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福田专利>正文

稳固式多折自动伞之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642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伞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稳固式多折自动伞之改良结构,其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伞具包括:伞面、中棒、上巢、下巢、主伞骨、支伞骨、其他相配合之多折伞骨,或还包括一中巢及主压缩弹簧及多数个拉力骨,于该上巢周缘枢设有多数个支撑伞面的主伞骨,下巢周缘枢设有多数个支撑主伞骨的支伞骨,中棒为可伸缩之多节嵌套结构,且于中棒内设置有压缩弹簧,枢接主伞骨的上巢下设置一固定管,并且该固定管上端与上巢固定连接,且下巢配合套设于固定管外。其在上巢下配设一固定管,可使下巢稳定的沿固定管上下滑动,达到稳固使伞具撑开使用之功效,同时,伞具收合时,可使多节中棒全部折收于上巢下方的固定管内,使伞具体积及长度达到最短小。(*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伞具
,特指一种稳固式多折自动伞之改良结构,更具体的是指可使自动伞具在收伞时,其体积缩到最短小,并且可达到使中棒稳固撑开使用的多折自动伞之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按,伞具作为人们遮阳挡雨的日常生活用品,因其轻便、实用的特点深受人们的青睐。为了随身携带方便,将中棒制成多节之形式,使其可以在收合时将伞体缩小。由于多折伞可以折叠放置,携带方便,因而当前使用者较多。为了更进一步的方便使用者,生产厂家又设计出自动式的多折伞,见图1,此为目前一款具有自动开伞功能之多折自动伞,该伞具1是由伞面11、多节中棒12、上巢13、中巢10、下巢14、主伞骨15、支伞骨16构成,该上巢13周缘枢设有若干的主伞骨15;中巢10上周缘枢设有若干的支伞骨16,以支撑主伞骨15;下巢14周缘枢设有若干的拉力骨18,以支撑支伞骨16。该中棒12为多节形式,其顶端固定于上巢13上,并且于中棒12的多节管内及中巢10、下巢14之间各设置有压缩弹簧32、31。在伞具1收合状态下,中棒12被压缩在一起,并且通过手把19内的卡扣装置保持其处于缩短状态,同时中巢10与下巢14之间的压缩弹簧31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当触发手把19上的触动按键时,卡扣装置松开,多节中棒12在其管体内压缩弹簧32弹力作用下迅速弹开,同时,中巢10、下巢14在压缩弹簧31的弹开作用下,中巢10、下巢14张开,并在拉力骨18之连动作用下中巢10、下巢14迅速上弹至靠近上巢13下方而带动开伞使用。收合时将下巢往下拉,并克服压缩弹簧31、32的弹力将伞具收合即可。见图2,这是另一种具有自动收、开之功效的多折伞的结构示意图,该伞具1A是由伞面11、多节中棒12、上巢13、下巢14、主伞骨15、支伞骨16构成,该上巢13周缘枢设有若干的主伞骨15;下巢14上周缘枢设有若干的支伞骨16,以支撑主伞骨15。该中棒12为多节形式,其顶端固定于上巢13上。且该中棒12内设有压缩弹簧3。下巢14与上巢13之间有拉绳4连接。拉绳4的外端系接在下巢14上,并经上巢13上的滑轮131、132及下巢14上的滑轮133,另一端穿入中棒12内,并沿中棒12向下延伸,连接至手把19中的卡扣装置上。开伞时,当触发手把19上的触动按键时,卡扣装置松开,多节中棒12在其管体内压缩弹簧31弹力作用下迅速弹开,同时,设置在其内的拉绳4的下端通过卡扣装置卡接在手把19内并保持不动,以致中棒12外连接下巢14与滑轮131之间的拉绳段逐渐缩短,达到提起下巢14上升至靠近上巢13下方的作用,而带动伞具达成开伞使用之目的。收伞时,触动手把19上的按键,拉绳4下端的卡扣装置解扣,中棒12内的拉绳4解扣松弛,通过收伞弹簧161之拉收由支骨16将下巢14推动下滑,达到自动收伞的目的。如上所述,上述伞具1及伞具1A虽能达到自动开伞或收伞之功效,但由于中棒12为两节或多节之设计,当伞体需要缩小时,中棒12则需要设计为更多节以加以对应,然而此时中棒12之外管管径与内管管径差距势必扩大。同时为使下巢14及中巢10在中棒12上进行上下滑动时不产生任意晃动偏向的情况,通常情况下中棒12最小外径部位于下方并与手把19固定连接,这样一来由于中棒12最小外径部的直径较小,故强度较小,其很容易造成弯折,甚至断裂,而无法达到稳固开伞使用之目的。因此,如何使自动多折伞体积长度可以缩至最短小,并同时使伞具开伞时,能达到中棒可稳固支撑伞具撑开的使用状态,也就成为目前多折自动伞具生产商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固式多折自动伞之改良结构,其在上巢下配设一固定管的设计,以使下巢可以稳定的沿此固定管上下滑动,达到稳固使伞具撑开使用之功效,同时伞具收合时可使多节中棒全部折收于上巢下方的固定管内,使伞具体积及长度达到最短小。