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用导向无极转动型线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53964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6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接触网用导向无极转动型线岔装置,包括限制管,限制管两端均通过螺纹旋转轴与两侧的轴承连接,轴承安装于轴承转动组合装置内;轴承转动组合装置由内侧的轴承固定座和外侧的平耳固定底座对接组成,平耳固定底座外端连接到定位线夹或并沟线夹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根据导线的受力、线胀窜动方向自行转动、调整,并能很好的将过渡导线限制在可动范围内,具有使电力机车受电弓取流平滑过渡功能,解决了线岔挠度过大及磨损问题,提高使用寿命,可完全代替普通的线岔装置。

Steering non-polar rotary type turnout device for overhead contact lin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guide-pole-less rotating type bifurcation device for catenary, comprising a limiting tube, in which both ends of the limiting tube are connected with the bearings on both sides through a threaded rotating shaft, and the bearings are installed in the bearing rotating combination device; the bearing rotating combination device is composed of an inner bearing fixed seat and an outer flat ear fixed base butt, and the flat ear fixed. The outer end of the fixed base is connected to the positioning clamp or the groove clamp. The invention can rotate and adjust itself according to the force of the conductor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line expansion and channeling, and can well limit the transition conductor within the movable range, and has the function of smoothing the current collection of the pantograph of the electric locomotive,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excessive deflection and wear of the line bifurcation, improving the service life, and can completely replace the common line bifurc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触网用导向无极转动型线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涉及电气化铁路接触网
,具体涉及一种接触网用导向无极转动型线岔装置。
技术介绍
道岔,在铁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一种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通常在车站、编组站大量铺设。电气化铁路设计中,9号、12号、18号道岔处,接触网交叉线岔布置均必须安装过渡线岔装置以实现不同股道间转换的连续供电能力。对于高速铁路如何实现平滑过渡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普通接触网用线岔为管型及T型,通过简单的线夹与接触线固定连接,线岔为固定式,过渡侧线接触导线在限值管(T型杆)与正线接触导线间随温度变化斜向交叉,运动模式为无方向的“面面”干摩擦,运营期间限制管与导线间相对运动产生剧烈磨擦,接触导线截面磨耗严重,限制管磨损断裂。甚至限制管脱落击打受电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触网用导向无极转动型线岔装置,解决了线岔挠度过大及磨损问题,提高使用寿命,可完全代替普通的线岔装置。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接触网用导向无极转动型线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限制管,限制管两端均通过螺纹旋转轴与两侧的轴承连接,轴承安装于轴承转动组合装置内;轴承转动组合装置由内侧的轴承固定座和外侧的平耳固定底座对接组成,平耳固定底座外端连接到定位线夹或并沟线夹上。限制管为空心管,两端设置内螺纹并与螺纹旋转轴连接。螺纹旋转轴一端与限制管连接,另一端设置台阶轴端面并过盈配合轴承。轴承选用免注油型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或滑动轴承。平耳固定底座外端设置具有销轴孔的平耳,通过定位销轴固定到定位线夹。平耳固定底座外端设置具有两个螺孔的平耳,通过双螺栓固定到T型线岔本体上,T型线岔本体固定到并沟线夹。平耳固定底座外端设置平耳,平耳与T型线岔本体加工为整体,固定到并沟线夹。T型线岔本体外端设置耳孔并通过不锈钢螺栓销与吊弦线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交叉线岔处、侧线与正线间、或侧线间可通过本专利技术过渡、定位,本专利技术可根据导线的受力、线胀窜动方向自行转动、调整,并能很好的将过渡导线限制在可动范围内,具有使电力机车受电弓取流平滑过渡功能。2、本专利技术具有动态导向式随动性,限制管两端采用滚动轴承点接触,有效避免导线及限制管摩擦损伤。简支梁结构体,挠度可控制在1%L(L为限制管的有效长度)以内。