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堆石坝坝身溢洪道阻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0863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堆石坝坝身溢洪道阻滑结构,包括上泄槽底板、钢筋混凝土锚梁、泄槽横缝和下泄槽底板;所述上泄槽底板和下泄槽底板迎水面对齐设置,上泄槽底板和下泄槽底板通过骑缝钢筋连接,在上泄槽底板和下泄槽底板的一侧设有泄槽边墙,另一侧设有阻滑脚;所述泄槽横缝为折型,泄槽横缝的上段竖直设置在泄槽边墙内,泄槽横缝的下段与上泄槽底板垂直,设置在上泄槽底板内;所述阻滑脚的一边与上泄槽底板连接,另一边与下泄槽底板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锚梁通过锚拉筋与下泄槽底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取消掺气槽结构,对小流量、无防空蚀要求的溢洪道而言,结构相对简单,通过减少掺气槽及阻滑板可降低工程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堆石坝坝身溢洪道阻滑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堆石坝坝身溢洪道阻滑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水工结构

技术介绍
堆石坝坝身溢洪道能有效避免岸坡式溢洪道大开挖及可能产生的高边坡处理问题,同时降低工程投资,如何解决其抗滑问题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外主要利用掺气槽将泄槽分段,各段底板在纵向上采用叠瓦式构造连接,即上段底板与下段底板搭接于掺气槽挑坎之下而形成横缝。为加强泄槽与堆石体连接,在每段掺气槽的上部设一水平阻滑板,水平深入堆石坝体,再用包有细粒混凝土的钢筋,锚固于堆石体内,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其特点是通过水平锚拉结构将泄槽底板“悬挂”在堆石下游坝坡上。在现有技术中,许多中小型工程泄流量小,流速不大,单纯从水力条件上考虑,不会出现空蚀,不需要设置掺气槽,如申请号为2016214517893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溢洪道。而目前的泄槽叠瓦式分段连接需利用掺气槽,故掺气槽的作用未能充分利用,且设置该结构也会提高施工难度,同时设置的阻滑板为薄板结构,在其附近的堆石碾压需采用人工回填夯实,不易施工,在该区容易产生薄弱环节,如申请号为2005200147197的中国专利公开的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堆石坝坝身溢洪道阻滑结构,包括上泄槽底板(1)、钢筋混凝土锚梁(3)、泄槽横缝(5)和下泄槽底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泄槽底板(1)和下泄槽底板(11)迎水面对齐设置,上泄槽底板(1)和下泄槽底板(11)通过骑缝钢筋(6)连接,在上泄槽底板(1)和下泄槽底板(11)的一侧设有泄槽边墙(4),另一侧设有阻滑脚;所述泄槽横缝(5)为折型,泄槽横缝(5)的上段竖直设置在泄槽边墙(4)内,泄槽横缝(5)的下段与上泄槽底板(1)垂直,设置在上泄槽底板(1)和下泄槽底板(11)之间;所述阻滑脚的一边与上泄槽底板(1)连接,另一边与下泄槽底板(11)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锚梁(3)通过锚拉筋(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堆石坝坝身溢洪道阻滑结构,包括上泄槽底板(1)、钢筋混凝土锚梁(3)、泄槽横缝(5)和下泄槽底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泄槽底板(1)和下泄槽底板(11)迎水面对齐设置,上泄槽底板(1)和下泄槽底板(11)通过骑缝钢筋(6)连接,在上泄槽底板(1)和下泄槽底板(11)的一侧设有泄槽边墙(4),另一侧设有阻滑脚;所述泄槽横缝(5)为折型,泄槽横缝(5)的上段竖直设置在泄槽边墙(4)内,泄槽横缝(5)的下段与上泄槽底板(1)垂直,设置在上泄槽底板(1)和下泄槽底板(11)之间;所述阻滑脚的一边与上泄槽底板(1)连接,另一边与下泄槽底板(11)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锚梁(3)通过锚拉筋(2)与下泄槽底板(11)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石坝坝身溢洪道阻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滑脚为V型槽阻滑脚,阻滑脚的一边为竖直面,与上泄槽底板(1)连接,另一边为水平面,与下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洪亮王小红杨平林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