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康琦专利>正文

一种可打孔计数的俯卧撑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9910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打孔计数的俯卧撑锻炼装置,包括锻炼平台,所述锻炼平台上端面上设置有躺板和固脚架,所所述挡板通过第一复位弹簧与固定板相连接,所述支撑柱下端之间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上端上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安装有固定轴和转动轴,所述固定轴上设置有收卷辊和棘轮,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导向辊,所述支撑柱上还设置有卷辊,所述卷辊通过绕过导向辊的纸带与收卷辊相连接,所述压杆侧壁上还设置有与棘轮相配合的顶杆,所述顶杆顶端与压杆侧壁相铰接,所述顶杆中部通过第二复位弹簧与压杆侧壁相连接,所述压杆的底部设置有打孔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适应性锻炼,可及时了解锻炼人员的身体素质,操作简便,实用性较强。

A push up training device for punching count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ush-up exercise device which can punch and count holes, including a training platform.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exercise platform is provided with a reclining plate and a footrest. The baffle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a fixed plate through a first reset spring. A horizontal plat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lower end of the support column and a support is arranged on the end of the horizontal plate. A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shaft and a rotating shaft, a winding roller and a ratchet are arranged on the fixed shaft, a guiding roller is arranged on the rotating shaft, and a winding roller is arranged on the supporting column, and the winding roll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winding roller through a paper belt around the guiding roller,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pressing bar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ratchet wheel. The top of the ejector rod is articulated with the side wall of the pressure ro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ejector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wall of the pressure rod through a second reset spring. A perforating column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pressure ro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daptable exercise, timely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the exercisers, simple operation and strong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打孔计数的俯卧撑锻炼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体能训练器械,具体是一种可打孔计数的俯卧撑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俯卧撑是力量素质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提高上肢肱三头肌、肩带三角肌、躯干胸大肌、背阔肌、腰背和腹部肌肉力量。俯卧撑练习作为传统军事体育和体能训练项目,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受训人员上肢力量,还能提升受训人员完成单、双杠等器械的练习次数和攀越障碍等基本技能,提高军人通过人工和天然障碍物时的能力,从而提高部队战斗力。目前部队和院校进行俯卧撑训练时,新战士和新学员由于力量基础较差,方法运用不当,训练初期完成标准的俯卧撑很困难,且不能够有效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极限,不能适应性调整训练计划,影响了训练的质量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打孔计数的俯卧撑锻炼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打孔计数的俯卧撑锻炼装置,包括锻炼平台,所述锻炼平台上端面上设置有躺板和固脚架,所述躺板的一端与锻炼平台上端面相铰接,所述固脚架位于靠近躺板与锻炼平台铰接处的一侧,所述躺板的下端设置有穿过锻炼平台的压杆,压杆的顶端设置有辊轮,辊轮的外侧壁抵在躺板下端面上,所述锻炼平台的下端面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压杆的侧壁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通过第一复位弹簧与固定板相连接,所述支撑柱下端之间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上端上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安装有固定轴和转动轴,所述固定轴上设置有收卷辊和棘轮,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导向辊,所述支撑柱上还设置有卷辊,所述卷辊通过绕过导向辊的纸带与收卷辊相连接,所述压杆侧壁上还设置有与棘轮相配合的顶杆,所述顶杆顶端与压杆侧壁相铰接,所述顶杆中部通过第二复位弹簧与压杆侧壁相连接,所述压杆的底部设置有打孔柱。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脚架的内侧设置有护脚垫。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脚架的底端通过调节机构与锻炼平台上端面相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锻炼平台上端面上的调节滑槽和设置在调节滑槽内的调节滑块,所述调节滑块与固脚架的底端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板的外端设置有导向筒,所述压杆穿过导向筒。