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PE透气膜挤出机的导热油交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2593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PE透气膜挤出机的导热油交换系统。包括八个分区,分别为依次连通的下料段、固体送料压缩段、熔融压缩段一、熔融压缩段二、熔融压缩段三、均化混炼段一、均化混炼段二和均化混炼段三,其中,熔融压缩段一、熔融压缩段二、熔融压缩段三、均化混炼段一、均化混炼段二和均化混炼段三机筒外表面均设置有导热油套,且每个导热油套均连通一个油控系统,油控系统为导热油套提供导热油。通过导热油交换系统,将各分区控制在生产需要的温度范围内,提高了生产速度和生产效率。

A heat transfer oil exchange system for PE breathable membrane extrud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eat conducting oil exchange system for a PE breathable membrane extruder. It consists of eight sections, which are successively connected, i.e., the lower feed section, the solid feed compression section, the melt compression section 1, the melt compression section 2, the melt compression section 3, the homogenizing mixing section 1, the homogenizing mixing section 2, and the homogenizing mixing section 3. Among them, the melt compression section 1, the melt compression section 2, the melt compression section 3 and the homogenizing mixing section 1.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barrels of the homogenizing and mixing section is provided with heat conducting oil sleeves, and each heat conducting oil sleeve is connected with an oil control system, which provides heat conducting oil for the heat conducting oil sleeve. Through the heat conduction oil exchange system, the zones are controlle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needed by production, and the production speed and efficiency are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PE透气膜挤出机的导热油交换系统
本技术涉及生产设备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PE透气膜挤出机的导热油交换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PE透气膜挤出机通常分为八个分区,分别为下料段、固体送料压缩段、熔融压缩段一、熔融压缩段二、熔融压缩段三、均化混炼段一、均化混炼段二和均化混炼段三,其中,熔融压缩段一、熔融压缩段二、熔融压缩段三、均化混炼段一、均化混炼段二和均化混炼段三机筒表面分别套设有发热圈和风扇。在停机和低速段时,熔融压缩段一、熔融压缩段二、熔融压缩段三、均化混炼段一、均化混炼段二和均化混炼段三都需要通过发热圈加热,而发热圈温控表容易损坏,需要定期维修与维护,影响了生产效率。在高速段时,螺杆与物料、物料与机筒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能,造成机筒内温度超出生产的工艺温度,为了控制工艺温度在允许的范围内,现有方法是通过风机在局部高温地方进行不间断冷却,而风机风冷属于非接触式冷却,往往不能将超出的温度有效地控制在工艺温度允许的范围内,且冷却效果较差,使得生产效率降低。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高效率的PE透气膜挤出机导热油交换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PE透气膜挤出机的导热油交换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将PE透气膜挤出机各分区生产的工艺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提高了生产速度和生产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PE透气膜挤出机的导热油交换系统,包括八个分区,分别为下料段、固体送料压缩段、熔融压缩段一、熔融压缩段二、熔融压缩段三、均化混炼段一、均化混炼段二和均化混炼段三,且所述下料段、所述固体送料压缩段、所述熔融压缩段一、所述熔融压缩段二、所述熔融压缩段三、所述均化混炼段一、所述均化混炼段二和所述均化混炼段三依次连通,在所述熔融压缩段一、所述熔融压缩段二、所述熔融压缩段三、所述均化混炼段一、所述均化混炼段二和所述均化混炼段三外部均设置有导热油套,且每个分区的所述导热油套连通一个油控系统,所述油控系统为所述导热油套提供导热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导热油套与油控系统相连接,油控系统控制导热油套中的油流量和油温度,当PE透气膜挤出机熔融压缩段一、熔融压缩段二、熔融压缩段三、均化混炼段一、均化混炼段二和均化混炼段三,六个分区超过生产工艺允许的温度或者需要加热时,各分区油控系统将导热油进行降温或加热,达到设定温度后注入导热油套中,导热油套中的的导热油对PE透气膜挤出机各分区进行降温或加热,从而有效地将各分区控制在生产工艺允许的温度范围内,解决了现有PE透气膜挤出机生产温度不易控制、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进一步,所述导热油套均包括多个螺旋导流槽、导油管道、第一出油口、注油口和测温器,其中每个所述螺旋导流槽等间距设置在所述熔融压缩段一、所述熔融压缩段二、所述熔融压缩段三、所述均化混炼段一、所述均化混炼段二和所述均化混炼段三外部,且所述螺旋导流槽与所述导油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油口和所述注油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导油管道两端,所述测温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出油口一侧。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根据第一出油口的测温器,油控系统可以确定需流入导热油套的导热油流量以及导热油温度,流入螺旋导流槽中的导热油可以为熔融压缩段一、熔融压缩段二、熔融压缩段三、均化混炼段一、均化混炼段二和均化混炼段三进行加热或者降温,从而达到生产工艺允许的温度范围内。