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骨粒废水制成液态肥料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0453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骨粒废水制成液态肥料的生产工艺,制备步骤如下:S1,取骨粒废水与甘蔗糖按比例混合后熬煮,得初步处理骨粒废水;S2,取初步处理骨粒废水进行过滤,过滤后在常温状态下冷却得胶状半成品;S3,将胶状半成品与甘蔗糖、酵素菌及黄豆汁按下述的重量份数比例混合:胶状半成品0.5~1.5份;酵素菌0.01~0.02份及黄豆汁0.02~0.04份;S4,将S3的混合物置于发酵容器内密封发酵;S5,发酵至第4天开始每24小时搅拌发酵容器内发酵的混合物;S6,待混合物完全发酵后即得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绿色环保,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增加产量、改善产品口感等优点,对盐碱地实验效果显著,在西北贺兰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已实验验证。

Production process of liquid fertilizer from bone granular wastewat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oduction process for making liquid fertilizer from granular wastewater. The preparation steps are as follows: S1, the granular wastewater is mixed with sugarcane sugar in proportion and boiled to obtain the initial treatment of granular wastewater; S2, the initial treatment of granular wastewater is filtered, and the gelatinous semi-finished product is cooled at normal temperature after filtration; S3, the granular wastewater is boiled to obtain the initial treatment of granular wastewater. The gelatinous semi-finished product was mixed with sucrose, enzymatic bacteria and soybean juice in the following proportion: 0.5-1.5 parts of gelatinous semi-finished product; 0.01-0.02 parts of enzymatic bacteria and 0.02-0.04 parts of soybean juice; S4, the mixture of S3 was sealed and fermented in a fermentation container; S5, fermented every 24 hours until the fourth day, fermented in a fermentation container. Mixture; S6, which is finished after the mixture is completely fermented.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manufacturing process, low cost,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ffective improvement of soil, improvement of soil fertility, increase of yield, improvement of product taste and so on, and has remarkable effect on saline-alkali soil experiment, which has been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in Helan Coun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of Northwest Chin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骨粒废水制成液态肥料的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肥料制作工艺
,具体为一种利用骨粒废水制成液态肥料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骨粒制品加工企业生产骨粒后剩余大量废水,在废水中,经检测,发现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磷、钾及微量元素铜、铁、锌、硼、镁、钼,钙。一般生产企业将废水直排江河、水沟或倒排荒山山沟,臭水横流,因蚊蝇滋生,细菌大量繁殖而严重污染环境,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废水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经过进一步技术处理,使废水得到充分利用。由原来植物不易吸收营养转化为能被植物吸收营养。从而实现一举二得,既可保护生态环境又可变废为宝。是对人类社会一大贡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构思巧妙,利用骨粒废水发酵后转化成含植物容易吸收的营养元素的液态肥料的生产工艺,工艺流程简单且环保。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利用骨粒废水制成液态肥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S1,取骨粒废水与甘蔗糖按比例混合后熬煮,即得初步处理骨粒废水,经过熬煮使甘蔗糖完全溶解在骨粒废水中,同时通过高温对骨粒废水进行杀菌;S2,取S1处理得到的初步处理骨粒废水进行过滤,过滤后在常温状态下冷却得到胶状半成品,胶状半成品可称为“骨精”半成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磷、钾及微量元素铜、铁、锌、硼、镁、钼、钙。S3,将S2处理得到的胶状半成品与甘蔗糖、酵素菌及黄豆汁按下述的重量份数比例混合:胶状半成品0.5~1.5份;酵素菌0.01~0.02份及黄豆汁0.02~0.04份;通过加入甘蔗糖、黄豆汁作为营养物质,再加入酵素菌利用加入的营养物质进行发酵,将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量营养物质,更有利于植物吸收,满足植物生长对营养元素吸收的需要,特别是糖分子本来是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结合而成,本由于分子量较高,难以被植物细胞吸收,而酵素菌中的转化酶将甘蔗糖分解成活力很强的葡萄糖和果糖,有利于植物吸收;S4,将S3的混合物置于发酵容器内密封发酵;密封让酵素菌对营养物质进行有氧发酵;S5,发酵至第4天开始每24小时搅拌发酵容器内发酵的混合物;搅拌混合物使外界空气进入发酵容器内,使酵素菌处于有氧环境中发酵,并有利于酵素菌繁殖,使发酵更加充分。S6,待混合物完全发酵后即得成品。