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弹力系数大于第二复位弹簧的弹力系数。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躺板上还设置有护垫。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轴轴线和转动轴轴线相平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锻炼人员俯卧撑平躺时,躺板逆时针转动向下推动压杆压缩第一复位弹簧下移,故而压杆会通过顶针配合棘轮使得棘轮转动一定角度,从而棘轮带动固定轴转动,固定轴带动收卷辊收卷一定长度的纸带,而压杆的下移会使得打孔柱下移对纸带进行打孔,当锻炼人员慢慢坐立时,在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压杆上移,而顶杆因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不会带动棘轮回转,从而纸带停止移动,当炼人员俯卧撑再次平躺时,压杆下移再次使得纸带收卷一段,然后压杆再次通过打孔柱下移对纸带进行打孔,如此往复,可根据连续性打孔,当结束后,数出纸带上的孔数就可以记录处锻炼人员俯卧撑的个数,从而方便及时了解锻炼人员的身体能力,同时在锻炼人员慢慢坐时,第一复位弹簧具有向上的推力,从而可以使得锻炼人员坐立时减少力度,可有效帮助身体素质较差的人员适应性锻炼。本技术结构简单,可适应性锻炼,可及时了解锻炼人员的身体素质,操作简便,实用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为可打孔计数的俯卧撑锻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可打孔计数的俯卧撑锻炼装置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锻炼平台1、支撑柱2、躺板3、护垫4、固脚架5、护脚垫6、调节滑槽7、调节滑块8、压杆9、辊轮10、固定板11、导向筒12、挡板13、第一复位弹簧14、打孔柱15、顶杆16、第二复位弹簧17、固定轴18、棘轮19、转动轴20、导向辊21、横板22、纸带23、收卷辊24、卷辊25、支撑架2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打孔计数的俯卧撑锻炼装置,包括锻炼平台1,所述锻炼平台1上端面上设置有躺板3和固脚架5,所述躺板3的一端与锻炼平台1上端面相铰接,所述固脚架5位于靠近躺板3与锻炼平台1铰接处的一侧,所述固脚架5的内侧设置有护脚垫6,固脚架5的底端通过调节机构与锻炼平台1上端面相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锻炼平台1上端面上的调节滑槽7和设置在调节滑槽7内的调节滑块8,所述调节滑块8与固脚架5的底端固定连接,调节机构的设置可适应不同身高的人锻炼,所述躺板3的下端设置有穿过锻炼平台1的压杆9,压杆9的顶端设置有辊轮10,辊轮10的外侧壁抵在躺板3下端面上,所述锻炼平台1的下端面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的外端设置有导向筒12,所述压杆9穿过导向筒12,所述压杆9的侧壁上设置有挡板13,所述挡板13通过第一复位弹簧14与固定板11相连接,所述支撑柱2下端之间设置有横板22,所述横板22上端上设置有支撑架26,支撑架26上安装有固定轴18和转动轴20,所述固定轴18上设置有收卷辊24和棘轮19,所述转动轴20上设置有导向辊21,所述支撑柱2上还设置有卷辊25,所述卷辊25通过绕过导向辊21的纸带23与收卷辊24相连接,所述压杆9侧壁上还设置有与棘轮19相配合的顶杆16,所述顶杆16顶端与压杆9侧壁相铰接,所述顶杆16中部通过第二复位弹簧17与压杆9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4的弹力系数大于第二复位弹簧17的弹力系数,所述压杆9的底部设置有打孔柱15,所述躺板3上还设置有护垫4以避免背部磨伤。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锻炼人员俯卧撑平躺时,躺板3逆时针转动向下推动压杆9压缩第一复位弹簧14下移,故而压杆9会通过顶针16配合棘轮19使得棘轮19转动一定角度,从而棘轮19带动固定轴18转动,固定轴18带动收卷辊24收卷一定长度的纸带23,而压杆9的下移会使得打孔柱15下移对纸带进行打孔,当锻炼人员慢慢坐立时,在第一复位弹簧14的作用下压杆9上移,而顶杆16因第二复位弹簧17的作用不会带动棘轮19回转,从而纸带23停止移动,当炼人员俯卧撑再次平躺时,压杆9下移再次使得纸带23收卷一段,然后压杆9再次通过打孔柱15下移对纸带进行打孔,如此往复,可根据连续性打孔,当结束后,数出纸带上的孔数就可以记录处锻炼人员俯卧撑的个数,从而方便及时了解锻炼人员的身体能力,同时在锻炼人员慢慢坐时,第一复位弹簧14具有向上的推力,从而可以使得锻炼人员坐立时减少力度,可有效帮助身体素质较差的人员适应性锻炼。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打孔计数的俯卧撑锻炼装置,包括锻炼平台(1),所述锻炼平台(1)上端面上设置有躺板(3)和固脚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躺板(3)的一端与锻炼平台(1)上端面相铰接,所述固脚架(5)位于靠近躺板(3)与锻炼平台(1)铰接处的一侧,所述躺板(3)的下端设置有穿过锻炼平台(1)的压杆(9),压杆(9)的顶端设置有辊轮(10),辊轮(10)的外侧壁抵在躺板(3)下端面上,所述锻炼平台(1)的下端面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11),所述压杆(9)的侧壁上设置有挡板(13),所述挡板(13)通过第一复位弹簧(14)与固定板(11)相连接,所述支撑柱(2)下端之间设置有横板(22),所述横板(22)上端上设置有支撑架(26),支撑架(26)上安装有固定轴(18)和转动轴(20),所述固定轴(18)上设置有收卷辊(24)和棘轮(19),所述转动轴(20)上设置有导向辊(21),所述支撑柱(2)上还设置有卷辊(25),所述卷辊(25)通过绕过导向辊(21)的纸带(23)与收卷辊(24)相连接,所述压杆(9)侧壁上还设置有与棘轮(19)相配合的顶杆(16),所述顶杆(16)顶端与压杆(9)侧壁相铰接,所述顶杆(16)中部通过第二复位弹簧(17)与压杆(9)侧壁相连接,所述压杆(9)的底部设置有打孔柱(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打孔计数的俯卧撑锻炼装置,包括锻炼平台(1),所述锻炼平台(1)上端面上设置有躺板(3)和固脚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躺板(3)的一端与锻炼平台(1)上端面相铰接,所述固脚架(5)位于靠近躺板(3)与锻炼平台(1)铰接处的一侧,所述躺板(3)的下端设置有穿过锻炼平台(1)的压杆(9),压杆(9)的顶端设置有辊轮(10),辊轮(10)的外侧壁抵在躺板(3)下端面上,所述锻炼平台(1)的下端面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11),所述压杆(9)的侧壁上设置有挡板(13),所述挡板(13)通过第一复位弹簧(14)与固定板(11)相连接,所述支撑柱(2)下端之间设置有横板(22),所述横板(22)上端上设置有支撑架(26),支撑架(26)上安装有固定轴(18)和转动轴(20),所述固定轴(18)上设置有收卷辊(24)和棘轮(19),所述转动轴(20)上设置有导向辊(21),所述支撑柱(2)上还设置有卷辊(25),所述卷辊(25)通过绕过导向辊(21)的纸带(23)与收卷辊(24)相连接,所述压杆(9)侧壁上还设置有与棘轮(19)相配合的顶杆(16),所述顶杆(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芬芳
申请(专利权)人:李康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