进一步,油控系统均包括油温机、回油口、第二出油口,所述回油口和所述第二出油口均设置在所述油温机上,且所述回油口和所述第一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口和所述注油口连通。进一步,所述油温机包括储油箱、加热器、冷却器、循环油泵和油温控制器,其中所述储油箱通过所述加热器或所述冷却器与所述循环油泵连通,所述油温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冷却器连接。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油温控制器控制加热器与冷却器的温度,将导热油加热或者降低到设定温度,导热油通过循环油泵进入注油口,从而加热或者降低各分区的温度,达到生产所需温度,通过温控控制器控制导热油温度,快速准确,提高了生产速度。进一步,所述循环油泵包括调节阀,所述调节阀控制所述循环油泵出油量。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循环油泵中的调节阀,可以控制循环油泵的出油量,进而控制流入导热油套的油流量。进一步,还包括保温油管,所述熔融压缩段一中的第一出油口通过所述保温油管与所述均化混炼段三中的回油口连通,所述均化混炼段三中的第一出油口通过所述保温油管与所述熔融压缩段一中的回油口连通;所述熔融压缩段二中的第一出油口通过所述保温油管与所述均化混炼段二中的回油口连通,所述均化混炼段二中的第一出油口通过所述保温油管与所述熔融压缩段二中的回油口连通。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PE透气膜挤出机高速运转时,均化混炼段二和均化混炼段三物料移动产生的摩擦热和螺杆与机筒摩擦产生的摩擦热均超过熔融状态所需热量,而熔融压缩段一、熔融压缩段二并不能达到所需热量,此时将均化混炼段二和均化混炼段三分别与熔融压缩段二、熔融压缩段一导热油交换,降低了均化混炼段二和均化混炼段三冷却器降温的损耗,同时也降低了熔融压缩段一、熔融压缩段二加热器加热的损耗,节约了生产成本。进一步,还包括冷却水套,所述冷却水套套设在所述下料段外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下料段外部套设有冷却水套,冷却水套可以在下料段摩擦热随螺杆转速加大的时候,进行适当的降温处理,防止发生板结堵塞机筒。进一步,还包括电加热单元,所述电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固体送料压缩段外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电加热单元,可以将所述固体送料压缩段控制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PE透气膜挤出机的导热油交换系统,油控系统控制导热油套中的油流量和油温度,将PE透气膜挤出机中的熔融压缩段1、熔融压缩段2、熔融压缩段3、均化混炼段1、均化混炼段2和均化混炼段3控制在生产工艺允许的温度范围内,解决了现有PE透气膜挤出机中的熔融压缩段1、熔融压缩段2、熔融压缩段3、均化混炼段1、均化混炼段2和均化混炼段3通过风冷冷却和发热圈加热影响正常生产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PE透气膜挤出机的导热油交换系统原理图。图2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PE透气膜挤出机的导热油交换系统中油控系统结构图。其中,各标号代表的部件分别为:1、导热油套,11、螺旋导流槽,12、导油管道,13、第一出油口,14、注油口,15、测温器,2、油控系统,21、油温机,211、储油箱,212、加热器,213、冷却器,214、循环油泵,215、油温控制器,22、回油口,23、第二出油口,3、保温油管,4、冷却水套,5、电加热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PE透气膜挤出机的导热油交换系统,包括八个分区,分别为下料段、固体送料压缩段、熔融压缩段一、熔融压缩段二、熔融压缩段三、均化混炼段一、均化混炼段二和均化混炼段三,且所述下料段、所述固体送料压缩段、所述熔融压缩段一、所述熔融压缩段二、所述熔融压缩段三、所述均化混炼段一、所述均化混炼段二和所述均化混炼段三依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压缩段一、所述熔融压缩段二、所述熔融压缩段三、所述均化混炼段一、所述均化混炼段二和所述均化混炼段三外部均设置有导热油套(1),且每个所述导热油套(1)均连通一个油控系统(2),所述油控系统(2)为所述导热油套(1)提供导热油;所述导热油套(1)均包括多个螺旋导流槽(11)、导油管道(12)、第一出油口(13)、注油口(14)和测温器(15),其中每个所述螺旋导流槽(11)等间距设置在所述熔融压缩段一、所述熔融压缩段二、所述熔融压缩段三、所述均化混炼段一、所述均化混炼段二和所述均化混炼段三外部,且所述螺旋导流槽(11)与所述导油管道(12)连通,所述第一出油口(13)和所述注油口(14)分别设置在所述导油管道(12)两端,所述测温器(15)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出油口(13)一侧;油控系统(2)均包括油温机(21)、回油口(22)、第二出油口(23),所述回油口(22)和所述第二出油口(23)均设置在所述油温机(21)上,且所述回油口(22)和所述第一出油口(13)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口(23)和所述注油口(14)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PE透气膜挤出机的导热油交换系统,包括八个分区,分别为下料段、固体送料压缩段、熔融压缩段一、熔融压缩段二、熔融压缩段三、均化混炼段一、均化混炼段二和均化混炼段三,且所述下料段、所述固体送料压缩段、所述熔融压缩段一、所述熔融压缩段二、所述熔融压缩段三、所述均化混炼段一、所述均化混炼段二和所述均化混炼段三依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压缩段一、所述熔融压缩段二、所述熔融压缩段三、所述均化混炼段一、所述均化混炼段二和所述均化混炼段三外部均设置有导热油套(1),且每个所述导热油套(1)均连通一个油控系统(2),所述油控系统(2)为所述导热油套(1)提供导热油;所述导热油套(1)均包括多个螺旋导流槽(11)、导油管道(12)、第一出油口(13)、注油口(14)和测温器(15),其中每个所述螺旋导流槽(11)等间距设置在所述熔融压缩段一、所述熔融压缩段二、所述熔融压缩段三、所述均化混炼段一、所述均化混炼段二和所述均化混炼段三外部,且所述螺旋导流槽(11)与所述导油管道(12)连通,所述第一出油口(13)和所述注油口(14)分别设置在所述导油管道(12)两端,所述测温器(15)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出油口(13)一侧;油控系统(2)均包括油温机(21)、回油口(22)、第二出油口(23),所述回油口(22)和所述第二出油口(23)均设置在所述油温机(21)上,且所述回油口(22)和所述第一出油口(13)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口(23)和所述注油口(1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飞友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