骨粒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充分发酵后使不容易被植物吸收的有机物转化成植物容易吸收的氮、磷、钾等无机养分及微量元素,使用过程中可以采用滴灌,也可以通过喷雾植物叶片的毛细孔吸收,达到营养成分充分被吸收,其构思巧妙,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进一步地,所述S1在熬煮过程中先用武火煮至骨粒废水温度达到100℃,再冷却至常温后按S2进行处理。先用武火煮至骨粒废水温度达到100℃可达到有效灭菌的效果,冷却至常温可以使骨粒废水中的营养物质析出,避免后续S2过滤处理时大量营养物质的流失。进一步地,所述S1骨粒废水与甘蔗糖的混合比例为3:1~2:1。优选骨粒废水与甘蔗糖的混合比例为3:1,先加入甘蔗糖与骨粒废水混混合可增加骨粒废水的饱和度,使骨粒废水中的营养物质更多析出。进一步地,S3所述胶状半成品与甘蔗糖、酵素菌及黄豆汁按以下的重量份数比例混合:胶状半成品1份;酵素菌0.01份及黄豆汁0.03份。按此重量份数比例混合制备得到的液态肥料所含有的有机物基本上被转化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无机养分和微量元素,减少物料的浪费。进一步地,S4所述发酵容器用2~3层白纱布或其他透气材料将发酵容器口扎实密封。采用白纱布或其他透气材料密封是为了保持发酵容器内气体与外界有一定连通,防止酵素菌发酵时产生大量气体使发酵容器内压力增大导致混合物喷出发酵容器。进一步地,所述S5搅拌时间为10~20分钟。搅拌时间短于10分钟无法使外界空气完全进入发酵容器内,并且无法完全将发酵容器内产生的发酵气体排出,搅拌时间长于20分钟则降低工作效率。进一步地,在S6中,完全好氧发酵所需的时间为12~15天。好氧发酵能有效将有机物转化为植物容易吸收的无机物和微量元素,时间短于12天则好氧发酵不完全,导致制备得到的液态肥料中还含有大量有机物,不利于植物吸收,降低液态肥料的效果,时间长于15天则增加了生产时间。而且由于发酵的现象较为缓慢,很难一下判断清楚,通过搅拌,若气泡越来越多并在液体表面也出现有水泡或白醭则说明酵母菌产生菌落,如果产生了上述这些现象则可以使用了。本专利技术利用骨粒废水制成液态肥料的生产工艺,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第一、制作工艺简单;本专利技术通过6步操作即可将骨粒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有利于植物吸收的无机物和微量元素,制备工艺简单,且每个操作步骤均无需额外特殊处理,工厂操作工人经过简单培训即可熟练处理,容易在市场上推广使用;第二、成本低,绿色环保;本专利技术利用骨粒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发酵,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成有利于植物吸收的无机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满足植物生长对营养元素吸收的需要,同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巨大;第三、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本专利技术利用骨粒废水,通过加入甘蔗糖、黄豆汁和酵素菌进行发酵得到含有丰富的无机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施用后能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提高经济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延长产品保鲜期,对果树有保花保果作用,特别是西北盐碱地土壤,效果十分显著,使用本专利技术液态肥料能够使农作物减少死苗现象,提高产量,从而使农民增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利用骨粒废水制成液态肥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S1,取骨粒废水与甘蔗糖按3:1比例混合后熬煮至100℃,即得初步处理骨粒废水;S2,取S1处理得到的初步处理骨粒废水进行过滤,过滤后在常温状态下冷却得到胶状半成品;S3,将S2处理得到的胶状半成品与甘蔗糖、酵素菌及黄豆汁按下述的重量份数比例混合:胶状半成品0.5份;酵母菌0.01份及黄豆汁0.02份;S4,将S3的混合物置于发酵容器内并用2层白纱布将发酵容器口扎实密封发酵;S5,发酵至第4天开始每24小时搅拌发酵容器内发酵的混合物,每次搅拌时间为20分钟;S6,待混合物完全发酵12天后即得成品。实施例2一种利用骨粒废水制成液态肥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S1,取骨粒废水与甘蔗糖按3:1比例混合后熬煮至100℃,即得初步处理骨粒废水;S2,取S1处理得到的初步处理骨粒废水进行过滤,过滤后在常温状态下冷却得到胶状半成品;S3,将S2处理得到的胶状半成品与甘蔗糖、酵素菌及黄豆汁按下述的重量份数比例混合:胶状半成品1份;酵素菌0.01份及黄豆汁0.03份;S4,将S3的混合物置于发酵容器内并用3层白纱布将发酵容器口扎实密封发酵;S5,发酵至第4天开始每24小时搅拌发酵容器内发酵的混合物,每次搅拌时间为20分钟;S6,待混合物完全发酵15天后即得成品。实施例3一种利用骨粒废水制成液态肥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S1,取骨粒废水与甘蔗糖按2:1比例混合后熬煮至100℃,即得初步处理骨粒废水;S2,取S1处理得到的初步处理骨粒废水进行过滤,过滤后在常温状态下冷却得到胶状半成品;S3,将S2处理得到的胶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骨粒废水制成液态肥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S1,取骨粒废水与甘蔗糖按比例混合后熬煮,即得初步处理骨粒废水;S2,取S1处理得到的初步处理骨粒废水进行过滤,过滤后在常温状态下冷却得到胶状半成品;S3,将S2处理得到的胶状半成品与甘蔗糖、酵素菌及黄豆汁按下述的重量份数比例混合:胶状半成品0.5~1.5份;酵素菌0.01~0.02份及黄豆汁0.02~0.04份;S4,将S3的混合物置于发酵容器内密封发酵;S5,发酵至第4天开始每24小时搅拌发酵容器内发酵的混合物一次;S6,待混合物完全发酵后即得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骨粒废水制成液态肥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S1,取骨粒废水与甘蔗糖按比例混合后熬煮,即得初步处理骨粒废水;S2,取S1处理得到的初步处理骨粒废水进行过滤,过滤后在常温状态下冷却得到胶状半成品;S3,将S2处理得到的胶状半成品与甘蔗糖、酵素菌及黄豆汁按下述的重量份数比例混合:胶状半成品0.5~1.5份;酵素菌0.01~0.02份及黄豆汁0.02~0.04份;S4,将S3的混合物置于发酵容器内密封发酵;S5,发酵至第4天开始每24小时搅拌发酵容器内发酵的混合物一次;S6,待混合物完全发酵后即得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骨粒废水制成液态肥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在熬煮过程中先用武火煮至骨粒废水温度达到100℃,再冷却至常温后按S2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李燕李萍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绿环肥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