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刚度高阻尼的轴向被动磁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1080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刚度高阻尼的轴向被动磁轴承,由定子系统和转子系统两部分组成,定子系统与设备的基座相连,转子系统与设备的转动部分相连。定子系统主要包括:安装套、外导磁环、永磁体、隔磁环、永磁体锁母、固定座和组件锁母;转子系统主要包括:转轴、阻尼套和顺磁环。通过在固定座环形槽的内外双侧设置多圈永磁体,提高了磁动势,并将阻尼套固定在转轴凸台之间,在同一磁场中实现了轴向支承和阻尼的作用,实现了轴向被动磁轴承和阻尼器一体化,缩小了体积,降低了质量;此外,所设计的磁路有效减少了漏磁和磁阻,提高了磁通利用率和气隙磁场强度,并结合使用转轴的多圈凸台和多圈阻尼套,大幅提高了系统的轴向支承刚度和阻尼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刚度高阻尼的轴向被动磁轴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接触磁悬浮轴承,尤其涉及一种高刚度高阻尼的轴向被动磁轴承,可用于电机、机床、磁悬浮平台等机械设备中旋转部件的无接触支承。
技术介绍
磁轴承可分为主动式磁轴承和被动式磁轴承。主动式磁轴承可通过控制线圈上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改变被控磁通的大小和方向,为转子提供可变的支承刚度和阻尼。然而,主动式磁轴承需要多个高精度传感器和高品质控制器,导致控制系统体积大且复杂。被动式磁轴承只通过永磁磁场实现转子的悬浮支承,无需外加控制系统,结构简单紧凑。但被支承转子易受外界干扰力在轴向上产生位移震荡,降低了系统可靠性。中国专利200510011689.9提出了具有阻尼作用的被动式轴向磁悬浮轴承,将被动阻尼器和被动磁轴承集成一体,但支承刚度较低,轴向尺寸较大。中国专利201710260008.5提出了具有阻尼作用的Halbach永磁被动式轴向磁悬浮轴承,采用Halbach永磁阵列提高了支承刚度,但径向尺寸较大。上述两种专利将被动磁轴承和阻尼器融为一体,减小了系统体积重量,但未能充分利用永磁体所产生的磁通,所设计的磁路不形成闭合,漏磁较多,支承刚度和阻尼优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刚度高阻尼的轴向被动磁轴承,主要由定子系统和转子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定子系统主要包括:外安装套(1)、外导磁环(2)、外上永磁体(3A)、外下永磁体(3B)、外中永磁体(4)、外上隔磁环(5A)、外下隔磁环(5B)、外永磁体锁母(6)、固定座(7)、外组件锁母(8)、内安装套(9)、内导磁环(10)、内上永磁体(11A)、内下永磁体(11B)、内中永磁体(12)、内上隔磁环(13A)、内下隔磁环(13B)、内永磁体锁母(14)、内组件锁母(15);转子系统主要包括:转轴(16)、外下阻尼套(17)、外中顺磁环(18)、外上阻尼套(19)、外上顺磁环(20)、内下阻尼套(21)、内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刚度高阻尼的轴向被动磁轴承,主要由定子系统和转子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定子系统主要包括:外安装套(1)、外导磁环(2)、外上永磁体(3A)、外下永磁体(3B)、外中永磁体(4)、外上隔磁环(5A)、外下隔磁环(5B)、外永磁体锁母(6)、固定座(7)、外组件锁母(8)、内安装套(9)、内导磁环(10)、内上永磁体(11A)、内下永磁体(11B)、内中永磁体(12)、内上隔磁环(13A)、内下隔磁环(13B)、内永磁体锁母(14)、内组件锁母(15);转子系统主要包括:转轴(16)、外下阻尼套(17)、外中顺磁环(18)、外上阻尼套(19)、外上顺磁环(20)、内下阻尼套(21)、内中导磁环(22)、内上阻尼套(23)、内上顺磁环(24);外安装套(1)位于外导磁环(2)、外上永磁体(3A)、外下永磁体(3B)、外中永磁体(4)、外上隔磁环(5A)和外下隔磁环(5B)的径向外侧,外导磁环(2)位于外安装套(1)的径向内侧,外上永磁体(3A)和外下永磁体(3B)分别位于外导磁环(2)径向内侧上端和径向内侧下端,外中永磁体(4)位于外导磁环(2)径向内侧中心位置,外上隔磁环(5A)和外下隔磁环(5B)分别位于外中永磁体(4)的轴向上端和轴向下端位置,外导磁环(2)、外上永磁体(3A)、外下永磁体(3B)、外中永磁体(4)、外上隔磁环(5A)和外下隔磁环(5B)通过外永磁体锁母(6)与外安装套(1)之间的螺纹配合固定安装在外安装套(1)上,外安装套(1)、外导磁环(2)、外上永磁体(3A)、外下永磁体(3B)、外中永磁体(4)、外上隔磁环(5A)、外下隔磁环(5B)和外永磁体锁母(6)位于固定座(7)环形槽外壁径向内侧,并通过外组件锁母(8)与固定座(7)之间的螺纹配合固定安装在固定座(7)上,内安装套(9)位于内导磁环(10)、内上永磁体(11A)、内下永磁体(11B)、内中永磁体(12)、内上隔磁环(13A)和内下隔磁环(13B)的径向内侧,内导磁环(10)位于内安装套(9)的径向外侧,内上永磁体(11A)和内下永磁体(11B)分别位于内导磁环(10)的径向外侧上端和径向外侧下端位置,内中永磁体(12)位于内导磁环(10)的径向外侧中心位置,内上隔磁环(13A)和内下隔磁环(13B)分别位于内中永磁体(12)的轴向上端和轴向下端位置,导磁环(10)、内上永磁体(11A)、内下永磁体(11B)、内中永磁体(12)、内上隔磁环(13A)和内下隔磁环(13B)通过内永磁体锁母(14)和内安装套(9)之间的螺纹配合固定安装在内安装套(9)上,内安装套(9)、内导磁环(10)、内上永磁体(11A)、内下永磁体(11B)、内中永磁体(12)、内上隔磁环(13A)、内下隔磁环(13B)、内永磁体锁母(14)位于固定座(7)环形槽内壁径向外侧,并通过内组件锁母(15)和固定座(7)之间的螺纹配合固定安装在固定座(7)上,转轴(16)位于外安装套(1)、外上永磁体(3A)、外下永磁体(3B)、外中永磁体(4)、外上隔磁环(5A)、外下隔磁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丽梅赵勇刘强隋金玲保俊张淞铭吴立志单希林吴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