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詹贺钫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液体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5099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6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液体混合装置,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车体内部且开口向下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动板,所述第一空腔左右内壁内固定连接有对称的第一耳边,所述第一空腔右端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右端内壁设有上下对称的第二耳边,所述第二空腔右端设有上下贯通的储液腔,所述第一空腔底部相通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下端设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右端内壁相通设有向上延伸的通道,所述第四空腔后端内壁内设有排液孔,所述排液孔贯穿所述车体后端端面,所述第四空腔下端设有第六空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方便移动和搬运,同时,提高了混合液体处理效率以及效果。

A new liquid mix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ovel liquid mix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car body and a first cavity arranged inside the car body with an opening downward. The sliding fit of the first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sliding plate. The left and right inner walls of the first cavity are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a symmetrical first ear side,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first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one. The inner wall of the right end of the second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n upper and lower symmetrical second ear edge, the right end of the second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upper and lower through liquid storage cavity,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a third cavity, the lower end of the third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fourth cavity,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right end of the fourth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an upward extending channel. The inner wall of the rear end of the fourth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drainage hole, which runs through the rear end face of the car body,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fourth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sixth ca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液体混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工程
,具体是一种新型液体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一直促进高科技的发展,化学工程技术因此在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同时,在化学工程的
中,一直存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技术难题,就是液体混合技术与载体的自主运动问题,此装置有效解决了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液体混合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液体混合装置,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车体内部且开口向下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动板,所述第一空腔左右内壁上设有相对称且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板上方的第一耳边,所述第一滑动板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且左右对称的第一升降螺纹轴,所述第一升降螺纹轴上下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一空腔上下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螺纹轴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板上方的第一带轮,所述第一空腔顶部内壁内设有第一升降电动机,所述第一升降电动机底部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动力连接有第一皮带,所述第一滑动板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底端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底部相通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左右对称且上下延伸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两个所述第三带轮之间动力连接有第二皮带,左端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三带轮上方且用以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下端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右端内壁内相通设有向上延伸的通道,所述通道顶部末端与所述弯槽底部相通,所述第三空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圆形箱体,所述圆形箱体内设有开口向下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螺纹轴,所述滑动槽左端内壁内设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右端末端与所述螺纹轴左端末端动力连接,所述螺纹轴右端末端与所述滑动槽右端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滑动块底部末端固定连接有曲形棒,所述滑动槽左右内壁内设有传感器,所述第三空腔上方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右方的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右端设有上下贯通的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底部与所述通道相通,所述第四空腔右端内壁内相通设有贯穿所述通道的滑动槽,所述第四空腔右端内壁上设有上下对称的第二耳边,所述第四空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滑动板,所述第二滑动板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二升降螺纹轴,所述第四空腔顶部内壁内设有第二升降电动机,所述第二升降螺纹轴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二升降电动机底部末端动力连接,所述第二升降螺纹轴底部末端与所述第四空腔底部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板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升降螺纹轴右端且上下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下两端与所述第四空腔上下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滑动板下方且与所述滑动槽密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齿转轮,所述第一齿转轮内设有弯槽,所述第二滑动板底部端面内设有控液电动机,所述控液电动机底部末端动力连接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齿转轮啮合的第二齿转轮,所述第三空腔下端设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左右两端内壁内贯通设有相对称的转向槽,所述第五空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三升降螺纹轴,所述第五空腔顶部内壁内设有第三电动机,所述第三电动机外侧设有承护组件,所述承护组件包括减震板与金属降热片,所述第三电动机底部末端与所述第三升降螺纹轴顶部末端动力连接,所述第三升降螺纹轴底部末端与所述第五空腔底部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五空腔内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靠近所述第三升降螺纹轴一端与所述挡板滑动配合连接,所述转动杆顶部端面与所述第五空腔顶部端面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三升降螺纹轴上方的弹簧,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第三升降螺纹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第四电动机,所述第四电动机远离所述第三升降螺纹轴一端动力连接有车轮145。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储液腔底部开口与所述弯槽、所述通道顶部开口大小一致且中心线重合。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圆形箱体顶部端面与右部所述第二转动轴底部端面固定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三空腔后端内壁内相通设有排液孔,所述排液孔贯穿所述车体后端端面。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左右两个所述第一升降螺纹杆螺纹方向一致。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减震板设置在所述第三电动机的上端和下端且与所述第三电动机固定连接,所述金属降热片设置在所述第三电动机的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第三电动机的外壳固定连接,所述金属降热片的上端和下端均与所述减震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动机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三片以上的所述金属降热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滑动板顶部端面与所述第一耳边底部端面接触,所述第二滑动块顶部端面与上部所述第二耳边底部端面接触,所述第一齿转轮A端位于所述所述储液腔底部开口处,所述滑块处于所述滑动槽中间位置,所述传感器处于开启状态,所述排液孔处于关闭状态,所述转动杆处于水平状态且与所述挡板接触。