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排丝线上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0777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排丝线上油装置,包括油盖和上油箱,上油箱的两侧设有溢油箱,油盖上设有两排交错分布的进线孔,上油箱的两侧分别设有穿线孔,穿线孔的底面为倾斜面,倾斜面的最低端朝向溢油箱,穿线孔的外侧底端设有导流槽;所述上油箱内设有上油辊,上油辊的表面设有螺旋状的绕线槽,绕线槽的表面设有若干出油孔,上油辊的端面设有轴向贯通的进油通道,进油通道通过油槽与出油孔相连通;所述溢油箱内设有一对挤压辊,溢油箱的两外侧均设有出线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既具有上油均匀、丝线质量提高的特点,又存在上油的丝线数量多,不易缠绕交叉、污染较少、成本较低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排丝线上油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油装置,特别是一种双排丝线上油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使原始的丝线具有较好的织造特性,避免丝线毛糙、断裂等,需要使用对丝线进行上油处理,使得丝线表面毛羽服帖,便于后续的操作,现有的上油机构,有些采用上油轮进行单侧上油,上油量较少,上油不均匀,不能完全使毛羽服帖,造成单丝差异大,后续仍然出现丝线质量下降,影响后续的染色、织造等步骤;有些采用油槽的方式,让丝线穿过油槽进行上油,这样的上油方式,不仅上油速度慢,能够同时上油的丝线数量少,多条丝线上油时容易缠绕交叉,油量也无法很好地进行控制,上油量过多,油液容易滴落在机器上造成污染和浪费,成本提高。因此,现有的采用上油轮的上油装置,存在上油不均匀、丝线质量下降的问题,现有的采用油槽的上油装置,存在上油的丝线数量少,丝线容易缠绕交叉、污染较大、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排丝线上油装置。本专利技术既具有上油均匀、丝线质量提高的特点,又存在上油的丝线数量多,不易缠绕交叉、污染较少、成本较低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双排丝线上油装置,包括油盖和上油箱,上油箱的两侧设有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排丝线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盖(1)和上油箱(2),上油箱(2)的两侧设有溢油箱(3),油盖(1)上设有两排交错分布的进线孔(11),上油箱(2)的两侧分别设有穿线孔(21),穿线孔(21)的底面为倾斜面(22),倾斜面(22)的最低端朝向溢油箱(3),穿线孔(21)的外侧底端设有导流槽(23);所述上油箱(2)内设有上油辊(24),上油辊(24)的表面设有螺旋状的绕线槽(25),绕线槽(25)的表面设有若干出油孔(26),上油辊(24)的端面设有轴向贯通的进油通道(27),进油通道(27)通过油槽(28)与出油孔(26)相连通;所述溢油箱(3)内设有一对挤压辊(31),溢油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排丝线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盖(1)和上油箱(2),上油箱(2)的两侧设有溢油箱(3),油盖(1)上设有两排交错分布的进线孔(11),上油箱(2)的两侧分别设有穿线孔(21),穿线孔(21)的底面为倾斜面(22),倾斜面(22)的最低端朝向溢油箱(3),穿线孔(21)的外侧底端设有导流槽(23);所述上油箱(2)内设有上油辊(24),上油辊(24)的表面设有螺旋状的绕线槽(25),绕线槽(25)的表面设有若干出油孔(26),上油辊(24)的端面设有轴向贯通的进油通道(27),进油通道(27)通过油槽(28)与出油孔(26)相连通;所述溢油箱(3)内设有一对挤压辊(31),溢油箱(3)的两外侧均设有出线孔(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排丝线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箱(2)的底面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向红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卓豪丝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