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144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0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风轮;换热器,换热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且换热器的第一部分的排数少于换热器的第二部分的排数,其中,风轮位于换热器的一侧,且风轮、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位置满足:在风轮的驱动下,流经第一部分的流体到达风轮出风侧时的位置比流经第二部分的流体到达风轮出风侧时的位置高。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利用排数少的部分换热器阻力小、换热效率低的特点,使到达风轮出风侧的流体形成不同的温度分布,位于上部的流体温度低、速度快,位于下部的流体温度高、速度慢,上部的流体压着下部的流体向下流动,在脚下依然能够感受到热风,达到暖足的效果,提高用户的热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人们对家用电器的安装的位置要求也在变化。目前大多数空调安装在距离地面高度2.2m的空间。对于很多家庭来说,2.2m高度的空间需要进一步利用,所以人们对空调的安装高度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希望能进一步增高空调的安装高度,来减小空调对房间空间的占有。同时人们对空调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在制热的时候热风能吹到脚下,舒适暖心。目前,市场上的绝大多数挂机空调都是在2.2m高度,这对此处空间有进一步利用需求的家庭造成了不便,同时空调安装在这一高度也不利于美观要求。如果安装在更高处区域,脚下感受到热风的感觉较弱,无法满足热舒适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器能够实现从出风口排出的上部分流体压着下部分流体向下流动,满足热舒适性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风轮;换热器,换热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且换热器的第一部分的排数少于换热器的第二部分的排数,其中,风轮位于换热器的一侧,且换热器的第一部分的位置高于换热器的第二部分的位置。在该技术方案中,利用排数少的部分换热器阻力小、换热效率低的特点,使到达风轮的出风侧的流体形成不同的温度分布。通过将排数少的换热器设置在上方,其换热效率低,能够保证流体在到达风轮出风侧的位置时,上部流体的温度较低,且该部分的换热器阻力小,流体的速度快;将排数多的换热器设置在下方,其换热效率高,能够保证流体在到达风轮的出风侧的位置时,下部流体的温度较高,且该部分的换热器阻力大,流体的速度慢;由于温度高的流体的密度低,容易上浮,温度低的流体的密度高,不易上浮,使得上部流体能够压着下部流体向下流动,使用户的脚下依然能够感受到热风,提高热舒适性,同时空调器的加热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另外,通过上述结构,在满足热舒适性的前提下,空调的安装高度并不局限于2.2m的高度,能够安装到更高的位置,提高空间利用率。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换热器的第一部分与换热器的第二部分的长度比为1:20至1:2。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器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长度比可为1:15、1:10或1:5,由于排数少的换热器换热效率低,流体在到达风轮的出风侧的位置时,流体的温度较低,相较于排数多的换热器,其对室内空间的加热效率偏低,因此,在保证上部流体能够压着下部流体向下流动的前提下,提高空调器对室内空间的加热效率,将换热器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长度比限定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实现上述效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换热器的第一部分为单排换热器,换热器的第二部分为双排换热器。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器的第一部分采用单排换热器,第二部分采用双排换热器,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壳体,壳体包括:蜗壳风道,形成于壳体的内部;进风部,形成于壳体的底面;出风部,形成于壳体的侧面;其中,在风轮的驱动作用下,流入进风部的流体经蜗壳风道流向出风部。在该技术方案中,由进风部进入的流体能够通过形成于壳体内的蜗壳风道与换热器进行充分换热,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且利用蜗壳风道的导向作用以及风轮的驱动作用将流体从出风部排出。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进风部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其中,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面积大于第二进风口的进风面积。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形成于壳体上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流体可分别由两个进风口分别进入空调器,提高空调器的进风效率,并在空调器内形成流体的两条流动路径,降低了各流体的流动路径中,各部件的使用频率及强度,延长了空调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即使其中一条流动路径中设置的部件发生故障也不影响该空调器的使用,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且该结构设置合理,便于安装及后续的拆卸及维护;为了适应不同长度的换热器,将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面积设置为大于第二进风口的进风面积,能够有效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蜗壳,形成于壳体的顶部;蜗舌,形成于蜗壳的下方;其中,蜗壳和蜗舌构成蜗壳风道的至少一部分。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壳体的顶部设置蜗壳,并与蜗舌构成蜗壳风道,由进风部进入的流体经蜗壳风道流向换热器,并进行充分换热,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且利用蜗壳风道的导向作用以及风轮的驱动作用将流体从出风部排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顶部导风板,设于壳体上对应出风部的位置处;底部导风板,设于壳体上对应出风部的位置处;其中,顶部导风板的导风面积大于底部导风板的导风面积。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出风部的位置设置顶部导风板和底部导风板,延长了出风的风道,提升出风扩压段长度以及风量;两个导风板起到汇聚出风的作用,可避免风提前发散,提升送风距离。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风轮为贯流风轮,换热器设置在风轮的进风侧或出风侧。在该技术方案中,风轮采用贯流风轮,具有出风量大、无紊流、出风均匀的特点,可有效减小在出风部出现的涡流,有利于流体在换热器内进行冷热交换,同时降低噪音,提高空调器的工作性能,符合环保要求。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风轮为轴流风轮,换热器设置在风轮的进风侧或出风侧。在该技术方案中,风轮采用轴流风轮,具有功耗低、散热快的特点,有利于流体在换热器内进行冷热交换,同时降低噪音,提高空调器的工作性能,符合环保要求。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风轮为离心风轮,换热器设置在风轮的出风侧。在该技术方案中,风轮采用离心风轮,具有功耗低、散热快的特点,有利于流体在换热器内进行冷热交换,同时降低噪音,提高空调器的工作性能,符合环保要求。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接水盘,设于换热器的下方,以使换热器的冷凝水落入接水盘内。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在换热器下方的接水盘,能够确保冷凝水能够全部落入接水盘内,防止冷凝水出现滴水或渗漏现象。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涉及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涉及的空调器中流体的仿真流线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涉及空调器中流体路径1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涉及空调器中流体路径1的仿真流线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涉及空调器中流体路径2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涉及空调器中流体路径2的仿真流线图;图7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涉及空调器中流体路径3的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涉及空调器中流体路径3的仿真流线图;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0壳体,102蜗壳风道,104出风部,106蜗壳,108蜗舌,20风轮,30换热器,302第一部分,304第二部分,402第一进风口,404第二进风口,50顶部导风板,60底部导风板,70接水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风轮;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且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排数少于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排数,其中,所述风轮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一侧,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第一部分的位置高于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第二部分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风轮;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且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排数少于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排数,其中,所述风轮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一侧,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第一部分的位置高于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第二部分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第二部分的长度比为1:20至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第一部分为单排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第二部分为双排换热器。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蜗壳风道,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内部;进风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底面;出风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侧面;其中,流入所述进风部的流体经所述蜗壳风道流向所述出风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进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彬韦汉儒张敏刘翔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