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坐底式可移动深水海上施工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1415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坐底式可移动深水海上施工平台,包括甲板和立柱,立柱贯穿甲板与其滑动连接,升降系统带动甲板沿立柱轴向上下移动;甲板下方设置压载水系统,所述压载水系统的浮力压载舱与立柱相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坐底式可移动深水海上施工平台,以实现可重复使用,能够为海上作业船舶提供准确定位靠泊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坐底式可移动深水海上施工平台
本技术属于水上作业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深水作业的坐底式可移动海上施工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港口建设向着大型化、深水化迈进,其工作水域条件变得更加恶劣。由于海上风浪大,在进行防波堤建造,海岛吹填等工程的过程中,工程船极易受到风浪的影响,很难进行准确定位,使得抛填位置产生较大误差,同时工作过程中船舶受风浪的影响,会产生不稳定性,造成颠覆的危险,这将为海上施工作业带来极大的困难。由于港口通过能力的限制,船舶需要进行排队才能进港完成装卸作业,在作业高峰期会产生船舶拥堵,有时甚至需要在港外等候几周的时间,使得船期严重延误,不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港外货物中转可节省时间成本,但受风浪影响,使得中转货物过程中的船舶变得不稳定,无法保证船上的人员及货物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坐底式可移动深水海上施工平台,以实现可重复使用,能够为海上作业船舶提供准确定位靠泊的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坐底式可移动深水海上施工平台,包括甲板和立柱,立柱贯穿甲板与其滑动连接,升降系统带动甲板沿立柱轴向上下移动;甲板下方设置压载水系统,所述压载水系统的浮力压载舱与立柱相固定。进一步,所述甲板设置为矩形,立柱包括四根,分别设置于甲板的四个顶角处。进一步,所述升降系统和立柱一一对应设置;升降系统包括绞车和滑轮组,所述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设置于甲板上,所述第二滑轮设置于立柱上,滑动绳将绞车、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连接。进一步,所述压载水系统还包括压载泵舱,浮力压载舱包括四个拼接的浮力压载舱模块,四个浮力压载舱模块分别与四个立柱对应相连,压载泵舱设置于浮力压载舱的中心位置,且压载泵舱分别与四个浮力压载舱模块相通。进一步,压载水系统下方设置固体压载舱,所述固体压载舱包括四个固体压载舱模块,四个拼接的固体压载舱模块分别与四个立柱对应相固定。进一步,所述立柱的底部分别设置桩靴,所述桩靴与立柱密封。进一步,所述甲板上设置若干透水孔。进一步,甲板边缘处设置靠泊护舷。进一步,所述甲板上固定设置锚机。进一步,所述立柱直径为0.6m,立柱间距和高度分别为8m和14m。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坐底式可移动深水海上施工平台具有以下优势:(1)采用升降系统能够调节甲板高度以适应不同水深,为不同水位下的船舶靠泊提供保障;(2)压载水系统的设置,为投石驳船、吹填船舶等进行靠泊、精确定位,并且能够随时更换作业地点,灵活度高;(3)固体压载舱的设置,使得整体结构的浮心高度高于重心的高度,增强了施工平台的稳定性和抗倾覆能力;(4)浮力压载舱和固体压载舱均采用模块化安装,便于工厂制件和现场安装,并且当出现损坏时可分块维修,便于更换;(5)桩靴的设置有效地防止立柱插入海底过深,使得平台在易于移动的情况下又不失其稳定性,提高了平台的安装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坐底式可移动深水海上施工平台托运过程中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坐底式可移动深水海上施工平台正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横截面A-A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横截面B-B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坐底式可移动深水海上施工平台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立柱;2-甲板;3-锚机;4-升降系统;5-浮力压载舱;6-固体压载舱;7-桩靴;8-靠泊护舷;9-透水孔;10-拖船;11-浮力压载舱模块;12-压载泵舱;13-固体压载舱模块。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5,一种坐底式可移动深水海上施工平台,包括甲板2和立柱1,立柱1贯穿甲板2与其滑动连接,升降系统4带动甲板2沿立柱1轴向上下移动;甲板2下方设置压载水系统,所述压载水系统的浮力压载舱5与立柱1相固定。所述甲板2设置为矩形,立柱1包括四根,分别设置于甲板2的四个顶角处;这是一种常规的设计方法,四根立柱1在边角设置,有利于保持支撑稳定性。所述升降系统4和立柱1一一对应设置;升降系统4包括绞车和滑轮组,所述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设置于甲板2上,所述第二滑轮设置于立柱1上,滑动绳将绞车、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连接;采用升降系统4能够调节甲板2高度以适应不同水深,为不同水位下的船舶靠泊提供保障。所述压载水系统还包括压载泵舱12,浮力压载舱5包括四个拼接的浮力压载舱模块11,四个浮力压载舱模块11分别与四个立柱1对应相连,压载泵舱12设置于浮力压载舱5的中心位置,且压载泵舱12分别与四个浮力压载舱模块11相通;压载水系统的设置,为投石驳船、吹填船舶等进行靠泊精确定位,并且能够随时更换作业地点,灵活度高;压载水系统下方设置固体压载舱6,所述固体压载舱6包括四个固体压载舱模块13,四个拼接的固体压载舱模块13分别与四个立柱1对应相固定;固体压载舱6的设置,使得整体结构的浮心高度高于重心的高度,增强了施工平台的稳定性和抗倾覆能力;浮力压载舱5和固体压载舱6均采用模块化安装,便于工厂制件和现场安装,并且当出现损坏时分块维修,便于更换。所述立柱1的底部分别设置桩靴7,所述桩靴7与立柱1密封。桩靴7的设置有效地防止立柱1插入海底过深,使得平台在易于移动的情况下又不失其稳定性,提高了平台的安装效率。所述甲板2上设置若干透水孔9;施工平台固定在海底床面后,由于深水区域条件风浪较大,平台经常受到海浪的冲击,易于损坏,而设置透水孔9后能减小风浪对甲板2的冲击及越浪等非线性作用的影响,保证施工平台的机构安全稳定。甲板2边缘处设置靠泊护舷8。工程船可通过靠泊护舷8靠泊在施工平台上,减小风浪对工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坐底式可移动深水海上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甲板(2)和立柱(1),立柱(1)贯穿甲板(2)与其滑动连接,升降系统(4)带动甲板(2)沿立柱(1)轴向上下移动;甲板(2)下方设置压载水系统,所述压载水系统的浮力压载舱(5)与立柱(1)相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坐底式可移动深水海上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甲板(2)和立柱(1),立柱(1)贯穿甲板(2)与其滑动连接,升降系统(4)带动甲板(2)沿立柱(1)轴向上下移动;甲板(2)下方设置压载水系统,所述压载水系统的浮力压载舱(5)与立柱(1)相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坐底式可移动深水海上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2)设置为矩形,立柱(1)包括四根,分别设置于甲板(2)的四个顶角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坐底式可移动深水海上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系统(4)和立柱(1)一一对应设置;升降系统(4)包括绞车和滑轮组,所述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设置于甲板(2)上,所述第二滑轮设置于立柱(1)上,滑动绳将绞车、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坐底式可移动深水海上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水系统还包括压载泵舱(12),浮力压载舱(5)包括四个拼接的浮力压载舱模块(11),四个浮力压载舱模块(11)分别与四个立柱(1)对应相连,压载泵舱(12)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贵陈汉宝金瑞佳王颖奇彭程王依娜黄硕段自豪黄美玲管宁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