当需要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设备进行混合液体工作时,首先启动所述第二升降电动机带动所述第二滑动板向下移动,当所述第二滑动板底部端面与下部所述第二耳边顶部端面接触且所述第二齿转轮与所述第一齿转轮啮合时,控制所述第二升降电动机停止转动,此时,启动所述控液电动机带动所述第一齿转轮转动,使储液腔内液体通过弯槽和通道流入所述第四空腔内,当液体量达到要求时,控制所述控液电动机停止转动并使第二齿转轮A端与所述储液腔底部开口完全接触,此时启动所述第二电动机带动所述曲形棒向左移动,当所述曲形棒向左移动一定距离时,所述传感器发出命令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机反方向转动,当所述曲形棒向右移动一定距离时,所述传感器发出命令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机正向转动,从而使曲形棒完成往复运动。当需要加强混合强度工作时,启动所述第一升降电动机带动所述第一滑动块向下移动,当所述第一滑动块底部端面与所述第一空腔底部端面接触且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时,控制所述第一升降电动机停止转动,此时,启动所述第一电动机带动所述圆形箱体转动,从而达到高强度混合液体的目的。当液体处理完毕时,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机停止转动,若有进行加强工作,则同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机停止转动,并启动所述第一升降电动机带动所述第一滑动块向上移动,当所述第一滑动块顶部端面与所述第一耳边底部端面接触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机停止转动,此时,打开所述排液孔是液体流出。当需要车体运动时,启动所述第三电动机带动所述挡板向上移动,使所述车轮旋转,当所述车轮处于竖直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三电动机停止转动,此时,启动所述第四电动机带动所述车轮转动,使车体移动,当所述车体到达目标位置时,控制所述第四电动机停止转动,此时,启动所述第三电动机带动所述挡板向下移动,当所述转动杆处于水平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三电动机停止转动。本专利技术的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自动化控制率,减少人力操作,工作程序有序,大大提高了混合液体处理工作效率以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液体混合装置,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车体内部且开口向下的第一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动板,所述第一空腔左右内壁上设有相对称且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板上方的第一耳边,所述第一滑动板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且左右对称的第一升降螺纹轴,所述第一升降螺纹轴上下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一空腔上下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螺纹轴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板上方的第一带轮,所述第一空腔顶部内壁内设有第一升降电动机,所述第一升降电动机底部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动力连接有第一皮带,所述第一滑动板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底端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底部相通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左右对称且上下延伸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两个所述第三带轮之间动力连接有第二皮带,左端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三带轮上方且用以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下端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右端内壁内相通设有向上延伸的通道,所述通道顶部末端与所述弯槽底部相通,所述第三空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圆形箱体,所述圆形箱体内设有开口向下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螺纹轴,所述滑动槽左端内壁内设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右端末端与所述螺纹轴左端末端动力连接,所述螺纹轴右端末端与所述滑动槽右端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滑动块底部末端固定连接有曲形棒,所述滑动槽左右内壁内设有传感器,所述第三空腔上方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右方的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右端设有上下贯通的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底部与所述通道相通,所述第四空腔右端内壁内相通设有贯穿所述通道的滑动槽,所述第四空腔右端内壁上设有上下对称的第二耳边,所述第四空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滑动板,所述第二滑动板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二升降螺纹轴,所述第四空腔顶部内壁内设有第二升降电动机,所述第二升降螺纹轴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二升降电动机底部末端动力连接,所述第二升降螺纹轴底部末端与所述第四空腔底部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板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升降螺纹轴右端且上下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下两端与所述第四空腔上下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滑动板下方且与所述滑动槽密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齿转轮,所述第一齿转轮内设有弯槽,所述第二滑动板底部端面内设有控液电动机,所述控液电动机底部末端动力连接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齿转轮啮合的第二齿转轮,所述第三空腔下端设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左右两端内壁内贯通设有相对称的转向槽,所述第五空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三升降螺纹轴,所述第五空腔顶部内壁内设有第三电动机,所述第三电动机外侧设有承护组件,所述承护组件包括减震板与金属降热片,所述第三电动机底部末端与所述第三升降螺纹轴顶部末端动力连接,所述第三升降螺纹轴底部末端与所述第五空腔底部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五空腔内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靠近所述第三升降螺纹轴一端与所述挡板滑动配合连接,所述转动杆顶部端面与所述第五空腔顶部端面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三升降螺纹轴上方的弹簧,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第三升降螺纹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第四电动机,所述第四电动机远离所述第三升降螺纹轴一端动力连接有车轮14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液体混合装置,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车体内部且开口向下的第一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动板,所述第一空腔左右内壁上设有相对称且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板上方的第一耳边,所述第一滑动板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且左右对称的第一升降螺纹轴,所述第一升降螺纹轴上下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一空腔上下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螺纹轴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板上方的第一带轮,所述第一空腔顶部内壁内设有第一升降电动机,所述第一升降电动机底部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动力连接有第一皮带,所述第一滑动板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底端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底部相通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左右对称且上下延伸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两个所述第三带轮之间动力连接有第二皮带,左端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三带轮上方且用以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下端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右端内壁内相通设有向上延伸的通道,所述通道顶部末端与所述弯槽底部相通,所述第三空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圆形箱体,所述圆形箱体内设有开口向下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螺纹轴,所述滑动槽左端内壁内设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右端末端与所述螺纹轴左端末端动力连接,所述螺纹轴右端末端与所述滑动槽右端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滑动块底部末端固定连接有曲形棒,所述滑动槽左右内壁内设有传感器,所述第三空腔上方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右方的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右端设有上下贯通的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底部与所述通道相通,所述第四空腔右端内壁内相通设有贯穿所述通道的滑动槽,所述第四空腔右端内壁上设有上下对称的第二耳边,所述第四空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滑动板,所述第二滑动板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二升降螺纹轴,所述第四空腔顶部内壁内设有第二升降电动机,所述第二升降螺纹轴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二升降电动机底部末端动力连接,所述第二升降螺纹轴底部末端与所述第四空腔底部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板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贺钫
申请(专利权)人:詹贺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