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调油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0038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润滑油调油釜,包括:灌体,其底部呈圆弧装置,罐体外壁与内层管道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内层管道,内层管道的外壁和外层管道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外层管道,导热介质在内层管道和外层管道内流动,流向相反,以传递热量;内层管道和外层管道外包覆有保温层,保温层外包覆有外壳体,罐体上端设有进油管,进油管与配料容器连接;以及搅拌装置,其包括搅拌轴和多片第一搅拌叶,多片第一搅拌叶交错均匀设于搅拌轴上,搅拌轴下端设有多片第二搅拌叶,搅拌轴与动力机构连接,通过动力机构驱动搅拌轴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润滑油调油釜,使得原料混合的更为均匀,对罐体内的油体加热得更为均匀。

A lubricating oil transfer kett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ubricating oil dispensing kettle, which comprises a filling body, an arc device at the bottom, a gap between the outer wall of the tank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inner pipeline forming an inner pipeline, a gap between the outer wall of the inner pipeline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outer pipeline forming an outer pipeline, and a heat conducting medium flowing inside the inner pipeline and the outer pipeline. The inner pipeline and the outer pipeline are coated with an insulating layer, the insulating layer is coated with a shell body, the upper end of the tank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oil inlet pipe, and the oil inle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tching container; and a stirr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tirring shaft and a plurality of first stirring blades, and the plurality of first stirring blades are staggered and uniformly arranged on the stirring shaft. The lower end of the stirring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econd stirring blades. The stirring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mechanism, and the stirring shaft is driven to rotate through the power mechanism. The lubricating oil dispensing kettle of the utility model makes the raw materials mix more uniformly and the oil body in the tank is heated more uniform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油调油釜
本技术涉及润滑油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润滑油调油釜。
技术介绍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辅助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经过过滤和调和后形成的,基础油上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物料加热至一定的温度并保持恒温,搅拌均匀,包括物料的均匀和温度的均匀,才能调出合格的产品,因此在润滑油的调和过程中,添加剂的加入、润滑油的加热以及搅拌成为调和的关键因素。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油调油釜,从而克服制备过程中加热不均、物料混合不均匀,品质低的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润滑油调油釜,包括:灌体,其底部呈圆弧装置,所述罐体外壁与内层管道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内层管道,所述内层管道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内层管道的外壁和外层管道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外层管道,所述外层管道设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导热介质在所述内层管道和所述外层管道内流动,流向相反,以传递热量;所述内层管道和所述外层管道外包覆有保温层,保温层外包覆有外壳体,所述罐体上端设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与配料容器连接;以及搅拌装置,其包括搅拌轴和多片第一搅拌叶,多片所述第一搅拌叶交错均匀设于所述搅拌轴上,所述搅拌轴下端设有多片第二搅拌叶,所述搅拌轴与动力机构连接,通过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罐体上设有取样口,所述取样口处设有取样开关。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罐体上设有温度检测器,其用于检测罐体内油的温度。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罐体上设有液位计,其用于检测罐体内液体的量。