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雨水管入河道前生态净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14535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管入河道前生态净化处理装置,涉及海绵城市雨水排放处理领域。针对现有的海绵城市用雨水收集排放装置,存在排水速度直接影响过滤处理效果的问题。它包括连接集水口的第一集水管、连接排水口的第三集水管以及设在述第一集水管和第三集水管之间的第二集水管,第一集水管底部插接在第二集水管内,第一集水管底部设有第一滤网;第一集水管位于第二集水管内的一端侧壁设有若干出水孔,第二集水管的顶端封闭;第二集水管与第三集水管通过第二滤网连接;第二集水管内部靠近第二滤网的一侧设置有起泡器,第三集水管内部靠近第二滤网的一侧设置有水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绵城市雨水管入河道前生态净化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雨水排放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盘扣堆放专用支座。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即下雨时可以一体化实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功能,并可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申请公布号为CN107060058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收集排放装置,设置了对个排水步骤,使得积水更加彻底、有序地排放,并且通过设置吸水器,在下大雨时也能将雨水快速吸走,有效防止城市路面积水过多以及排水不顺畅。但是该装置在逐级过滤时是让雨水直接通过滤网排放、未做其他处理,如滤网孔径过小,则水流较小时压力较小、不易通过滤网,容易因排水不畅造成积水;而水流较大时又可能因压力过大而损坏滤网,缩短滤网的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如孔径过大,又会降低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海绵城市用雨水收集排放装置,存在排水速度直接影响过滤处理效果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雨水管入河道前生态净化处理装置,在能够保证顺利排水的前提下可提高过滤效果。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海绵城市雨水管入河道前生态净化处理装置包括:集水口、排水口以及连接所述集水口和所述排水口的集水管,所述集水管包括连接所述集水口的第一集水管、连接所述排水口的第三集水管、以及设在所述第一集水管和所述第三集水管之间的第二集水管,所述第一集水管底部插接在所述第二集水管内,并且所述第一集水管底部设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集水管位于所述第二集水管内的一端侧壁设有若干出水孔,所述第二集水管的顶端封闭;所述第二集水管与所述第三集水管通过第二滤网连接;所述第二集水管内部靠近所述第二滤网的一侧设置有起泡器,所述第三集水管内部靠近所述第二滤网的一侧设置有水泵。优选的,所述出水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滤网的孔径。优选的,所述第二滤网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滤网的孔径。本技术的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海绵城市雨水管入河道前生态净化处理装置,在滤网前设置起泡器,滤网前的起泡器使水流与空气充分接触、将水流打散,在保证冲刷力的同时扩大水流与滤网的接触面积,使水流可以充分透过滤网、并且避免了冲击力过于集中导致滤网损坏的问题;滤网后的水泵可以在水流通过滤网后将水流集中泵起,以提高水流的速度,避免分散的水流通过滤网后流速减慢,导致排水不畅、出现积水的问题。本技术既保证了排水顺畅、又不会影响过滤的效果,从而可以快速、高效地排放符合标准的雨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如下:集水口1;第一集水管2;第二集水管3;第三集水管4;排水口5;第一滤网6;出水孔7;第二滤网8;起泡器9;水泵1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海绵城市雨水管入河道前生态净化处理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左”、“右”与附图的上、下、左、右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实施例一:结合图1说明本技术的海绵城市雨水管入河道前生态净化处理装置,它包括集水口1、排水口5以及连接所述集水口1和排水口5的集水管,集水管包括连接所述集水口1的第一集水管2、连接排水口5的第三集水管4、以及设在第一集水管2和第三集水管4之间的第二集水管3,第一集水管2底部插接在第二集水管3内,并且第一集水管2底部设有第一滤网6;第一集水管2位于所述第二集水管3内的一端侧壁设有若干出水孔7,第二集水管3的顶端封闭;第二集水管3与第三集水管4通过第二滤网8连接;第二集水管3内部靠近所述第二滤网8的一侧设置有起泡器9,第三集水管4内部靠近第二滤网8的一侧设置有水泵10。出水孔7的孔径小于第一滤网6的孔径。第二滤网8的孔径小于第一滤网6的孔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城市路面的每个雨水下水口底部均设置该净化处理装置,雨水流入下水口后经集水口1进入净化处理装置中。首先流经第一集水管2到达第一滤网6,第一滤网6的作用是过滤烟头、碎纸屑等随雨水被冲刷下来的固体垃圾,因此第一滤网6孔径较大、不会影响雨水的流速;当第一滤网6前的垃圾过多、将第一滤网6堵塞时,雨水会在第一集水管2内积累,达到一定高度时即可从侧壁的出水孔7流出,由于出水孔7被包裹在第二集水管3内,因此从出水孔7流出的水可以直接进入第二集水管3、不会泄露或在第一集水管2内造成堵塞,并且出水孔7的孔径小于第一滤网6的孔径,也可以避免固体垃圾从出水孔7进入第二集水管3;第二滤网8是通过活性炭等来吸附水中的微小杂质和溶解的异物,因此孔径较小、水流较难顺利通过,因此在第二滤网8前设置起泡器9,雨水进入第二集水管3后,通过起泡器9使水流与空气充分接触、将水流打散,使水流可以充分透过滤网、并且避免了冲击力过于集中导致滤网损坏的问题;水流通过第二滤网8进入第三集水管4后流速会变慢,因此在第二滤网8后还设置有水泵10,可将水流集中泵起,以提高水流的速度,使水流可顺利地从排水口排出。由于海绵城市中雨水和生活污水是通过不同管道进行收集的,因此对雨水的过滤处理可以不需要过于繁琐的步骤;如依据具体城市的环境特点有更为复杂的过滤处理需求,则可以将第二集水管3-起泡器9-第二滤网8-水泵10-第三集水管4的处理系统重复设置,并根据具体需要设置过滤装置,以便因地制宜、高效灵活地利用该净化处理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海绵城市雨水管入河道前生态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口、排水口以及连接所述集水口和所述排水口的集水管,所述集水管包括连接所述集水口的第一集水管、连接所述排水口的第三集水管、以及设在所述第一集水管和所述第三集水管之间的第二集水管,所述第一集水管底部插接在所述第二集水管内,并且所述第一集水管底部设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集水管位于所述第二集水管内的一端侧壁设有若干出水孔,所述第二集水管的顶端封闭;所述第二集水管与所述第三集水管通过第二滤网连接;所述第二集水管内部靠近所述第二滤网的一侧设置有起泡器,所述第三集水管内部靠近所述第二滤网的一侧设置有水泵。

【技术特征摘要】
1.海绵城市雨水管入河道前生态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口、排水口以及连接所述集水口和所述排水口的集水管,所述集水管包括连接所述集水口的第一集水管、连接所述排水口的第三集水管、以及设在所述第一集水管和所述第三集水管之间的第二集水管,所述第一集水管底部插接在所述第二集水管内,并且所述第一集水管底部设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集水管位于所述第二集水管内的一端侧壁设有若干出水孔,所述第二集水管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士东王达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