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地下增层结构及增层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09577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地下增层结构,包括建筑底层柱,所述建筑底层柱下端连接有上套筒,所述建筑底层柱下端连接有预制的增层柱预制件,所述增层柱预制件包括增层柱和套接在增层柱端部的下套筒,所述上套筒与下套筒相互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原有的建筑底层柱上连接增层柱预制件,所述增层柱预制件通过测量建筑底层柱的尺寸,在工厂进行预制造,相比在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建造,这种方式不仅有效将降低了施工难度,同时也降低了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地下增层结构及增层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地下增层结构及增层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空间的日益紧张,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民出行、商业开发、公共服务设施等的需求,在用地紧张的城市中心区域,改造和开发地下空间已成为一种必然。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增层或改造,合理开发利用城市空间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在既有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地下增层改造过程中,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直接增层法。其需剔除既有钢筋混凝土柱并凿出柱顶钢筋,采用焊接的方式加长柱钢筋,然后支模浇筑混凝土。上述增层柱施工方式,存在以下不足:(1)既有建筑底层柱在长期荷载、地基变形等因素作用下产生一定变形,要从中分离出受力钢筋存在一定困难;(2)地下增层柱施工难度较大,质量难以保证;(3)在增层柱施工过程中,模板的架设等工序繁多,容易破坏建筑物原有的梁、墙体等结构构件;(4)增层柱采用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早期强度较低,易在养护阶段出现结构承载力不足导致的房屋开裂、倾斜等严重安全问题;(5)既有建筑增层改造需要将原有居民、企业等搬迁安置,然而现浇混凝土增层柱养护时间较长,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地下增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底层柱(1),所述建筑底层柱(1)下端连接有上套筒(2),所述建筑底层柱下端连接有预制的增层柱预制件,所述增层柱预制件包括增层柱(9)和套接在增层柱端部的下套筒(6),所述上套筒(2)与下套筒(6)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地下增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底层柱(1),所述建筑底层柱(1)下端连接有上套筒(2),所述建筑底层柱下端连接有预制的增层柱预制件,所述增层柱预制件包括增层柱(9)和套接在增层柱端部的下套筒(6),所述上套筒(2)与下套筒(6)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地下增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2)与建筑底层柱(1)之间设置有细砂混凝土灌注层,所述下套筒(6)与增层柱(9)之间设置有细砂混凝土灌注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地下增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2)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灌注混凝土的通孔(1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地下增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底层柱(1)底部侧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内连接孔,所述上套筒(2)上设置有与第一内连接孔数量相同且位置相互对应的第一外连接孔(10),所述第一内连接孔和与第一内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一外连接孔上连接有第一螺栓(4),所述第一螺栓(4)与第一内连接孔之间设置有用于加强连接的第一垫层(5)。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地下增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层柱(9)端部侧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内连接孔,所述下套筒(2)上设置有与第二内连接孔数量相同且位置相互对应的第二外连接孔(12),所述第二内连接孔和与第二内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外连接孔(12)上连接有第二螺栓(7),所述第二螺栓与第二内连接孔之间设置有用于加强连接的第二垫层(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诗雪俞峰杨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