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疏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0900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疏通器,包括第一储气腔、排气通道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储气腔与所述排气通道之间通断的第一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储气腔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储气腔与所述第二储气腔之间通断的第二控制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储气腔和第二控制单元,在充气状态下,一并对第二储气腔进行充气,而在排气状态下,仅将第一储气腔内的气体由排气通道排出,这样在喷出第一次高压气流后,无需再充入外部气体,而是可以将第二储气腔内的气体补入第一储气腔,从而实现了在一次充气后,可进行两次以上的喷出高压气流的操作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疏通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疏通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管道疏通器。
技术介绍
生活中,厨房、卫生间等用水区都需要通过排水管与下水道连通,因长时间使用或使用不当等因素,常常会造成排水管堵塞的问题,而排水管堵塞后,污水不便排出,时间久了还会产生异味,影响房间空气质量;同时,如果排水管的弯折处被残渣完全封堵,维修工在维修时需要更换排水管,非常不方便。现有一种气压式管道疏通器,它是通过先向储气腔内充入高压气体,然后令储气腔内的气体瞬间从排气通道排出,形成高压气流,以此冲开管道内堵塞的污物,这种疏通器虽然具有疏通效果,但是实际情况是一次高压气流无法完全疏通管道,往往需要多次操作,这样就需要进行多次充气,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在一次充气后进行两次以上的喷出高压气流操作的管道疏通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管道疏通器,包括第一储气腔、排气通道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储气腔与所述排气通道之间通断的第一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储气腔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储气腔与所述第二储气腔之间通断的第二控制单元;充气状态下,所述第一储气腔与所述排气通道断开,外部气体进入所述第一储气腔和所述第二储气腔内;排气状态下,所述第一储气腔与所述第二储气腔断开,所述第一储气腔与所述排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储气腔内的气体进入所述排气通道;补气状态下,所述第一储气腔与所述排气通道断开,所述第一储气腔与所述第二储气腔连通,所述第二储气腔内的气体进入所述第一储气腔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室、控制件以及分别与所述控制室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控制室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气腔内,所述排气通道的进气端伸入所述第一储气腔内并靠近所述控制室,所述控制室的面向所述排气通道的进气端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控制件套设在所述控制室内并可经由所述控制室的该开口伸缩;充气状态下,外部气体经由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控制室,当所述控制室内的气压大于所述第一储气腔内的气压时,所述控制件在压差作用下伸出而封堵住所述排气通道的进气端,所述控制室内的气体经由所述控制件与所述控制室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进入所述第一储气腔,排气状态下,所述控制室内的气体经由所述出气口排出,当所述控制室内的气压小于所述第一储气腔内的气压时,所述控制件在压差作用下缩回而使所述排气通道的进气端导通,同时所述控制件与所述控制室的内壁构成密封配合,所述第一储气腔内的气体进入所述排气通道。进一步地,所述控制件为桶状结构,所述控制件的外壁呈内端小、外端大的锥度设计。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为阀门,所述阀门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储气腔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作为排气口;所述阀门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之间的通道断开;所述阀门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之间的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通道断开。进一步地,还包括充气泵,所述充气泵与所述进气口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储气腔和所述第二储气腔内气压的压力表。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储气腔和所述第二储气腔内气压过大的泄压阀。进一步地,所述泄压阀的工作压力可调。进一步地,还包括兼作手柄的壳体。进一步地,包括排气管、套设在所述排气管外的第一套管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管外的第二套管,所述排气管的内腔形成所述排气通道,所述第一套管的内腔的未被所述排气管占用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储气腔,所述第二套管的内腔的未被所述第一套管占用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二储气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储气腔和第二控制单元,在充气状态下,一并对第二储气腔进行充气,而在排气状态下,仅将第一储气腔内的气体由排气通道排出,这样在喷出第一次高压气流后,无需再充入外部气体,而是可以将第二储气腔内的气体补入第一储气腔,从而实现了在一次充气后,可进行两次以上的喷出高压气流操作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容易制作,能够大大提高作业便捷性和作业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充气状态下)。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排气状态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补气状态图。