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翟利征专利>正文

汽车防眩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217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防眩膜,包括依次设置的保护层、第一胶粘层、偏光层和第二胶粘层,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0.05~0.07mm,所述第一胶粘层的厚度为0.008mm,所述偏光层的厚度为0.1~0.12mm,所述第二胶粘层的厚度为0.02mm,所述偏光层为只供同一方向的平面偏振光通过的碘系偏光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大灯,包括所述的汽车防眩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挡风玻璃,包括所述的汽车防眩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眩目眼镜,包括所述的汽车防眩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防眩膜,可贴在眼镜、大灯或前挡风玻璃上,这样可有效隔绝会车双方的直射强光,避免驾驶员视线受到影响,保证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Automobile anti glare fil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utomobile anti-glare film, which comprises a protective layer, a first adhesive layer, a polarizing layer and a second adhesive layer arranged in sequence. The thickness of the protective layer is 0.05-0.07 mm, the thickness of the first adhesive layer is 0.008 mm, the thickness of the polarizing layer is 0.1-0.12 mm,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second adhesive layer is 0.02 mm. The polarizing layer is an iodine system polarized light passing through a plane polarized light in the same dir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utomobile headlamp, which comprises the automobile anti glare fil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utomobile windshield, which comprises the automobile anti glare fil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nti dazzling spectacle, which comprises the automobile anti glare film. The automobile anti-glare film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pasted on glasses, headlights or front windshield, so as to effectively isolate the direct light from both sides of the meeting, avoid the influence of the driver's sight, ensure the driving safety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traffic accid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防眩膜
本技术涉及汽车防眩光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防眩膜。
技术介绍
汽车在夜间行驶的过程中,为了清楚地观察路面和前方情况,必须将远光灯打开,当会车时,很多司机由于没有切换到近光灯,远光灯的眩光刺激对方司机的眼睛,会造成观物不清,在会车之后造成视觉短时间一片漆黑,造成夜盲,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防眩膜,可贴在眼镜、大灯或前挡风玻璃上,这样可有效隔绝会车双方的直射强光,避免驾驶员视线受到影响,保证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防眩膜,包括依次设置的保护层、第一胶粘层、偏光层和第二胶粘层,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0.05~0.07mm,所述第一胶粘层的厚度为0.008mm,所述偏光层的厚度为0.1~0.12mm,所述第二胶粘层的厚度为0.02mm,所述偏光层为只供同一方向的平面偏振光通过的碘系偏光层;该汽车防眩膜设置在汽车大灯和汽车挡风玻璃,且设置在汽车大灯上的汽车防眩膜的碘分子直线排列方向与设置在汽车挡风玻璃上的汽车防眩膜的碘分子直线排列方向不平行。作为优选:所述偏光层包括PVA层以及分别位于所述PVA层两侧的两层TAC层。作为优选:所述PVA层的厚度为0.03~0.05mm,每层所述TAC层的厚度为0.025~0.045mm。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胶粘层远离所述偏光层的一侧设置有离型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汽车防眩膜,可贴在眼镜、大灯或前挡风玻璃上,这样可有效隔绝会车双方的直射强光,避免驾驶员视线受到影响,保证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根据不同车型大灯的形状,本技术的汽车防眩膜经裁切、加温、成型粘贴于汽车大灯之上,再佩戴同品贴膜眼镜,或者在汽车挡风玻璃上粘贴同样的汽车防眩膜,就起到了防眩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防眩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偏光层的生产示意图。