两端的线夹也可实现无螺栓免维护结构。3、本专利技术两端可过盈配合多种类型的轴承,如免注油型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或滑动轴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结构图。图中,1-限制管;2-螺纹旋转轴;3-轴承转动组合装置;4-轴承固定座;5-平耳固定底座;6-定位销轴;7-定位线夹;8-T型线岔本体;9-吊弦线;10-并沟线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铁路建设中,为满足股道间转换行车,轨道专业在近车站咽喉区、联络线、存车场等地设置线下转辙道岔,对于线上接触网交叉布置的道岔主要有9号、12号、18号道岔,接触网交叉线岔布置必须安装过渡线岔装置以实现不同股道间转换的连续供电能力,主要起到控制正线与侧线,侧线与侧线过渡时在受电弓的工作范围内,并确保正常良好的取流状态。普通的线岔结构有主要两种,一种为管型,一种为T型,两端均为固定式。接触线从线岔底端穿越,受环境气温变化影响,过渡导线在限制管与工作支接触线间伸缩滑动间产生了干摩擦磨粒粘着磨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触网用导向无极转动型线岔装置,其结构为简支梁结构,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本装置两端端部过盈配合对称型的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免维护)即轴承转动组合装置,限制管与螺纹轴连接后形成一个主体结构,过渡的导线在正线(侧线)与限制管间滑动,产生径向力使得轴承转动组合装置与限制管本体间无极转动,实现点接触转动以避免摩擦。本专利技术的功能为接触网交叉线岔处限制导线脱离工作范围,具有股道间道岔转辙处上部接触网交叉顺利取流过渡功能,无极转动,使得机车良好取流,转动自由,少摩擦,免维护。装置具体包括限制管1,限制管1两端均通过螺纹旋转轴2与两侧的轴承连接,轴承安装于轴承转动组合装置3内,轴承转动组合装置3由内侧的轴承固定座4和外侧的平耳固定底座5对接组成,平耳固定底座5外端连接到定位线夹7或并沟线夹10上。限制管1为空心管,两端攻制内螺纹后与螺纹旋转轴2连接,形成一个端部可连接的整体限制管件,此件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体并与轴承转动组合装置连接实现无极转动。螺纹旋转轴2一端与限制管1连接,另一端设置台阶轴端面并过盈配合轴承,轴承可选用无极转动的免注油型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或滑动轴承。轴承转动组合装置3主要材料为铜合金,也可为铝合金,其工艺为金属模锻或金属精密铸造。参见图1的实施例1,平耳固定底座5外端设置具有销轴孔的平耳,通过定位销轴6固定到定位线夹7。参见图2的实施例2,平耳固定底座5外端设置具有两个螺孔的平耳,通过双螺栓固定到T型线岔本体8上,T型线岔本体8固定到并沟线夹10。参见图3的实施例3,平耳固定底座5外端设置平耳,平耳与T型线岔本体8加工为整体,固定到并沟线夹10。T型线岔本体8外端设置耳孔并通过不锈钢螺栓销与吊弦线9连接。T型线岔本体8及并沟线夹10采用铜合金材质,金属模锻工艺。定位线夹7采用铜合金材质,金属模锻或精密铸造工艺。本专利技术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建设中不可缺少装备,其结构为简支梁结构,从根本上改变了线岔结构及其运动模式,设计为整体装置,去掉约束,设置自由度,采用动能转化方式缓解磨损,可确保线岔本体在导线温胀时,自由转动。本专利技术两端端部过盈配合对称型的滚动轴承(免维护),限制管与螺纹轴连接后形成一个主体结构,整体性强,能承受径向、轴向力,过渡的导线在正线(侧线)与限制管间滑动,产生径向力使得轴承无极转动,实现点接触转动,避免“面面”摩擦。摩擦系数由原普通的0.22提高至0.0010-0.0015,使用寿命提高几倍,有效避免磨损事故发生,真正实现免维护、少维修。本专利技术整体性能满足现行的标准规范要求,线岔的限制导杆中心处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不低于0.18kN,允许挠度不大于1.5%L。定位(并沟)线夹本体的沟槽角应符合TB/T2809的规定,分别为51°±1°、27°±1°。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专利技术说明书而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接触网用导向无极转动型线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限制管(1),限制管(1)两端均通过螺纹旋转轴(2)与两侧的轴承连接,轴承安装于轴承转动组合装置(3)内;轴承转动组合装置(3)由内侧的轴承固定座(4)和外侧的平耳固定底座(5)对接组成,平耳固定底座(5)外端连接到定位线夹(7)或并沟线夹(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接触网用导向无极转动型线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限制管(1),限制管(1)两端均通过螺纹旋转轴(2)与两侧的轴承连接,轴承安装于轴承转动组合装置(3)内;轴承转动组合装置(3)由内侧的轴承固定座(4)和外侧的平耳固定底座(5)对接组成,平耳固定底座(5)外端连接到定位线夹(7)或并沟线夹(1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网用导向无极转动型线岔装置,其特征在于:限制管(1)为空心管,两端设置内螺纹并与螺纹旋转轴(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网用导向无极转动型线岔装置,其特征在于:螺纹旋转轴(2)一端与限制管(1)连接,另一端设置台阶轴端面并过盈配合轴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网用导向无极转动型线岔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选用免注油型深沟球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环宫衍圣王强张学武李晋王兴全田志军王琦吴亚飞赵玮郭凤平余纲金光谷元平张珹刘灵丹张荣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