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电动后悬屋的房车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25398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6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电动后悬屋的房车及方法,房车包括车厢,车厢的后端设置有后悬屋;后悬屋的下端安装有轨道;轨道的下端开口且其内部空腔中固定设置有齿条;车厢的内侧后端设置有轨道固定座,轨道固定座的上端固定有横支架,横支架的上端开口且其空腔中设置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的中部通过连接杆与蜗轮箱相连;蜗轮箱内设置有第一蜗轮、第一蜗杆;第一蜗杆的另一端与齿轮箱相连接,齿轮箱右端设置有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电机控制可以自动完成后悬屋的收纳与伸展,后悬屋可以用作储藏室、卧室、阳台等生活空间,有效扩大房车的使用面积,提高空间利用率,并且维持房车原有规格,不会增加购入成本。

A RV with electric rear suspension housing and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ouse car with an electric rear suspension house and a method thereof. The rear end of the car is provided with a rear suspension house; the lower end of the rear suspension house is provided with a track; the lower end of the track opens and the inner cavity is fixed with racks; the inner rear end of the car is provided with a track fixing seat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track fixing seat. A transverse bracket is fixed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transverse bracket opens and the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transmission gear; the middle part of the transmission gear is connected with the worm gear box through a connecting rod; the first worm wheel and the first worm are arranged in the worm gear box;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worm is connected with the gear box,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gear box is provided with a motor. The rear hanging room can be used as living space such as storage room, bedroom and balcony, effectively enlarging the use area of the RV, improving the space utilization rate, and maintaining the original specifications of the RV, without increasing the purchas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电动后悬屋的房车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房车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电动后悬屋的房车及方法。
技术介绍
房车,又称作“移动的家”,兼具“房”和“车”二者的功能。将车厢空间布局划分出卧室、厨房、客厅、卫生间等区域,同时还要保留驾驶区域,这就对车厢空间以及家具的摆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常房车内部使用面积不足10平方米,较小的空间内要划分多个区域,安装冰箱、空调、卧具、厨具、电视、盥洗设施等多种家具,常会使房车内部显得更加拥挤逼仄,目前市场上为了扩大车内空间常用手段是扩大车厢体积或是减少功能区域,扩大车厢体积会使房车的价格升高,减少功能区域相对来说要经济实惠一些,但使用舒适度就明显下降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电动后悬屋的房车及方法。