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束透镜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6813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球面像差及轴上色差小且插入时的整个系统的性能劣化小的扩束透镜及具备该扩束透镜的摄像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扩束透镜(EX)插拔自如地配置在主镜头(ML)的内部,通过插入来进行长焦距化而不改变成像位置,且从物体侧依次由正的第1透镜组(G1)及负的第2透镜组(G2)构成。第1透镜组(G1)从物体侧依次由1片以上的正透镜以及从物体侧依次接合正透镜、负透镜及正透镜这3片透镜而成的3片接合透镜(3CE)构成。满足与3片接合透镜(3CE)的负透镜的色散系数ν1n有关的条件式(1):26<ν1n<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扩束透镜及摄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插入到摄像用的主镜头的内部而使插入之后的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朝向比该主镜头的焦距更靠长焦距侧发生变化的扩束透镜及具备该扩束透镜的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电影摄影机等领域中,使用了如下扩束透镜:插拔自如地配置在摄像用主镜头的内部,而使插入之后的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朝向比主镜头的焦距更靠长焦距侧发生变化。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及2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将4组或5组结构的变倍光学系统设为主镜头,其中在变倍时固定的最靠像侧的透镜组的内部插入有扩束透镜。以往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75646号公报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WO2013/0312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在近年来的图像及影像的领域中,针对高画质化的要求被提高,从而对镜头系统也要求高性能化。然而,与近年来的要求等级相比,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扩束透镜的球面像差及轴上色差大,当插入到主镜头时整个镜头系统的性能劣化大。并且,为了充分响应近年来的要求等级,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扩束透镜也有待改进插入到主镜头时的整个镜头系统的轴上色差。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不改变成像位置而使插入到主镜头的内部之后的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朝向比该主镜头的焦距更靠长焦距侧发生变化的作用的同时,球面像差及轴上色差小,且插入到主镜头时的性能劣化小的扩束透镜及具备该扩束透镜的摄像装置。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扩束透镜为插拔自如地配置在摄像用主镜头的内部,并在将成像位置保持为恒定的状态下使插入之后的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变得比主镜头的焦距长的扩束透镜,所述扩束透镜的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由整体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及整体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构成,第1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由1片以上的正透镜以及从物体侧依次接合正透镜、负透镜及正透镜这3片透镜而成的3片接合透镜构成,满足下述条件式(1)。26<ν1n<40……(1)其中,ν1n:构成3片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在本专利技术的扩束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3)、(6)~(8)、(1-1)~(3-1)及(6-1)~(8-1)中的至少一个。25<ν1pa-ν1n<35……(2)-5<f1/f1n<-2……(3)1.9<N1n<2.05……(6)0.55<θ1n<0.605……(7)0.3<N1n-N1pa<0.5……(8)28<ν1n<35……(1-1)25<ν1pa-ν1n<32……(2-1)-3.5<f1/f1n<-2.7……(3-1)1.95<N1n<2.05……(6-1)0.57<θ1n<0.6……(7-1)0.33<N1n-N1pa<0.45……(8-1)其中,ν1pa:构成第1透镜组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的平均ν1n:构成3片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f1:第1透镜组的焦距f1n:构成3片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焦距N1n:构成3片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θ1n:构成3片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N1pa:构成第1透镜组的正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的平均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扩束透镜中,优选第2透镜组由1片以上的正透镜和1片以上的负透镜构成,当如此构成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5)、(4-1)及(5-1)中的至少一个。1.8<N2a<2.05……(4)-0.1<N2na-N2pa<0……(5)1.85<N2a<2.05……(4-1)-0.06<N2na-N2pa<0……(5-1)其中,N2a:构成第2透镜组的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的平均N2na:在第2透镜组具有多个负透镜的情况下为构成第2透镜组的负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的平均,在第2透镜组仅具有1片负透镜的情况下为该负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N2pa:在第2透镜组具有多个正透镜的情况下为构成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的平均,在第2透镜组仅具有1片正透镜的情况下为该正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在本专利技术的扩束透镜中,也可以构成为配置在比第1透镜组的3片接合透镜更靠物体侧的第1透镜组的正透镜为2片以下。在本专利技术的扩束透镜中,也可以构成为第2透镜组由2片透镜构成。当如此设定时,也可以构成为第2透镜组由接合负透镜及正透镜而成的接合透镜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具备本专利技术的扩束透镜。另外,上述“由~构成”及“由~构成的”表示实质性的情况,除了作为构成要件所举出的构件以外,还可以包括实质上不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光圈和/或盖玻璃等透镜以外的光学要件、透镜凸缘、镜筒和/或手抖校正机构等机构部分等。