图中1、偏光层;11、PVA层;12、TAC层;2、第一胶粘层;3、保护层;4、第二胶粘层。具体实施方式现有的汽车在夜间会车时,容易造成司机夜盲,极易发生交通事故。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防眩膜,包括依次设置的保护层、第一胶粘层、偏光层和第二胶粘层,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0.05~0.07mm,所述第一胶粘层的厚度为0.008mm,所述偏光层的厚度为0.1~0.12mm,所述第二胶粘层的厚度为0.02mm,所述偏光层为只供同一方向的平面偏振光通过的碘系偏光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大灯,包括上述的汽车防眩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挡风玻璃,包括上述的汽车防眩膜,且穿过该汽车防眩膜的平面偏振光的光波振动方向不平行于穿过上述的汽车大灯的汽车防眩膜的平面偏振光的光波振动方向。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眩目眼镜,包括上述的汽车防眩膜,且穿过该汽车防眩膜的平面偏振光的光波振动方向不平行于穿过上述的汽车大灯的汽车防眩膜的平面偏振光的光波振动方向。本技术的汽车防眩膜,可贴在眼镜、大灯或前挡风玻璃上,这样可有效隔绝会车双方的直射强光,避免驾驶员视线受到影响,保证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根据不同车型大灯的形状,本技术的汽车防眩膜经裁切、加温、成型粘贴于汽车大灯之上,再佩戴同品贴膜眼镜,或者在汽车挡风玻璃上粘贴同样的汽车防眩膜,就起到了防眩目的。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防眩膜,包括依次设置的保护层3、第一胶粘层2、偏光层1和第二胶粘层4,保护层3的厚度为0.05~0.07mm,第一胶粘层2的厚度为0.008mm,偏光层1的厚度为0.1~0.12mm,第二胶粘层4的厚度为0.02mm,偏光层1为只供同一方向的平面偏振光通过的碘系偏光层1。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偏光层1包括PVA层11以及分别位于PVA层11两侧的两层TAC层12。PVA层11,具有高透明、高延展性、好的碘吸附作用、良好的成膜特性等特点,吸附碘的二向吸收分子后经过延伸配向,起到偏振的作用,是偏光层1的核心部分,决定了偏光层1的偏光性能、透过率等关键光学指标。TAC层12,三醋酸纤维素膜,具有优异的支撑性、光学均匀性和高透明性,耐酸碱、耐紫外线,一方面作为PVA层的支撑体,保证延伸的PVA层不会回缩,另一方面保护PVA层不受水汽、紫外线及其他外界物质的损害,保证偏光层1的环境耐候性。保护层3,具有高强度,透明性好、耐酸碱、防静电等特点,一面涂布有感压胶黏剂形成第一胶粘层2,贴合在偏光片上可以保护偏光片本体不受外力损伤。第二胶粘层4,采用感压胶,与TAC层12具有很好的粘附性,透明性好,残胶少。使本技术能够贴合在玻璃上的胶材,决定了本技术的粘着性能。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PVA层11的厚度为0.03~0.05mm,每层TAC层12的厚度为0.025~0.045mm。偏光层1的生产过程如下:如图2所示,将PVA膜卷材通过转动辊进行伸展,依次经过碘液池,使碘离子扩散渗入PVA膜内层,随后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进行延伸,使碘离子随PVA分子形成规则的排列,形成碘离子长链。而后再进行干燥,干燥之后的PVA膜层在两侧贴合TAC后,再次进行干燥,得到本技术的偏光层1。由于碘分子有很好的起偏性,它可以吸收平行于其排列方向的光束电场分量,只让垂直方向的光束电场分量通过,因此本技术通过偏光层1可以起到只让线性偏振光通过。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二胶粘层4远离偏光层1的一侧设置有离型膜。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防眩膜,包括依次设置的保护层3、第一胶粘层2、偏光层1和第二胶粘层4,保护层3的厚度为0.05mm,第一胶粘层2的厚度为0.008mm,偏光层1的厚度为0.12mm,第二胶粘层4的厚度为0.02mm。偏光层1的PVA层11的厚度为0.05mm,偏光层1的每层TAC层12的厚度为0.035mm。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防眩膜,包括依次设置的保护层3、第一胶粘层2、偏光层1和第二胶粘层4,保护层3的厚度为0.06mm,第一胶粘层2的厚度为0.008mm,偏光层1的厚度为0.11mm,第二胶粘层4的厚度为0.02mm。偏光层1的PVA层11的厚度为0.04mm,偏光层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防眩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保护层(3)、第一胶粘层(2)、偏光层(1)和第二胶粘层(4),所述保护层(3)的厚度为0.05~0.07mm,所述第一胶粘层(2)的厚度为0.008mm,所述偏光层(1)的厚度为0.1~0.12mm,所述第二胶粘层(4)的厚度为0.02mm,所述偏光层(1)为只供同一方向的平面偏振光通过的碘系偏光层(1);该汽车防眩膜设置在汽车大灯和汽车挡风玻璃上,且设置在汽车大灯上的汽车防眩膜的碘分子直线排列方向与设置在汽车挡风玻璃上的汽车防眩膜的碘分子直线排列方向不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防眩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保护层(3)、第一胶粘层(2)、偏光层(1)和第二胶粘层(4),所述保护层(3)的厚度为0.05~0.07mm,所述第一胶粘层(2)的厚度为0.008mm,所述偏光层(1)的厚度为0.1~0.12mm,所述第二胶粘层(4)的厚度为0.02mm,所述偏光层(1)为只供同一方向的平面偏振光通过的碘系偏光层(1);该汽车防眩膜设置在汽车大灯和汽车挡风玻璃上,且设置在汽车大灯上的汽车防眩膜的碘分子直线排列方向与设置在汽车挡风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利征
申请(专利权)人:翟利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