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筒式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014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0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筒式消声器,包括:呈圆柱状的壳体,壳体包括内壁、外壁以及一容置腔,壳体的内壁与所述的外壁之间填充有吸音材料,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微孔;与壳体的第一侧面连接的进气部,进气部上设置有连通至容置腔的进气口;与壳体的第二侧面连接的出气部,出气部上设置有连通至容置腔的出气口;设置于容置腔内的第一内胆,第一内胆内填充有吸音材料,第一内胆的外壁上设有多个第二微孔。在容置腔内部增加的第一内胆,使气流在容置腔内的气流传输通道发生了变化;气流沿壳体的内壁与第一内胆的外壁间的空腔传输,因增加了第一内胆且因第一内胆内填充有吸声材料,增加了气流与消音材料的接触面,极大的加强了吸声效果。

A straight cylinder muffl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ylindrical muffler, which comprises a cylindrical shell including an inner wall, an outer wall and a holding cavity.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and the outer wall are filled with sound absorbing materials,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micro-holes; an air inlet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ide of the shell and an air inlet portion on the air inlet portion. An air inlet connected to the accommodation cavity is provided; an air outlet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side of the shell is arranged on the air outlet connected to the accommodation cavity; a first inner liner is arranged in the accommodation cavity, and the first inner liner is filled with sound absorbing material; and a plurality of second micro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first inner liner. The first inner liner added in the chamber changes the air flow passage in the chamber; the air flow is transmitted along the cavity between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first inner liner, and the contact surface between the air flow and the anechoic material is increased greatly because the first inner liner is added and the anechoic material is filled in the first inner liner. The sound absorption effect is strengthen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筒式消声器
本技术涉及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直筒式消声器。
技术介绍
消声器是指对于同时具有噪声传播的气流管道,可以用附有吸声衬里的管道及弯头或利用截面积突然改变及其他声阻抗不连续的管道等降噪器件,使管道内噪声得到衰减。参照图1与图2,现有技术中的消声器包括:壳体A,壳体A内部包括一容置腔A1,壳体A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填充有吸音材料,与壳体A的第一侧面连接的进气部B,进气部B上设置有一与容置腔连通的进气孔B1,与壳体A的第二侧面连接的出气部C,出气部C上设置有一与容置腔A1连通的出气孔。其中,该进气孔B1的截面直径小于容置腔A1的截面直径,壳体A的内壁上设置有微孔。气流以及噪声通过进气部B的进气孔B1进入到容置腔A1内,由于容置腔A1的截面直径大于进气孔B1的截面直径,声波在容置腔A1内作无规则散射,大部分散射声波穿过微孔后与壳体A内的吸音材料接触,使得声波衰减。现有技术的问题在于,由于气流流速较快,当气流通过该进气孔B1进入到容置腔A1内部后,不能有效地与壳体A内部的吸音材料相接触,使得该消声器的吸声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筒式消声器,以解决消声器吸声效果较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筒式消声器,包括:呈圆柱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内壁、外壁以及一容置腔,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壳体的外壁之间填充有吸音材料,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微孔;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连接的进气部,所述进气部上设置有连通至所述容置腔的进气口;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面连接的出气部,所述出气部上设置有连通至所述容置腔的出气口;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的第一内胆,所述第一内胆内填充有吸音材料,所述第一内胆的外壁上设有多个第二微孔;其中,所述第一内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锥形部、第一圆柱部和第二锥形部,所述第一锥形部的锥角和所述第二锥形部的锥角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圆柱部的两端,所述第一锥形部朝向所述进气部和所述出气部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锥形部朝向所述进气部和所述出气部中的另外一个。优选地,所述第一内胆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至少四个第一支撑骨架,所第一支撑骨架的第一端与壳体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支撑骨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内胆焊接固定。优选地,所述直筒式消声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的第二内胆,所述第二内胆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内胆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内胆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内胆的外壁之间填充有吸音材料,所述第二内胆的内壁和外壁上均设有多个第三微孔。优选地,所述第一圆柱部的中心线、所述第二内胆的中心线以及所述壳体的中心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内胆与所述第二内胆之间设置有至少四个第二支撑骨架所述第二支撑骨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内胆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支撑骨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内胆焊接固定。优选地,所述第二内胆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至少四个第三支撑骨架,所述第三支撑骨架的第一端与壳体焊接固定,所述第三支撑骨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内胆焊接固定。