仪器输出的试验电流,因而在现行的试验情况下,现场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尽可能降低回路的总阻抗,减小电压极、电流极的接触电阻。根据实测经验,影响整个电流回路阻抗的主要是电阻部分,该电阻主要由接地钢钎与土壤的接触电阻(以下简称接触电阻)、被试地网与电压、电流极间的土壤总电阻决定。由于土壤电阻仅与环境条件有关,所以降低接触电阻是减小整个电流回路阻抗的主要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现场试验中,常采取降低接触电阻的方法有两种:(1)选取土质适宜的地方插入接地钢钎、增加并联的接地钢钎数量(一般并联1-3根,需要时可以酌情增加);(2)在钢钎周围灌水(或盐水)。高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发电厂以及大型接地网,位置一般都在偏远山区或远离市区的郊外,选取接近水源等的地点较难实施,因此接地钢钎的接触电阻往往难以降到理想的水平。同时普通的接地钢钎插入后由于没有手柄,完全插入大地中后难以拔出,且钢钎尖端多次使用后容易钝化,插入时阻力增大,使用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接地阻抗测试用接地钢钎,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当前入地作业时插入和拔出不便问题,以及入地使用的入地工具导电性不好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接地阻抗测试用接地钢钎,包括上接头、下接头和接线柱,上接头的中央设有上下贯通的进水孔,上接头中部外侧设有接线柱,上接头的上部外侧对称设有两个手持杆;上接头下端与下接头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下接头的上部为钻杆,钻杆的中央设有上下贯通的液体通道,液体通道与进水孔连通,下接头的下部为与钻杆匹配的三角自攻头,钻杆下端与三角自攻头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下接头外侧沿圆周分布有至少两道由上至下的沟槽,沟槽与进水孔连通,每两个相邻的沟槽之间的下接头外侧形成齿面,每道沟槽内均设有上下间隔分布的出水孔,每个出水孔均与液体通道连通。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沟槽可为螺旋形沟槽,下接头外侧沿圆周均布有三道由上至下的螺旋形沟槽。上述钻杆外侧可上下间隔均布有至少两道外环槽,外环槽的槽深小于沟槽的槽深,外环槽内均设有石墨块。本技术通过两个手持杆为入地作业提供扭矩力;通过螺旋形沟槽增大下接头与土地的接触面积;通过螺旋形沟槽与齿面的配合以及三角自攻头便于进行入地作业;通过进水孔、液体通道和出水孔的配合以及石墨块增强导电效果,具有导电性高、高效和简便的特点。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上接头,2为钻杆,3为三角自攻头,4为进水孔,5为出水孔,6为螺旋形沟槽,7为齿面,8为石墨块,9为手持杆,10为液体通道,11为接线柱。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2所示,该接地阻抗测试用接地钢钎包括上接头1、下接头和接线柱11,上接头1的中央设有上下贯通的进水孔4,上接头1中部外侧设有接线柱11,上接头1的上部外侧对称设有两个手持杆9;上接头1下端与下接头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下接头的上部为钻杆2,钻杆2中央设有上下贯通的液体通道10,液体通道10与进水孔4连通,下接头的下部为与钻杆2匹配的三角自攻头3,钻杆2下端与三角自攻头3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下接头外侧沿圆周分布有至少两道由上至下的沟槽,沟槽与进水孔4连通,每两个相邻的沟槽之间的下接头外侧形成齿面7,每道沟槽内均设有上下间隔分布的出水孔5,每个出水孔5均与液体通道10连通。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接地阻抗测试作业前,先将接线柱11与测试导线电连接,通过手持杆9为本技术入地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扭矩力,并通过沟槽与齿面7的配合以及三角自攻头3降低入地的阻力,入地作业完成后开始接地阻抗测试作业,将导电的液体注入进水孔4,经过液体通道10后从出水孔5流出,从而增强导电性,由于本技术外侧的沟槽,从而会增大本技术与土地的接触面积,完成进行接地阻抗测试作业后,通过手持杆9将本技术取出。根据需求,接线柱11与测试导线可采用压接的电连接方式,由此可满足测试过程中电流超过50A的工况需求。本技术通过两个手持杆9为入地作业提供扭矩力;通过沟槽增大下接头与土地的接触面积;通过沟槽与齿面7的配合以及三角自攻头3便于进行入地作业,具有导电性高、高效和简便的特点。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接地阻抗测试用接地钢钎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2所示,沟槽为螺旋形沟槽6,下接头外侧沿圆周均布有三道由上至下的螺旋形沟槽6。采用螺旋形沟槽6,使本技术在入地作业时通过手持杆9能快速旋入地下,完成入地作业后能通过手持杆9快速从地下取出,并且还能增大本技术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如附图1、2所示,钻杆2外侧上下间隔均布有至少两道外环槽,外环槽的槽深小于沟槽的槽深,外环槽内均设有石墨块8。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安装石墨块8进一步增强导电性。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地阻抗测试用接地钢钎,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下接头和接线柱,上接头的中央设有上下贯通的进水孔,上接头中部外侧设有接线柱,上接头的上部外侧对称设有两个手持杆;上接头下端与下接头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下接头的上部为钻杆,钻杆的中央设有上下贯通的液体通道,液体通道与进水孔连通,下接头的下部为与钻杆匹配的三角自攻头,钻杆下端与三角自攻头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下接头外侧沿圆周分布有至少两道由上至下的沟槽,沟槽与进水孔连通,每两个相邻的沟槽之间的下接头外侧形成齿面,每道沟槽内均设有上下间隔分布的出水孔,每个出水孔均与液体通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地阻抗测试用接地钢钎,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下接头和接线柱,上接头的中央设有上下贯通的进水孔,上接头中部外侧设有接线柱,上接头的上部外侧对称设有两个手持杆;上接头下端与下接头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下接头的上部为钻杆,钻杆的中央设有上下贯通的液体通道,液体通道与进水孔连通,下接头的下部为与钻杆匹配的三角自攻头,钻杆下端与三角自攻头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下接头外侧沿圆周分布有至少两道由上至下的沟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涛周利兵杨定乾白云霄吴天博李山刘振国刘磊詹忠强金铭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