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电动后悬屋的房车,包括车厢,车厢的中部下方设置有两个车轮;车厢的内部后侧设置有后悬屋,后悬屋可在轨道的带动下向车厢的外侧滑动;轨道为两个,两个轨道均固定安装于后悬屋的下端;轨道的下端开口且其内部空腔中固定设置有齿条;车厢的内侧后端竖直设置有轨道固定座,轨道固定座包括左轨道固定座、右轨道固定座;轨道固定座的上端固定有横支架,横支架包括左横支架、右横支架;所述左横支架、右横支架分别与左轨道固定座、右轨道固定座垂直相接;左横支架、右横支架的上端均开口且二者的内部空腔中均设置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的中间均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固定设置于左横支架、右横支架上;左横支架、右横支架均通过传动齿轮与两个轨道中的齿条相啮合;当传动齿轮转动时,通过啮合的齿条实现轨道的前后运动,从而带动后悬屋前后运动,实现后悬屋收纳在车厢内或者悬挂在车厢后的双重功能;左横支架、右横支架上的转轴通过连接杆相连接;连接杆的中部设置有蜗轮箱;蜗轮箱固定安装于车厢后厢板的内侧,蜗轮箱内设置有第一蜗轮、第一蜗杆;第一蜗轮的轴心处插置有连接杆,第一蜗轮的下端与第一蜗杆相啮合;第一蜗杆的另一端与齿轮箱相连接;齿轮箱内设置有第二蜗轮、第二蜗杆;第二蜗轮的中部与第一蜗杆固定相接;第二蜗轮的上端与第二蜗杆相啮合;齿轮箱的右端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蜗杆固定相接;电机启动时,其输出轴可带动第二蜗杆旋转,第二蜗杆作为主动件进一步带动第二蜗轮与第一蜗杆旋转,第一蜗杆再带动第一蜗轮与连接杆旋转,连接杆受到扭力并传输扭力至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再通过与齿条相啮合实现轨道的前后运动。进一步地,左横支架、右横支架的上端前侧、上端后侧均设置有两个滚轮,两个滚轮通过连接轴相连接。进一步地,连接杆上套置有连接杆保护套,连接杆保护套的一端固定设置于蜗轮箱上,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横支架上。进一步地,第一蜗杆的外侧套置有蜗杆保护套,蜗杆保护套固定设置于齿轮箱及蜗轮箱上。进一步地,齿轮箱的下端安装有齿轮箱固定座,齿轮箱通过齿轮箱固定座支撑设置于车厢的底板上。进一步地,滚轮的上端高出左横支架及右横支架的上端,使左横支架、右横支架与轨道之间均具有间隔,从而使轨道在前后运动时畅通无阻碍。电动后悬屋的使用方法为:当需要将后悬屋向外伸出时:打开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可带动第二蜗杆旋转,第二蜗杆作为主动件进一步带动第二蜗轮与第一蜗杆旋转,第一蜗杆再带动第一蜗轮与连接杆旋转,连接杆受到扭力并传输扭力至传动齿轮,当传动齿轮转动时,通过啮合的齿条实现轨道的向后运动,从而带动后悬屋向车厢外伸出;当需要将后悬屋向内收纳时:打开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可带动第二蜗杆旋转,第二蜗杆作为主动件进一步带动第二蜗轮与第一蜗杆旋转,第一蜗杆再带动第一蜗轮与连接杆旋转,连接杆受到扭力并传输扭力至传动齿轮,当传动齿轮转动时,通过啮合的齿条实现轨道的向前运动,从而带动后悬屋向车厢内运动,实现后悬屋的收纳。本专利技术通过电机自动控制后悬屋的伸出与收缩,在不需要时可以将后悬屋完全收纳至车厢内;需要扩展车厢空间时,通过电动自动控制后悬屋伸出至车厢后端,扩大车厢体积,有效的解决了房车空间狭小,生活设施不足等情况,而且后悬屋不改变车型大小,不增加购买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轨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横支架结构示意图。图5为齿轮箱结构图。图6为图5的结构拆解图。图7为后悬屋收纳状态下的车厢示意图。图8为后悬屋伸出状态下的车厢示意图。图中:1、轨道;2、轨道固定座;3、横支架;4、传动齿轮;5、连接杆;6、齿轮箱;7、电机;8、蜗轮箱;9、连接杆保护套;10、第一蜗轮;11、第一蜗杆;12、齿轮箱固定座;13、两个滚轮;14、蜗杆保护套;15、齿条;16、蜗轮箱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3所示的一种具有电动后悬屋的房车,包括车厢,车厢的中部下方设置有两个车轮;车厢的内部后侧设置有后悬屋,后悬屋可在轨道1的带动下向车厢的外侧滑动;轨道1为两个,两个轨道均固定安装于后悬屋的下端;轨道1的下端开口且其内部空腔中固定设置有齿条15;所述车厢的内侧后端竖直设置有轨道固定座2,轨道固定座2包括左轨道固定座、右轨道固定座;轨道固定座2的上端固定有横支架3,横支架3包括左横支架、右横支架;左横支架、右横支架分别与左轨道固定座、右轨道固定座垂直相接;如图4-6所示,左横支架、右横支架的上端均开口且二者的内部空腔中均设置有传动齿轮4;传动齿轮4的中间均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固定设置于左横支架、右横支架上;左横支架、右横支架均通过传动齿轮与两个轨道中的齿条15相啮合;当传动齿轮4转动时,通过啮合的齿条15实现轨道1的前后运动,从而带动后悬屋前后运动,实现后悬屋收纳在车厢内或者悬挂在车厢后的双重功能;左横支架、右横支架上的转轴通过连接杆5相连接;所述连接杆5的中部设置有蜗轮箱8;蜗轮箱8固定安装于车厢后厢板的内侧,蜗轮箱的左端、右端均固定连接有蜗轮箱固定座16,蜗轮箱固定座16用于将蜗轮箱8固定到车厢后厢板的内侧上;蜗轮箱8内设置有第一蜗轮10、第一蜗杆11;第一蜗轮10的轴心处插置有连接杆5,第一蜗轮10的下端与第一蜗杆11相啮合;第一蜗杆11的另一端与齿轮箱6相连接;齿轮箱6内设置有第二蜗轮、第二蜗杆;第二蜗轮的中部与第一蜗杆固定相接;第二蜗轮的上端与第二蜗杆相啮合;齿轮箱6的右端设置有电机7,电机7的输出轴与第二蜗杆固定相接;电机7启动时,其输出轴可带动第二蜗杆旋转,第二蜗杆作为主动件进一步带动第二蜗轮与第一蜗杆11旋转,第一蜗杆11再带动第一蜗轮10与连接杆5旋转,连接杆5受到扭力并传输扭力至传动齿轮4,传动齿轮4再通过与齿条15相啮合实现轨道1的前后运动。