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鱼机集鱼系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14135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鱼机集鱼系统装置,包括集鱼廊道(1)和补水廊道(2);补水廊道靠近上游一端设有检修闸门(22),补水廊道靠近下游一端设有工作闸门(23);在中间平台(4)上设有横向连通洞(20),补水廊道经横向连通洞与集鱼廊道连通;集鱼廊道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设有集鱼箱(6)、赶鱼栅(12)、控制闸门(14)和进鱼口辅助补水管(18);集鱼箱经上游辅助补水管(8)与检修闸门上游连接;中间平台的下游端设有电拦栅(19);集鱼廊道和补水廊道顶部设有启闭机支架(26)和充电桩(25),启闭机支架上设有启闭机(2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布置简单合理,无冗余结构,可降低集鱼系统对尾水渠的阻水影响,提高发电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鱼机集鱼系统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升鱼机集鱼系统装置,属于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

技术介绍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民生效益的同时也对河流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其中,水利枢纽的修建隔断了原本联通的河流,阻碍了鱼类的洄游、繁殖和生长,进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连续性。过鱼设施作为促进坝址上下游鱼类种群的基因交流的措施受到越多的重视,目前国内外的主要形式包括鱼道、仿自然通道、升鱼机、集运鱼设施和鱼闸等。在这些过鱼设施中,集鱼系统作为最最重要的一环仍存在以下不足:1.过鱼效率低,鱼类找到如此狭窄的升鱼机进鱼口具有很大的难度;2.当坝后洪水位较高时,淹没集鱼系统,所有带电系统易损坏,管理难,后期维护成本高。现有的集鱼系统修建的水工建筑物改变水流态,提高了水利发电经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鱼机集鱼系统装置,以提高过鱼效率和便于管理维护的升鱼机集鱼系统,使过鱼设施能真正发挥生态、环保和经济效益,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升鱼机集鱼系统装置,包括由中间平台分隔的集鱼廊道和补水廊道;补水廊道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鱼机集鱼系统装置,包括由中间平台(4)分隔的集鱼廊道(1)和补水廊道(2);其特征在于:补水廊道(2)靠近上游一端设有检修闸门(22),补水廊道(2)靠近下游一端设有工作闸门(23);位于检修闸门(22)与工作闸门(23)之间的中间平台(4)设有横向连通洞(20),补水廊道(2)经横向连通洞(20)与集鱼廊道(1)连通;集鱼廊道(1)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设有集鱼箱(6)、赶鱼栅(12)、控制闸门(14)和进鱼口辅助补水管(18);集鱼箱(6)经上游辅助补水管(8)与检修闸门(22)上游连接;集鱼廊道(1)右侧设有右侧平台(3),在控制闸门(14)与赶鱼栅(5)之间的右侧平台(3)内设有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鱼机集鱼系统装置,包括由中间平台(4)分隔的集鱼廊道(1)和补水廊道(2);其特征在于:补水廊道(2)靠近上游一端设有检修闸门(22),补水廊道(2)靠近下游一端设有工作闸门(23);位于检修闸门(22)与工作闸门(23)之间的中间平台(4)设有横向连通洞(20),补水廊道(2)经横向连通洞(20)与集鱼廊道(1)连通;集鱼廊道(1)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设有集鱼箱(6)、赶鱼栅(12)、控制闸门(14)和进鱼口辅助补水管(18);集鱼箱(6)经上游辅助补水管(8)与检修闸门(22)上游连接;集鱼廊道(1)右侧设有右侧平台(3),在控制闸门(14)与赶鱼栅(5)之间的右侧平台(3)内设有鱼类观察室(16),鱼类观察室(16)与集鱼廊道(1)之间设有观察窗(17);中间平台(4)的下游端设有电拦栅(19);补水廊道(2)左侧设有左侧平台(5),右侧平台(3)、中间平台(4)顶面设有赶鱼栅轨道(13);右侧平台(3)、中间平台(4)和左侧平台(5)顶面均设有墙墩(24);墙墩(24)顶部设有启闭机支架(26)和充电桩(25),启闭机支架(26)上设有启闭机(27),紧靠集鱼箱(6)右侧设有鱼类休息室(2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伟谢涛黄臣勇李云峰杨松管志保赵先进李晓波姚军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