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伞具包括伞面、中棒、上巢、下巢、主伞骨、支伞骨、其他相配合之多折伞骨,或者还包括一中巢及中、下巢之间设置的一压缩弹簧以及多数个拉力骨,其中于该上巢周缘枢设有多数个支撑伞面的主伞骨,下巢周缘枢设有多数个支撑主伞骨的支伞骨,中棒为可伸缩之多节嵌套结构,且于中棒内设置有压缩弹簧,枢设主伞骨的上巢下设置一固定管,并且该固定管上端与上巢固定连接,且下巢配合套设于固定管外。所述之中棒最小外径部的上端与上巢固设。或者,所述之中棒最小外径部的上端固设有一结合滑塞,并且该结合滑塞设置于固定管内。采用这种结构后,其通过在上巢上配合一固定管,以使下巢可以稳定的沿固定管上下滑动,达到稳固使伞具撑开使用之功效,同时,伞具收合时,可使多节中棒全部折收于上巢下方的固定管内,使伞具体积及长度达到最短小。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一种自动多折伞具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另一种自动多折伞具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实施例一中上巢与固定管部分的立体图;图6是实施例一上巢与固定管另一实施方式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三中上巢与固定管部分的立体图;图10是实施例三上巢与固定管另一实施方式立体图;图11是实施例三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2是图11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附图3,此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即本实施例用于一般自动多折伞中的结构。该伞具2是由伞面21、多节中棒22、上巢23、中巢20、下巢24、主伞骨25、支伞骨26构成,该上巢23周缘枢设有若干的主伞骨35;中巢20上周缘枢设有若干的支伞骨26,以支撑主伞骨25;下巢24周缘枢设有若干的拉力骨261,以拉动支伞骨26。该中棒22为多节形式,其顶端固定于上巢23上,并且于多节中棒22的内部及中巢20、下巢24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34、33。于中棒22最小外径部外设一固定管27,该固定管27管孔应可以容纳中棒最大外经部。固定管27上端与枢接主伞骨25的上巢23固定连接,且中巢20、下巢24配合套设于固定管27外。即中巢20、下巢24可沿固定管27上下滑动。上述的固定管27其横截面可根据需要设置为不同的形状,如可以为圆形、矩形、椭圆形、或多角形等等。见图4,固定管27的下端边缘形成有圆滑凸缘271,这样可以使此边缘不至于对割伤使用者的手部,以更好的保护使用者。综合上面所述,参见图5,其中上巢23与固定管27为一体成型;见图6,此为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其与上述图5中所表示的实施方式不同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中固定管27与上巢23为一体设计,而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管27采用的是与上巢23呈分离状态的结构。该上巢23向下形成一组合部231,此组合部231上设有结合孔232,并且于固定管27上设有与结合孔232相对应之插合孔274,供一铆钉276插入铆接,使上巢23与固定管27连接。在使用本实施例的过程中,当伞具2处于收合状态下,中棒22被压缩在一起,并且通过手把29内的卡扣装置保持其处于收合状态,同时中巢20与下巢24之间的压缩弹簧33处于被压缩状态。当触发手把29上的触动按键时,卡扣装置松开,多节中棒22在其管体内压缩弹簧34弹力作用下迅速弹开,同时,下巢24在压缩弹簧33的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稳固式多折自动伞之改良结构,该伞具包括:伞面、中棒、上巢、下巢、主伞骨、支伞骨、其他相配合之多折伞骨,或者还包括一中巢及中、下巢之间设置的一压缩弹簧以及多数个拉力骨,其中于该上巢周缘枢设有多数个支撑伞面的主伞骨,下巢周缘枢设有多数个支撑主伞骨的支伞骨,中棒为可伸缩之多节嵌套结构,且于中棒内设置有压缩弹簧,其特征在于:枢设主伞骨的上巢下设置一固定管,并且该固定管上端与上巢固定连接,且下巢配合套设于固定管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田苏滨棠
申请(专利权)人:刘福田苏滨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