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率的有机太阳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电池,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率的有机太阳电池。
技术介绍
近年来,针对有机太阳电池传统的电子受体——富勒烯衍生物存在的吸光弱、能级结构无法大幅度调控等弊病,人们开发了一系列A-D-A型的非富勒烯受体,借助于中心给电子单元(D)与两边吸电子单元(A)之间的分子内电荷转移(ICT)作用以及设计不同的D单元和A单元,有效增强了电子受体的吸光能力并实现了能级结构的高度可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有机太阳电池的效率。例如,北京大学的占肖卫等人以引达省并二噻吩并噻吩(IDTT)为中心单元,两边通过碳碳双键与吸电子性的氰基茚酮(IC)端基相连,在世界上最早报道了该类非富勒烯受体的一个明星分子ITIC(AdvancedMaterials,2015,27,1170)。中科院化学所的侯剑辉等人将ITIC与给体材料PBDB-T共混制备的有机太阳电池,短路电流密度为16.81mA/cm2,填充因子为0.742,能量转换效率(PCE)为11.21%,远超基于富勒烯受体PC71BM电池的7.45%(AdvancedMaterials,2016,28,4734)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率的有机太阳电池,包括衬底、阴极、阴极修饰层、活性层、阳极修饰层和阳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层为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的共混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率的有机太阳电池,包括衬底、阴极、阴极修饰层、活性层、阳极修饰层和阳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层为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的共混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率的有机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给体为PBDB-T;电子受体为DFPCNC,化学结构式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率的有机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层中PBDB-T与DFPCNC的重量比为1.5:1~1:1.5,活性层的厚度为80~15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率的有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敏敏,王宁,占玲玲,陈红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