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604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其包括:MOS封装结构、PCB控制板、导电底座;导电底座包括:第一导电单元、第二导电单元、第三导电单元以及绝缘本体,第一导电单元、第二导电单元、第三导电单元间隔地嵌合于绝缘本体上,第二导电单元位于第一导电单元和第三导电单元之间,PCB控制板固定于导电底座上,MOS封装结构包括若干MOS封装单元,任一MOS封装单元中的部分管脚与PCB控制板电连接,其余管脚与第二导电单元电连接,任一MOS封装单元的导电区与第一导电单元或第二导电单元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通过对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实现了高集成度布局,其在对电动车的电池组进行充放电控制的同时,具有结构紧凑以及运行可靠的优点。

Integrated battery control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tegrated battery control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MOS packaging structure, a PCB control board and a conductive base; the conductive base comprises a first conductive unit, a second conductive unit, a third conductive unit and an insulating body, and the first conductive unit, the second conductive unit and the third conductive unit are interlaced at intervals. On the insulating body, the second conducting unit is located between the first conducting unit and the third conducting unit, the PCB control board is fixed on the conducting base, the MOS packaging structure includes a number of MOS packaging units, some of the pins in any MOS packaging unit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PCB control board, the rest of the pins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onducting unit, and any MOS seal. The conductive area of the mounting unit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ductive unit or the second conductive unit. The integrated battery control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a high integrated layout by reasonably designing the structure,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while controlling the charge and discharge of the battery pack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的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其采用电能作为汽车行驶的动力。相应的,电动汽车中具有对电池组进行控制的装置,然而,现有的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组的电池充放电控制结构零件过于分散,占用空间,进而导致结构安装困难。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其包括:MOS封装结构、PCB控制板、导电底座;所述导电底座包括:第一导电单元、第二导电单元、第三导电单元以及绝缘本体,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第二导电单元、第三导电单元间隔地嵌合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和第三导电单元之间,所述PCB控制板固定于所述导电底座上,所述MOS封装结构包括若干MOS封装单元,任一所述MOS封装单元中的部分管脚与所述PCB控制板电连接,其余管脚与所述第二导电单元电连接,任一所述MOS封装单元的导电区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或第二导电单元电连接。作为本技术的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的改进,所述导电单元为铜嵌件,所述绝缘本体为绝缘橡胶本体。作为本技术的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的改进,所述绝缘橡胶本体通过热熔固化的方式固定第一铜嵌件、第二铜嵌件、第三铜嵌件,所述第一铜嵌件、第二铜嵌件、第三铜嵌件嵌合于热熔固化的绝缘橡胶本体中。作为本技术的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的改进,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和第三导电单元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中间。作为本技术的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的改进,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的两侧具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上开设的限位槽中。作为本技术的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的改进,所述第二导电单元的两侧具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上开设的限位槽中。作为本技术的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的改进,所述PCB控制板上开设有暴露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与所述MOS封装单元电连接的区域的镂空结构。作为本技术的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的改进,所述PCB控制板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电连接的第一引脚和与所述第二导电单元电连接的第二引脚。作为本技术的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的改进,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和第二导电单元中的一个形成电流输入端,另一个形成电流输出端。作为本技术的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的改进,所述PCB板通过黏胶固定于所述导电底座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通过对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实现了高集成度布局,其在对电动车的电池组进行充放电控制的同时,具有结构紧凑以及运行可靠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中导电底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其包括:MOS封装结构1、PCB控制板2、导电底座3。所述导电底座3用于实现所述MOS封装结构1和PCB控制板2的集成式安装固定。具体地,所述导电底座3包括:第一导电单元31、第二导电单元32、第三导电单元33以及绝缘本体34。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导电单元31、第二导电单元32、第三导电单元33间隔地嵌合于所述绝缘本体34上,所述第二导电单元32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31和第三导电单元33之间。优选地,各导电单元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布局:所述第一导电单元31和第三导电单元33位于所述绝缘本体34的两端,所述第二导电单元32位于所述绝缘本体34的中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单元为铜嵌件,所述绝缘本体34为绝缘橡胶本体。此时,所述导电底座3成型时,第一铜嵌件、第二铜嵌件、第三铜嵌件先固定于模具中,绝缘树脂通过热熔方式导入模具中,冷凝固化后与各铜嵌件连接为一体。如此,所述绝缘橡胶本体通过热熔固化的方式固定第一铜嵌件、第二铜嵌件、第三铜嵌件,所述第一铜嵌件、第二铜嵌件、第三铜嵌件嵌合于热熔固化的绝缘橡胶本体中。如图4、5所示,进一步地,为了对嵌入于绝缘本体34中的导电单元的位置进行限定,所述第一导电单元31的两侧具有第一限位凸起311,所述绝缘本体34中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凸起311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34上开设的第一限位槽中。相类似地,所述第二导电单元32的两侧具有第二限位凸起321,所述绝缘本体34中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凸起321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34上开设的第二限位槽中。所述PCB控制板2固定于所述导电底座3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PCB板通过黏胶固定于所述导电底座3上。所述MOS封装结构1包括若干MOS封装单元,任一所述MOS封装单元中的部分管脚与所述PCB控制板2电连接,其余管脚与所述第二导电单元32电连接。同时,任一所述MOS封装单元的导电区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31或第二导电单元32电连接。为了适应所述MOS封装单元的电连接需求,所述PCB控制板2上开设有暴露所述第二导电单元32与所述MOS封装单元电连接的区域的镂空结构21。此时,所述MOS封装单元焊接于所述PCB控制板2和暴露处的电连接区域之间,且其导电区延伸至所述第一导电单元31或第二导电单元32处。此外,所述PCB控制板2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31电连接的第一引脚22和与所述第二导电单元32电连接的第二引脚23。所述第一导电单元31和第二导电单元32中的一个形成电流输入端,另一个形成电流输出端。从而,输入端的电流与输出端的电流流经不同通道进行联通与闭合,进而实现电池组的充电开关控制与放电开关控制。综上所述,本技术的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通过对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实现了高集成度布局,其在对电动车的电池组进行充放电控制的同时,具有结构紧凑以及运行可靠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包括:MOS封装结构、PCB控制板、导电底座;所述导电底座包括:第一导电单元、第二导电单元、第三导电单元以及绝缘本体,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第二导电单元、第三导电单元间隔地嵌合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和第三导电单元之间,所述PCB控制板固定于所述导电底座上,所述MOS封装结构包括若干MOS封装单元,任一所述MOS封装单元中的部分管脚与所述PCB控制板电连接,其余管脚与所述第二导电单元电连接,任一所述MOS封装单元的导电区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或第二导电单元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包括:MOS封装结构、PCB控制板、导电底座;所述导电底座包括:第一导电单元、第二导电单元、第三导电单元以及绝缘本体,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第二导电单元、第三导电单元间隔地嵌合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和第三导电单元之间,所述PCB控制板固定于所述导电底座上,所述MOS封装结构包括若干MOS封装单元,任一所述MOS封装单元中的部分管脚与所述PCB控制板电连接,其余管脚与所述第二导电单元电连接,任一所述MOS封装单元的导电区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或第二导电单元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单元为铜嵌件,所述绝缘本体为绝缘橡胶本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橡胶本体通过热熔固化的方式固定第一铜嵌件、第二铜嵌件、第三铜嵌件,所述第一铜嵌件、第二铜嵌件、第三铜嵌件嵌合于热熔固化的绝缘橡胶本体中。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式电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乐陈燕洲龙浩
申请(专利权)人:捷星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