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灯丝结构及基于其的LED照明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1859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LED灯丝结构及基于其的LED照明灯,包括:基板;若干个LED芯片,设置于基板上,相邻LED芯片之间具有间距;荧光材料层,设置于基板上,包覆各LED芯片;滤光材料层,设置于基板上,包覆荧光材料层,LED灯丝结构刚点亮时,滤光材料层具有第一吸收态,LED灯丝结构发出第一色温的光,LED灯丝结构点亮预设时间后,滤光材料层具有第二吸收态,LED灯丝结构发出第二色温的光,第一色温与第二色温不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LED灯丝结构,通过LED芯片、荧光材料层及滤光材料层的共同作用,通过环境(如光、热等)的改变,实现灯丝灯的色温及亮度的改变,使得LED灯丝结构及照明灯更接近白炽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生产工艺和白炽灯接近,利于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LED灯丝结构及基于其的LED照明灯
本技术属于照明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LED灯丝结构及LED照明灯。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使用的照明产品也越来越多。传统的LED球泡灯采用一个平面的PCB(PrintedCircuitBoard)电路板,在其上固封LED封装体,PCB下面设置有热沉进行散热。但是,这样的LED球泡灯无法实现360度全周发光,另外,这样的LED球泡灯和传统的白炽灯外观差异较大,不够美观;生产工艺和白炽灯差异很大,白炽灯厂商也没有条件进行生产。为了更接近传统的钨丝灯,实现全周光,并且利于生产,近年来灯丝灯成了主流。但是灯丝灯和白炽灯的照明效果还有很明显的不同:1)灯丝灯的灯丝比钨丝粗很多;2)灯丝灯的灯丝为黄色或者接近黄色,与白炽灯丝的颜色不同;3)灯丝灯点亮后色温基本不变,而白炽灯点亮达到稳定的亮度有一个延时(需要升温);4)低功率的白炽灯偏向低色温,而高功率的白炽灯偏向高色温等。这种差异改善成为本领域的研发重点之一。因此,如何提供一种LED灯丝结构及基于其的LED照明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使得LED灯丝灯结构更接近白炽灯,从而达到灯丝灯色温、亮度等发生有效变化的效果实属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灯丝结构及基于其的LED照明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LED灯丝灯结构的色温、亮度等无法达到便捷有效的变化效果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LED灯丝结构,包括:基板;若干个LED芯片,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相邻所述LED芯片之间具有间距;荧光材料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包覆各所述LED芯片及其周围的所述基板;滤光材料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滤光材料层包覆所述荧光材料层,所述LED灯丝结构刚点亮时,所述滤光材料层具有第一吸收态,使得所述LED灯丝结构发出第一色温的光,所述LED灯丝结构点亮预设时间后,所述滤光材料层具有第二吸收态,使得所述LED灯丝结构发出第二色温的光,所述第二色温与所述第一色温不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LED灯丝结构刚点亮时,所述第一吸收态包括所述滤光材料层的吸收峰介于400nm~550nm之间;所述LED灯丝结构点亮预设时间后,所述第二吸收态包括所述滤光材料层呈透明或所述滤光材料层的吸收峰红移,所述第二色温高于所述第一色温。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LED灯丝结构刚点亮时,所述第一吸收态包括所述滤光材料层的在可见光波段透明,所述LED芯片激发所述荧光材料层发出第一色温的光;所述LED灯丝结构点亮预设时间后,所述第二吸收态包括所述滤光材料层的吸收峰大于600nm,所述第二色温高于所述第一色温。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LED灯丝结构达到所述第二色温的发光状态时,所述滤光材料层的透射率随施加到所述LED灯丝结构上的电流的增大而变高;所述预设时间随施加到所述LED灯丝结构上的电流的增大而变短。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荧光材料层包括胶层及荧光粉,所述胶层的材料包括硅胶及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荧光粉包括第一荧光粉及第二荧光粉,且所述第一荧光粉的发光波长大于所述第二荧光粉的发光波长。优选地,所述第一荧光粉包括橙色荧光粉。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滤光材料层包括光致变化材料层及热致变化材料层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所述光致变化材料层包括偶氮化合物层,所述热致变化材料层包括对氨基苯基汞双硫腙盐层或电子转移有机物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色温下光显示为暖色调,所述第二色温下光显示为冷色调;或者所述第一色温下光显示为冷色调,所述第二色温下光显示为暖色调。本技术还提供一种LED照明灯,所述LED照明灯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方案所述的LED灯丝结构。