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铭壕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物理结构改变流体流态散热技术的电力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1862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物理结构改变流体流态散热技术的电力箱,包括箱体,箱体的内腔左右两侧对称设有隔板,隔板把箱体的内腔分隔成工作腔和两个隔腔,隔板上均匀的嵌设有若干进气筒,进气筒靠近工作腔的一侧端贯通连接连接管,连接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出气管,箱体的左右侧端嵌设有与隔腔相配合的进气管,进气管的内腔由内而外依次设有均布板和第二防护网,工作腔的内腔底壁设有排气箱,箱体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脚;本发明专利技术气体经依次经进气筒、连接管和出气管时,空气的温度下降,使得空气在工作腔内的散热效果大幅提升;通过液压缸可以撑起升降板沿着滑杆上下移动,从而撑起或收起万向轮,便于整个箱体的移动,同时,保护万向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理结构改变流体流态散热技术的电力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箱
,具体为一种基于物理结构改变流体流态散热技术的电力箱。
技术介绍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专利技术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专利技术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机械能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当今是互联网的时代,我们仍然对电力有着持续增长的需求,因为我们专利技术了电脑、家电等更多使用电力的产品。不可否认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电力成为人们的必需品。电力的产生方式主要有:火力发电(煤等可燃烧物)、太阳能发电、大容量风力发电技术、核能发电、氢能发电、水利发电等。21世纪能源科学将为人类文明再创辉煌,例如,燃料电池是将氢、天然气、煤气、甲醇、肼等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一类化学电源;生物质能是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生物质能的高效和清洁利用技术也得到极大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理结构改变流体流态散热技术的电力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腔左右两侧对称设有隔板(2),隔板(2)把箱体(1)的内腔分隔成工作腔(3)和两个隔腔(4),工作腔(3)设在箱体(1)的内腔中部,两个隔腔(4)相互对称的分设在工作腔(3)的左右两侧,隔板(4)上均匀的嵌设有若干进气筒(5),进气筒(5)靠近工作腔(3)的一侧端贯通连接连接管(6),连接管(6)是锥形管,连接管(6)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出气管(7),箱体(1)的左右侧端嵌设有与隔腔(4)相配合的进气管(11),进气管(11)的内腔由内而外依次设有均布板(13)和第二防护网(12),均布板(13)上均匀的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理结构改变流体流态散热技术的电力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腔左右两侧对称设有隔板(2),隔板(2)把箱体(1)的内腔分隔成工作腔(3)和两个隔腔(4),工作腔(3)设在箱体(1)的内腔中部,两个隔腔(4)相互对称的分设在工作腔(3)的左右两侧,隔板(4)上均匀的嵌设有若干进气筒(5),进气筒(5)靠近工作腔(3)的一侧端贯通连接连接管(6),连接管(6)是锥形管,连接管(6)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出气管(7),箱体(1)的左右侧端嵌设有与隔腔(4)相配合的进气管(11),进气管(11)的内腔由内而外依次设有均布板(13)和第二防护网(12),均布板(13)上均匀的设有若干导流孔(14),导流孔(14)内设有滤尘网(15),第二防护网(12)是金属网,工作腔(3)的内腔底壁设有排气箱(18),排气箱(18)是顶端敞口型结构,排气箱(18)的底端贯通连接排气管(9),排气管(9)的另一端贯穿工作腔(3)的底壁且与外部贯通连接,排气管(9)的内腔设有第一防护网(10),第一防护网(10)是金属网,箱体(1)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脚(16),支脚(16)包括脚架(17),脚架(17)是U形结构,脚架(17)的内腔底壁设有撑起孔(19),脚架(17)的内腔顶壁设有液压缸(20),液压缸(20)在竖直方向上与撑起孔(19)相对应,脚架(17)的内腔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滑杆(18),滑杆(18)的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铭壕徐子航徐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徐铭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