另外,上述“将成像位置保持为恒定的状态下”表示实质性的情况。例如,在主镜头的成像面配置成像元件而构成摄像装置的情况下,将该成像元件的像素间距设为p,将插入有扩束透镜的整个镜头系统的F值设为AFN时,能够使插入扩束透镜前后的成像位置的容许变化量在-4×p×AFN~+4×p×AFN的范围。另外,关于上述透镜组的屈光力的符号、透镜的屈光力的符号及透镜的面形状,当包含非球面时,设为在近轴区域中考虑。并且,只要无特别说明,上述条件式均以d线(波长587.6nm)为基准。另外,某一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θgF是指,将该透镜的g线(波长435.8nm)、F线(波长486.1nm)及C线(波长656.3nm)的折射率分别设为Ng、NF及NC时,以θgF=(Ng-NF)/(NF-NC)来定义的值。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从物体侧依次由正的第1透镜组和负的第2透镜组构成的扩束透镜中,适当设定了第1透镜组所具有的透镜的结构,且以满足规定的条件式的方式进行了设定,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具有不改变成像位置而使插入到主镜头的内部之后的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朝向比该主镜头的焦距更靠长焦距侧发生变化的作用的同时,球面像差及轴上色差小,且插入到主镜头时的性能劣化小的扩束透镜及具备该扩束透镜的摄像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扩束透镜插入到主镜头的状态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扩束透镜的结构的剖视图。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扩束透镜的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扩束透镜的结构的剖视图。图5为主镜头的各像差图,从左依次为球面像差图、像散图、畸变像差图及倍率色差图。图6为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扩束透镜插入到主镜头的状态的各像差图,从左依次为球面像差图、像散图、畸变像差图及倍率色差图。图7为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扩束透镜插入到主镜头的状态的各像差图,从左依次为球面像差图、像散图、畸变像差图及倍率色差图。图8为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扩束透镜插入到主镜头的状态的各像差图,从左依次为球面像差图、像散图、畸变像差图及倍率色差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扩束透镜EX插拔自如地配置在摄像用主镜头ML的内部,并在将成像位置保持为恒定的状态下,使插入之后的整个镜头系统(主镜头ML和扩束透镜EX的合成镜头系统)的焦距变得比主镜头ML的焦距长。即,插入该扩束透镜EX之前的主镜头ML单体的成像面的位置与插入扩束透镜EX之后的整个镜头系统的成像面Sim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扩束透镜,其插拔自如地配置在摄像用主镜头的内部,并在将成像位置保持为恒定的状态下使插入之后的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变得比所述主镜头的焦距长,所述扩束透镜的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由整体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及整体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构成,所述第1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由1片以上的正透镜以及从物体侧依次接合正透镜、负透镜及正透镜这3片透镜而成的3片接合透镜构成,所述扩束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1):26<ν 1n<40   (1),其中,ν 1n:构成所述3片接合透镜的所述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16 JP 2016-0520151.一种扩束透镜,其插拔自如地配置在摄像用主镜头的内部,并在将成像位置保持为恒定的状态下使插入之后的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变得比所述主镜头的焦距长,所述扩束透镜的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由整体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及整体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构成,所述第1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由1片以上的正透镜以及从物体侧依次接合正透镜、负透镜及正透镜这3片透镜而成的3片接合透镜构成,所述扩束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1):26<ν1n<40(1),其中,ν1n:构成所述3片接合透镜的所述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束透镜,其满足下述条件式(2):25<ν1pa-ν1n<35(2),其中,ν1pa:构成所述第1透镜组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的平均值。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扩束透镜,其满足下述条件式(3):-5<f1/f1n<-2(3),其中,f1: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f1n:构成所述3片接合透镜的所述负透镜的焦距。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扩束透镜,其中,所述第2透镜组由1片以上的正透镜和1片以上的负透镜构成,所述扩束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4):1.8<N2a<2.05(4),其中,N2a:构成所述第2透镜组的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的平均值。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扩束透镜,其中,所述第2透镜组由1片以上的负透镜和1片以上的正透镜构成,所述扩束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5):-0.1<N2na-N2pa<0(5),其中,N2na:在所述第2透镜组具有多个负透镜的情况下为构成所述第2透镜组的负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的平均值,在所述第2透镜组仅具有1片负透镜的情况下为该负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N2pa:在所述第2透镜组具有多个正透镜的情况下为构成所述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的平均值,在所述第2透镜组仅具有1片正透镜的情况下为该正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扩束透镜,其满足下述条件式(6):1.9<N1n<2.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琢也岛田泰孝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