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搅拌叶为3片,其均匀设于所述搅拌轴下端。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罐体下端设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与成品油灌连接,所述出油管上设有过滤器。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油管上设有三通接头,其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成品油灌连接,另一端通过循环管道与所述罐体连接,所述循环管道上设有气动开关。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配料容器的出口处设有剂量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润滑油调油釜,在搅拌轴上设有多个第一搅拌叶,下端设有多片第二搅拌叶,多片第二搅拌叶分散设置。在搅拌过程中,底部的第二搅拌叶转动带动底部的油向上运动,使得原料混合的更为均匀。在罐体外包覆设有内层管道和外层管道,内层管道和外层管道的加热介质流向相反,可使得罐体壁面温度分布更为均匀,使得对罐体内的油体加热得更为均匀,同时有效地减少了导热介质与内筒壁面温度的不可逆损失,提高热能的利用率。(2)在进油管与配料容器连接,需要添加添加剂时,将添加剂置入配料容器中,在进油管内与原料油混合一同置入罐体中,再经过搅拌装置进一步搅拌混合,使得原料混合的更为均匀。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润滑油调油釜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润滑油调油釜外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润滑油调油釜,调油釜包括罐体1。罐体1外壁与内层管道11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内层管道11,内层管道呈螺旋状包覆在罐体1的外壁上,所述内层管道11设有第一接口111和第二接口112,所述内层管道11的外壁和外层管道12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外层管道12,外层管道呈螺旋状包覆在罐体1的外壁上,所述外层管道12设有第三接口121和第四接口122,导热介质在所述内层管道11和所述外层管道12内流动,内层管道11和外层管道12的加热介质流向相反,可使得罐体1壁面温度分布更为均匀,使得对罐体内的油体加热得更为均匀,同时有效地减少了导热介质与内筒壁面温度的不可逆损失,提高热能的利用率。内层管道和外层管道的间歇处包覆有保温层13,保温层外包覆有外壳14。罐体1上端设有进油管2,进油管2与集油灌3连接。进油管3与配料容器4连接,配料容器4的出料口处设有剂量计41,通过剂量计41控制加入罐体1中添加剂的量。需要添加添加剂时,将添加剂置入配料容器4中,在进油管2内与原料油混合一同置入罐体1中,再经过搅拌装置5进一步搅拌混合,使得原料混合的更为均匀。搅拌装置5设于罐体1的容腔内,搅拌装置5包括搅拌轴61和多片搅拌叶52,多片搅拌叶52交错均匀设于搅拌轴51上。搅拌轴51下端设有3片搅拌叶53,搅拌叶53呈发散状设在搅拌轴61的底部。搅拌轴51与动力机构54连接,通过动力机构54驱动搅拌轴61转动。在搅拌过程中,搅拌轴61转动底部的第二搅拌叶转动带动底部的油向上运动,使得原料混合的更为均匀。调油釜的罐体1的下端设有出油管7,出油管7的出口处设有开关71和泵72和过滤器73,出油管上设有三通接头74,三通接头74一端通过与所述成品油灌8连接,另一端通过循环管道9与调油釜的罐体1连接,所述循环管道9上设有气动开关91。优选地,罐体1上设有取样口15,取样口15处设有取样开关16。通过取样口15取样,用于检测罐体1内搅拌混合制备的润滑油是否达到标准。罐体1上设有温度检测器17,通过温度检测器监测罐体1内润滑油的搅拌反应温度。罐体1上设有液位计18,通过液位计18检测罐体1内液体的液位,即检测罐体内溶液的量。前述对本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油调油釜,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其底部呈圆弧装置,所述罐体外壁与内层管道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内层管道,所述内层管道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内层管道的外壁和外层管道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外层管道,所述外层管道设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导热介质在所述内层管道和所述外层管道内流动,流向相反,以传递热量;所述内层管道和所述外层管道外包覆有保温层,保温层外包覆有外壳体,所述罐体上端设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与配料容器连接;以及搅拌装置,其包括搅拌轴和多片第一搅拌叶,多片所述第一搅拌叶交错均匀设于所述搅拌轴上,所述搅拌轴下端设有多片第二搅拌叶,所述搅拌轴与动力机构连接,通过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油调油釜,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其底部呈圆弧装置,所述罐体外壁与内层管道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内层管道,所述内层管道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内层管道的外壁和外层管道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外层管道,所述外层管道设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导热介质在所述内层管道和所述外层管道内流动,流向相反,以传递热量;所述内层管道和所述外层管道外包覆有保温层,保温层外包覆有外壳体,所述罐体上端设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与配料容器连接;以及搅拌装置,其包括搅拌轴和多片第一搅拌叶,多片所述第一搅拌叶交错均匀设于所述搅拌轴上,所述搅拌轴下端设有多片第二搅拌叶,所述搅拌轴与动力机构连接,通过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调油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上设有取样口,所述取样口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广壮润滑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