图4是泄压阀的剖视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为:A第一储气腔、B第二储气腔、C排气通道、11控制室、12控制件、13进气口、14出气口、21阀门、211第一接口、212第二接口、31第一气管、32第二气管、33第二气管、4泄压阀、41阀座、42阀盖、43阀芯、44弹簧、45旋钮、5壳体、51把孔、61排气管、62第一套管、63第二套管、64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参见图1、图2和图3。图中箭头为气体走向。本专利技术管道疏通器,包括第一储气腔A、排气通道C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储气腔A与所述排气通道C之间通断的第一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储气腔B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储气腔A与所述第二储气腔B之间通断的第二控制单元;充气状态下,所述第一储气腔A与所述排气通道C断开,外部气体进入所述第一储气腔A和所述第二储气腔B内;排气状态下,所述第一储气腔A与所述第二储气腔B断开,所述第一储气腔A与所述排气通道C连通,所述第一储气腔A内的气体进入所述排气通道C;补气状态下,所述第一储气腔A与所述排气通道C断开,所述第一储气腔A与所述第二储气腔B连通,所述第二储气腔B内的气体进入所述第一储气腔A内。本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储气腔和第二控制单元,在充气状态下,一并对第二储气腔进行充气,而在排气状态下,仅将第一储气腔内的气体由排气通道排出,这样在喷出第一次高压气流后,无需再充入外部气体,而是可以将第二储气腔内的气体补入第一储气腔,从而实现了在一次充气后,可进行两次以上的喷出高压气流操作的目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室11、控制件12以及分别与所述控制室11连通的进气口13和出气口14,所述控制室11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气腔A内,所述排气通道C的进气端伸入所述第一储气腔A内并靠近所述控制室11,所述控制室11的面向所述排气通道C的进气端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控制件12套设在所述控制室11内并可经由所述控制室11的该开口伸缩;充气状态下,外部气体经由所述进气口13进入所述控制室11,当所述控制室11内的气压大于所述第一储气腔A内的气压时,所述控制件12在压差作用下伸出而封堵住所述排气通道C的进气端,所述控制室11内的气体经由所述控制件12与所述控制室1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进入所述第一储气腔A,排气状态下,所述控制室11内的气体经由所述出气口14排出,当所述控制室11内的气压小于所述第一储气腔A内的气压时,所述控制件12在压差作用下缩回而使所述排气通道C的进气端导通,同时所述控制件12与所述控制室11的内壁构成密封配合,所述第一储气腔A内的气体进入所述排气通道C。这种第一控制单元,通过控制件实现排气通道的进气端的封堵和导通,而控制件的动作不需要其它部件控制,完全是靠控制室和第一储气腔的压差实现的,其结构简单,容易制作,而且动作快速,可以瞬间打开和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管道疏通器,包括第一储气腔(A)、排气通道(C)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储气腔(A)与所述排气通道(C)之间通断的第一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储气腔(B)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储气腔(A)与所述第二储气腔(B)之间通断的第二控制单元;充气状态下,所述第一储气腔(A)与所述排气通道(C)断开,外部气体进入所述第一储气腔(A)和所述第二储气腔(B)内;排气状态下,所述第一储气腔(A)与所述第二储气腔(B)断开,所述第一储气腔(A)与所述排气通道(C)连通,所述第一储气腔(A)内的气体进入所述排气通道(C);补气状态下,所述第一储气腔(A)与所述排气通道(C)断开,所述第一储气腔(A)与所述第二储气腔(B)连通,所述第二储气腔(B)内的气体进入所述第一储气腔(A)内。

【技术特征摘要】
1.管道疏通器,包括第一储气腔(A)、排气通道(C)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储气腔(A)与所述排气通道(C)之间通断的第一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储气腔(B)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储气腔(A)与所述第二储气腔(B)之间通断的第二控制单元;充气状态下,所述第一储气腔(A)与所述排气通道(C)断开,外部气体进入所述第一储气腔(A)和所述第二储气腔(B)内;排气状态下,所述第一储气腔(A)与所述第二储气腔(B)断开,所述第一储气腔(A)与所述排气通道(C)连通,所述第一储气腔(A)内的气体进入所述排气通道(C);补气状态下,所述第一储气腔(A)与所述排气通道(C)断开,所述第一储气腔(A)与所述第二储气腔(B)连通,所述第二储气腔(B)内的气体进入所述第一储气腔(A)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疏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室(11)、控制件(12)以及分别与所述控制室(11)连通的进气口(13)和出气口(14),所述控制室(11)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气腔(A)内,所述排气通道(C)的进气端伸入所述第一储气腔(A)内并靠近所述控制室(11),所述控制室(11)的面向所述排气通道(C)的进气端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控制件(12)套设在所述控制室(11)内并可经由所述控制室(11)的该开口伸缩;充气状态下,外部气体经由所述进气口(13)进入所述控制室(11),当所述控制室(11)内的气压大于所述第一储气腔(A)内的气压时,所述控制件(12)在压差作用下伸出而封堵住所述排气通道(C)的进气端,所述控制室(11)内的气体经由所述控制件(12)与所述控制室(1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进入所述第一储气腔(A),排气状态下,所述控制室(11)内的气体经由所述出气口(14)排出,当所述控制室(11)内的气压小于所述第一储气腔(A)内的气压时,所述控制件(12)在压差作用下缩回而使所述排气通道(C)的进气端导通,同时所述控制件(12)与所述控制室(11)的内壁构成密封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津杰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群鸿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