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复合式镭射导光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709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层复合式镭射导光板,包括上玻璃层、第一网点层和第二网点层、增光层、扩散层、用于提高导光板对光线利用率的反射层和下玻璃层,该第一网点层和第二网点层上表面分别设置有复数个镭射形成的网点,并第一网点层上网点与第二网点层上的网点在竖向上彼此错开;并且该上玻璃层和第一网点层之间以及下玻璃层和反射层之间分别具有将两者粘附于一体的玻璃胶层。藉此,通过将上玻璃层、第一网点层、第二网点层、增光层、扩散层、反射层和下玻璃层由上至下依次层叠形成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两个网点层,可提高导光板出光均匀度;并且配合增光板和扩散板,优化了导光板的出光强度及光线路径,提高了导光板的综合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复合式镭射导光板
本技术涉及导光板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多层复合式镭射导光板。
技术介绍
导光板(lightguideplate)是利用光学级的亚克力/PC板材,然后用具有极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高科技材料,在光学级的亚克力板材底面用激光雕刻、V型十字网格雕刻、UV网版印刷技术印上导光点。利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吸取从灯发出来的光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表面的停留,当光线射到各个网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但是现有导光板由于网点的分布均匀度欠佳,并且只有一层设置有网点,所以经常导致出光不均匀,影响画质;另外没有增光层和扩散层的配合使用导致出光亮度不佳。因此,应对现有导光板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复合式镭射导光板,其通过将上玻璃层、第一网点层、第二网点层、增光层、扩散层、反射层和下玻璃层由上至下依次层叠形成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两个网点层,可提高导光板出光均匀度;并且配合增光板和扩散板,优化了导光板的出光强度及光线路径,提高了导光板的综合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多层复合式镭射导光板,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上玻璃层、用于将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的第一网点层和第二网点层、用于扩大光束照射范围的增光层、用于将光线雾化的扩散层、用于提高导光板对光线利用率的反射层和下玻璃层,该第一网点层和第二网点层上表面分别设置有复数个镭射形成的网点,并第一网点层上网点与第二网点层上的网点在竖向上彼此错开;并且该上玻璃层和第一网点层之间以及下玻璃层和反射层之间分别具有将两者粘附于一体的玻璃胶层。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网点层和第二网点层均为PMMA板,该PMMA板上表面分别镭射形成有上述网点,该网点均为圆形凹坑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扩散层厚度为150-170μm。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增光层厚度为160-180μm。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网点层和第二网点层厚度分别为130-150μ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将上玻璃层、第一网点层、第二网点层、增光层、扩散层、反射层和下玻璃层由上至下依次层叠形成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两个网点层,并分别采用镭射形成相互错开的网点,在竖直方向上形成互补可以弥补传统导光板出光不均的缺陷;并且,该导光板具有增光板和扩散板配合作用,优化了导光板的出光强度及光线路径,提高了导光板的综合性能。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导光板层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上玻璃层20、第一网点层21、网点30、第二网点层31、网点40、增光层50、扩散层60、反射层70、下玻璃层80、玻璃胶层。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多层复合式镭射导光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上玻璃层10、第一网点层20、第二网点层30、增光层40、扩散层50、反射层60和下玻璃层70,其中:该上玻璃层10和第一网点层20之间设置有将两者粘为一体的玻璃胶层80。该第一网点层20和第二网点层30厚度分别为130-150μm,该第一网点层20和第二网点层30主要用于将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并该第一网点层20和第二网点层30均为PMMA板,于该两PMMA板上表面分别镭射形成有复数个网点21、31,该网点21、31均为圆形凹坑状,且大小不一;另外,第一网点层20上网点21与第二网点层30上的网点31在竖向上彼此错开,形成互补;采用镭射方式形成的网点可以更好的利用光折射,减少网纹及干涉纹路。而且通过不同的网点间距及网点大小,可以使导光板辉度均匀,提高导光板对光线的利用率。该增光层40厚度为160-180μm,其用于扩大光束照射范围,可以将光线放大,照射于整个网点层上;该扩散层40厚度为150-170μm,其用于将光线雾化,其为高扩散率的涂层,通过印刷、蚀刻、激光、涂覆或蒸镀方式固定于反射层60和增光层40之间;该反射层60可以提高导光板对光线利用率,优化光线路径;该下玻璃层70和反射层60之间具有将两者粘附于一体的玻璃胶层80。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将上玻璃层、第一网点层、第二网点层、增光层、扩散层、反射层和下玻璃层由上至下依次层叠形成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两个网点层,并分别采用镭射形成相互错开的网点,在竖直方向上形成互补可以弥补传统导光板出光不均的缺陷;并且,该导光板具有增光板和扩散板配合作用,优化了导光板的出光强度及光线路径,提高了导光板的综合性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复合式镭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上玻璃层、用于将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的第一网点层和第二网点层、用于扩大光束照射范围的增光层、用于将光线雾化的扩散层、用于提高导光板对光线利用率的反射层和下玻璃层,该第一网点层和第二网点层上表面分别设置有复数个镭射形成的网点,并第一网点层上网点与第二网点层上的网点在竖向上彼此错开;并且该上玻璃层和第一网点层之间以及下玻璃层和反射层之间分别具有将两者粘附于一体的玻璃胶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复合式镭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上玻璃层、用于将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的第一网点层和第二网点层、用于扩大光束照射范围的增光层、用于将光线雾化的扩散层、用于提高导光板对光线利用率的反射层和下玻璃层,该第一网点层和第二网点层上表面分别设置有复数个镭射形成的网点,并第一网点层上网点与第二网点层上的网点在竖向上彼此错开;并且该上玻璃层和第一网点层之间以及下玻璃层和反射层之间分别具有将两者粘附于一体的玻璃胶层。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颖锋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