如上所述,本技术的LED灯丝结构及基于其的LED照明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LED灯丝结构,通过LED芯片、荧光材料层以及滤光材料层的共同作用,通过环境的改变,如光、热等的改变,而实现灯丝灯的色温以及亮度等的改变,从而使得本技术的LED灯丝结构及基于其的LED照明灯更接近白炽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生产工艺和白炽灯接近,利于生产。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提供的LED灯丝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红光激发的光谱图。图3显示为绿光激发的光谱图。元件标号说明100基板101LED芯片102荧光材料层103滤光材料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LED灯丝结构,所述LED灯丝结构包括:基板100;若干个LED芯片101,设置于所述基板100上,且相邻所述LED芯片101之间具有间距;荧光材料层102,设置于所述基板100上,且包覆各所述LED芯片101及其周围的所述基板100;滤光材料层103,设置于所述基板100上,所述滤光材料层包覆所述荧光材料层102,其中,所述LED灯丝结构刚点亮时,所述滤光材料层103具有第一吸收态,使得所述LED灯丝结构发出第一色温的光,所述LED灯丝结构点亮预设时间后,所述滤光材料层103具有第二吸收态,使得所述LED灯丝结构发出第二色温的光,所述第二色温与所述第一色温不同。作为示例,各所述LED芯片101设置于所述基板100的同一侧,且各所述LED芯片101呈线型等间距排布。具体的,本技术提供一种LED灯丝结构,其包括一基板100,优选地,所述基板100可以为条状的透明陶瓷基板,所述基板优选具有良好的热传递性。另外,在所述基板100上安装设置有LED芯片,相邻的LED芯片之间以不接触的方式分散设置,优选地,所述LED芯片101等间距均匀设置,且呈线型单行排布,从而保证发光以及色温和亮度等变化的均匀性,得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另外,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大相邻的LED芯片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使每个LED芯片均具有较大的散热空间,从整体上提高发光区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各LED芯片之间优选是通过金线实现电连接,当然,实现电连接的方式也可以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熟知的其他方式,不以此为限。作为示例,所述滤光材料层103包括光致变化材料层及热致变化材料层中的任意一种。作为示例,所述光致变化材料层包括偶氮化合物层,所述热致变化材料层包括对氨基苯基汞双硫腙盐层或电子转移有机物层。作为示例,所述第一色温下光显示为暖色调,所述第二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ED灯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丝结构包括:基板;若干个LED芯片,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相邻所述LED芯片之间具有间距;荧光材料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包覆各所述LED芯片及其周围的所述基板;滤光材料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滤光材料层包覆所述荧光材料层,所述LED灯丝结构刚点亮时,所述滤光材料层具有第一吸收态,使得所述LED灯丝结构发出第一色温的光,所述LED灯丝结构点亮预设时间后,所述滤光材料层具有第二吸收态,使得所述LED灯丝结构发出第二色温的光,所述第二色温与所述第一色温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灯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丝结构包括:基板;若干个LED芯片,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相邻所述LED芯片之间具有间距;荧光材料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包覆各所述LED芯片及其周围的所述基板;滤光材料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滤光材料层包覆所述荧光材料层,所述LED灯丝结构刚点亮时,所述滤光材料层具有第一吸收态,使得所述LED灯丝结构发出第一色温的光,所述LED灯丝结构点亮预设时间后,所述滤光材料层具有第二吸收态,使得所述LED灯丝结构发出第二色温的光,所述第二色温与所述第一色温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丝结构刚点亮时,所述第一吸收态包括所述滤光材料层的吸收峰介于400nm~550nm之间;所述LED灯丝结构点亮预设时间后,所述第二吸收态包括所述滤光材料层呈透明或所述滤光材料层的吸收峰红移,所述第二色温高于所述第一色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丝结构刚点亮时,所述第一吸收态包括所述滤光材料层的在可见光波段透明,所述LED芯片激发所述荧光材料层发出第一色温的光;所述LED灯丝结构点亮预设时间后,所述第二吸收态包括所述滤光材料层的吸收峰大于600nm,所述第二色温高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军朋林振端徐宸科张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