左横支架、右横支架的上端前侧、上端后侧均设置有两个滚轮13,两个滚轮13通过连接轴相连接。连接杆5上套置有连接杆保护套9,连接杆保护套9的一端固定设置于蜗轮箱8上,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横支架3上,连接杆保护套9用于保护裸露的连接杆5在转动时减少与周围物品的摩擦。第一蜗杆的外侧套置有蜗杆保护套14,蜗杆保护套14固定设置于齿轮箱6及蜗轮箱8上,蜗杆保护套14用于保护暴露的第一蜗杆。齿轮箱6的下端安装有齿轮箱固定座12,齿轮箱6通过齿轮箱固定座12支撑设置于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电动后悬屋的房车,包括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的中部下方设置有两个车轮;所述车厢的内部后侧设置有后悬屋,后悬屋可在轨道(1)的带动下向车厢的外侧滑动;所述轨道(1)为两个,两个轨道均固定安装于后悬屋的下端;所述轨道(1)的下端开口且其内部空腔中固定设置有齿条(15);所述车厢的内侧后端竖直设置有轨道固定座(2),轨道固定座(2)包括左轨道固定座、右轨道固定座;所述轨道固定座(2)的上端固定有横支架(3),横支架(3)包括左横支架、右横支架;所述左横支架、右横支架分别与左轨道固定座、右轨道固定座垂直相接;所述左横支架、右横支架的上端均开口且二者的内部空腔中均设置有传动齿轮(4);所述传动齿轮(4)的中间均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固定设置于左横支架、右横支架上;所述左横支架、右横支架均通过传动齿轮(4)与两个轨道中的齿条(15)相啮合;当传动齿轮(4)转动时,通过啮合的齿条(15)实现轨道(1)的前后运动,从而带动后悬屋前后运动,实现后悬屋收纳在车厢内或者悬挂在车厢后的双重功能;所述左横支架、右横支架上的转轴通过连接杆(5)相连接;所述连接杆(5)的中部设置有蜗轮箱(8);所述蜗轮箱(8)固定安装于车厢后厢板的内侧,蜗轮箱(8)内设置有第一蜗轮(10)、第一蜗杆(11);所述第一蜗轮(10)的轴心处插置有连接杆(5),第一蜗轮(10)的下端与第一蜗杆(11)相啮合;所述第一蜗杆(11)的另一端与齿轮箱(6)相连接;所述齿轮箱(6)内设置有第二蜗轮、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轮的中部与第一蜗杆固定相接;第二蜗轮的上端与第二蜗杆相啮合;所述齿轮箱(6)的右端设置有电机(7),电机(7)的输出轴与第二蜗杆固定相接;电机(7)启动时,其输出轴可带动第二蜗杆旋转,第二蜗杆作为主动件进一步带动第二蜗轮与第一蜗杆(11)旋转,第一蜗杆(11)再带动第一蜗轮(10)与连接杆(5)旋转,连接杆(5)受到扭力并传输扭力至传动齿轮(4),传动齿轮(4)再通过与齿条(15)相啮合实现轨道(1)的前后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电动后悬屋的房车,包括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的中部下方设置有两个车轮;所述车厢的内部后侧设置有后悬屋,后悬屋可在轨道(1)的带动下向车厢的外侧滑动;所述轨道(1)为两个,两个轨道均固定安装于后悬屋的下端;所述轨道(1)的下端开口且其内部空腔中固定设置有齿条(15);所述车厢的内侧后端竖直设置有轨道固定座(2),轨道固定座(2)包括左轨道固定座、右轨道固定座;所述轨道固定座(2)的上端固定有横支架(3),横支架(3)包括左横支架、右横支架;所述左横支架、右横支架分别与左轨道固定座、右轨道固定座垂直相接;所述左横支架、右横支架的上端均开口且二者的内部空腔中均设置有传动齿轮(4);所述传动齿轮(4)的中间均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固定设置于左横支架、右横支架上;所述左横支架、右横支架均通过传动齿轮(4)与两个轨道中的齿条(15)相啮合;当传动齿轮(4)转动时,通过啮合的齿条(15)实现轨道(1)的前后运动,从而带动后悬屋前后运动,实现后悬屋收纳在车厢内或者悬挂在车厢后的双重功能;所述左横支架、右横支架上的转轴通过连接杆(5)相连接;所述连接杆(5)的中部设置有蜗轮箱(8);所述蜗轮箱(8)固定安装于车厢后厢板的内侧,蜗轮箱(8)内设置有第一蜗轮(10)、第一蜗杆(11);所述第一蜗轮(10)的轴心处插置有连接杆(5),第一蜗轮(10)的下端与第一蜗杆(11)相啮合;所述第一蜗杆(11)的另一端与齿轮箱(6)相连接;所述齿轮箱(6)内设置有第二蜗轮、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轮的中部与第一蜗杆固定相接;第二蜗轮的上端与第二蜗杆相啮合;所述齿轮箱(6)的右端设置有电机(7),电机(7)的输出轴与第二蜗杆固定相接;电机(7)启动时,其输出轴可带动第二蜗杆旋转,第二蜗杆作为主动件进一步带动第二蜗轮与第一蜗杆(11)旋转,第一蜗杆(11)再带动第一蜗轮(10)与连接杆(5)旋转,连接杆(5)受到扭力并传输扭力至传动齿轮(4),传动齿轮(4)再通过与齿条(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东文赵华宁
申请(专利权)人:荣成市名骏户外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