优选地,所述进气部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封盖,所述第一封盖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口相对的进气孔;所述出气部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封盖,所述第二封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出气口相对的出气孔。这样,本技术的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容置腔内部增加的第一内胆,使得气流在容置腔内的气流传输通道发生了变化;气流沿壳体的内壁与第一内胆的外壁间的空腔传输,因增加了第一内胆且因第一内胆内填充有吸声材料,增加了气流与消音材料的接触面,极大的加强了吸声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表示现有技术的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表示现有技术的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直筒式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表示图3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直筒式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6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直筒式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7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直筒式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之四;图8表示图6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容置腔;2、进气部;3、出气部;4、第一内胆;42、第一锥形部;43、第一圆柱部;44、第二锥形部;5、第二内胆;53、第一圆台部;54、第二圆柱部;55、第二圆台部;6、第二支撑骨架;7、第三支撑骨架;8、第一封盖;81、进气孔;9、第一支撑骨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参照图3至图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筒式消声器,包括:呈圆柱状的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内壁、外壁以及一容置腔11,所述壳体1的内壁与所述壳体1的外壁之间填充有吸音材料,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微孔;与所述壳体1的第一侧面连接的进气部2,所述进气部2上设置有连通至所述容置腔11的进气口;与所述壳体1的第二侧面连接的出气部3,所述出气部3上设置有连通至所述容置腔11的出气口;设置于所述容置腔11内的第一内胆4,所述第一内胆4内填充有吸音材料,所述第一内胆4的外壁上设有多个第二微孔;其中,所述第一内胆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锥形部、第一圆柱部和第二锥形部,所述第一锥形部42的锥角和所述第二锥形部44的锥角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圆柱部43的两端,所述第一锥形部42朝向所述进气部2和所述出气部3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锥形部44朝向所述进气部2和所述出气部3中的另外一个。具体地,该吸音材料可以为聚酯纤维、泡沫、离心玻璃棉和/或铝纤维吸音等材料。其中,该第一锥形部42的锥角朝向该进气部2,该第二锥形部44的锥角朝向该出气部3,该进气口的中心线、第一内胆4的中心线和出气口的中心线均位于一直线上。通过设置该第一内胆4,使得通风管道形状发生了突变,使得气流能够更容易与该容置腔11的各个壁之间接触,同时,声波通过穿过第一微孔和第二微孔与吸音材料接触,增大了声波与吸音材料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了声波能量在吸音材料纤维结构内消耗能量的可能,继而增大吸音效果。气流沿壳体的内壁与第一内胆的外壁间的空腔传输,因增加了第一内胆且因第一内胆内填充有吸声材料,增加了气流与消音材料的接触面,极大的加强了吸声效果。同时,该第一锥形部42和第二锥形部44的锥形面对气流的传输起到了导向作用。该直筒式消声器,消声效果提高了50%左右,同时压力损失降低了10%左右。优选地,参照图图3至图5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当在容置腔11内增加的部件仅为第一内胆4时,第一内胆4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至少四个第一支撑骨架9,第一支撑骨架9的第一端与壳体1焊接固定,第一支撑骨架9的第二端与第一内胆4焊接固定。优选地,参照图6至图8,所述直筒式消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筒式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圆柱状的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内壁、外壁以及一容置腔(11),所述壳体(1)的内壁与所述壳体(1)的外壁之间填充有吸音材料,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微孔;与所述壳体(1)的第一侧面连接的进气部(2),所述进气部(2)上设置有连通至所述容置腔(11)的进气口;与所述壳体(1)的第二侧面连接的出气部(3),所述出气部(3)上设置有连通至所述容置腔(11)的出气口;设置于所述容置腔(11)内的第一内胆(4),所述第一内胆(4)内填充有吸音材料,所述第一内胆(4)的外壁上设有多个第二微孔;其中,所述第一内胆(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锥形部(42)、第一圆柱部(43)和第二锥形部(44),所述第一锥形部(42)的锥角和所述第二锥形部(44)的锥角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圆柱部(43)的两端,所述第一锥形部(42)朝向所述进气部(2)和所述出气部(3)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锥形部(44)朝向所述进气部(2)和所述出气部(3)中的另外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筒式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圆柱状的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内壁、外壁以及一容置腔(11),所述壳体(1)的内壁与所述壳体(1)的外壁之间填充有吸音材料,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微孔;与所述壳体(1)的第一侧面连接的进气部(2),所述进气部(2)上设置有连通至所述容置腔(11)的进气口;与所述壳体(1)的第二侧面连接的出气部(3),所述出气部(3)上设置有连通至所述容置腔(11)的出气口;设置于所述容置腔(11)内的第一内胆(4),所述第一内胆(4)内填充有吸音材料,所述第一内胆(4)的外壁上设有多个第二微孔;其中,所述第一内胆(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锥形部(42)、第一圆柱部(43)和第二锥形部(44),所述第一锥形部(42)的锥角和所述第二锥形部(44)的锥角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圆柱部(43)的两端,所述第一锥形部(42)朝向所述进气部(2)和所述出气部(3)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锥形部(44)朝向所述进气部(2)和所述出气部(3)中的另外一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筒式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胆(4)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至少四个第一支撑骨架(9),所述第一支撑骨架(9)的第一端与壳体(1)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支撑骨架(9)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内胆(4)焊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筒式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劳嘉燊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三和五金声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