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810 阅读:4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雨伞,伞柄内设一弹力绳,其一端固定于伞柄底端,另一端沿伞柄顶端之穿孔穿伸于外,并沿套设于伞柄上之上环座,设有滚轮之槽孔穿出,再沿穿设于下环座之穿线孔,并予以固定,下滑座设有勾合槽伞柄底端设有一连动件,其上所设之压掣钮、卡勾部穿设于伞柄外;当下环座向下滑动,能拉伸弹力绳,当勾合槽勾设于卡勾部时,可使雨伞收合;当压掣钮受压,卡勾部脱开,弹力绳可藉回复弹力将下环座、上环座往上拉,使雨伞自动撑开。(*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雨伞,尤指一种雨伞之改进结构,提供一种以弹力绳自动撑开伞骨之结构,藉以简化雨伞结构,大辐降低其成本,有效减轻重量,且使组装、携带更加容易与轻便,极具实用性、方便性与经济性。按,一般习知之传统式自动撑开之雨伞结构,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系于伞柄10之外径上套设一连设有伞骨13之上环座11、下环座12,而介于上、下环座11、12间则套嵌一弹簧14;藉由收伞动作,以对于弹簧14施予压缩之动作,并令该弹簧14储存有回升之弹力,当下环座12脱离与伞柄10之勾合时,即可使该弹簧14产生回升之动作,并连动令其下环座12随之上升,而达到弹簧14之压缩释放,即呈现开伞之状态。然而,依上述之结构、组成,可得知其具有下列之缺点①该上、下环座为配合弹簧之嵌设,故,须设为较大之体积始能容纳弹簧,如此,则相对增加雨伞之重量。②该弹簧之组装极为不易,且成本较高,而重量亦较为重,造成制造、使用上极大之困扰。③其弹簧为套设方式组装,并且与伞柄呈现环状之接触摩擦,故,于收合、撑开雨伞之动作过程中,常有干涉之现象产生,造成使用上极为不顺畅、费力之虞虑。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弹力绳自动撑开伞骨之结构,藉以①有效简化雨伞自动撑开结构,以达到减轻重量,方便于撑拿之功效。②该弹力绳之组装极其容易,成本亦低、重量轻,亦可达到有效降低成本与重量之功效。③该弹力绳配合滚轮之滚动伸缩,使之收合、撑开动作更加顺畅,有效降低摩擦力,增长使用寿命之功效。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雨伞,包括伞柄、握把、套塞、弹力绳、上环座、下环座与连动件所构成;系于伞柄底端套设一握把,其内嵌设一连动件,该连动件之卡勾部、压掣钮穿设于伞柄之穿孔上,而该伞柄顶端则套设有上、下环座,该上、下环座之周缘处分别枢设有呈放射状排列之伞骨,其下环座底端侧边设有一勾合槽;该伞柄内穿设一弹力绳,该弹力绳其一端固定于伞柄底端所设之套塞上,另一端则沿伞柄顶端之穿孔穿伸于外,并顺沿其套设于伞柄之上环座其槽孔上穿出,再顺沿穿设于下环座侧设之穿线孔上,并且予以固定之;藉由下环座沿伞柄向下滑动,并勾定于卡勾部时,得以产生一位能改变,而使弹力绳形成拉伸迫紧状态,并产生一回复弹力,随其下环座脱离勾定状态,以能令其弹力绳之回复弹力,得以瞬间连动下环座回升,而使雨伞自动撑开。所述之雨伞,该上环座之槽孔上以插销框设一滚轮,借助于该滚轮能方便于弹力绳的拉伸。所述之雨伞,该上环座之槽孔上方设有一容穿槽;借助于该容穿槽以方便弹力绳穿设定位、不受干涉。为对本技术之功效完全了解,兹配合附图及图号,就本技术之结构、组成、功效及特征,予以详细说明于后附图部分图1系传统式剖面示意图;图2系本技术之剖面示意图;图3系本技术之立体外观图;图4系本技术之立体分解图;图5系本技术之收伞状态图;图6系本技术之开伞状态图;图号部分10、20伞柄24连动件11、25上环座 240卡勾部12、26下环座 241压掣钮13、27伞骨 250槽孔14弹簧 251滚轮201、202、203穿孔252插销21握把 253容穿槽22套塞 260穿线孔23弹力绳 261勾合槽请参阅图1、3、4所示,本技术大体包含伞柄20、握把21、套塞22、弹力绳23、上环座25、下环座26与连动件24所构成;于伞柄20底端套设一握把21,其内嵌设一连动件24,该连动件24之卡勾部240、压掣钮241系穿设于伞柄20之穿孔202、201上,而该伞柄20顶端则套设有上、下环座25、26,该上、下环座25、26之周缘处分别枢设有呈放射状排列之伞骨27,其下环座26底端侧边设有一勾合槽261;主要特征系在于该伞柄20内穿设一弹力绳23,该弹力绳23其一端固定于伞柄20底端所设之套塞22上,另一端则沿伞柄20顶端之穿孔203穿伸于外,并顺沿其套设于伞柄20之上环座25,于其槽孔250以插销252框设之滚轮251上所设容穿槽253穿出,再顺沿穿设于下环座26侧设之穿线孔260上,并且予以固定之;藉由下环座26沿伞柄20向下滑动,并勾定于卡勾部240时,得以产生一位能改变,而使弹力绳23形成拉伸迫紧状态,并产生一回复弹力,随其下环座20脱离勾定状态,令其弹力绳23回复弹力,得以瞬间连动下环座26回升,使雨伞自动撑开。依上述之结构、组成,就本技术之动作及使用功效,再予以详细说明于后请配合参阅图5所示,当欲收合雨伞时,则可将下环座26施以向下拉力,使之沿伞柄20下滑动作,而随下环座26之下滑移动,该下环座26侧边固定之弹力绳23,则受其拉伸作动,并配合槽孔250之滚轮251滚动,而持续增长,当下环座26之勾合槽261滑动至连动件24之卡勾部240时,则受其卡勾部240配合勾合槽261,得以将下环座26予以卡定,以形成雨伞之收合状态。而此时该弹力绳23则处于拉伸之迫紧状态,并且产生储存有一回复弹力。请配合参阅图6所示,当欲撑开雨伞时,仅须将连动件24之压掣钮241予以下压,即可令该卡勾部240脱离与勾合槽261之勾定状态,随其下环座26之脱离勾定状态,该弹力绳23受其拉掣所产生之回复弹力,则瞬间回复作动,并将下环座26予以往上拉升,使之下环座26可迅速回复至伞柄20之顶端,而与上环座25之底端相抵之,即使雨伞自动撑开。故,由上述可理解本技术其具有下列之优点①有效简化雨伞之自动撑开结构,达到有效减轻重量,方便撑拿。②该弹力绳之组装极其容易、成本低、重量轻、亦可有效降低成本与重量。③该弹力绳配合滚轮之滚动伸缩,使之收合、撑开动作更加顺畅,有效降低摩擦力,增长使用奉命。权利要求1.一种雨伞,包括伞柄、握把、套塞、弹力绳、上环座、下环座与连动件所构成;系于伞柄底端套设一握把,其内嵌设一连动件,该连动件之卡勾部、压掣钮穿设于伞柄之穿孔上,而该伞柄顶端则套设有上、下环座,该上、下环座之周缘处分别枢设有呈放射状排列之伞骨,其下环座底端侧边设有一勾合槽;其特征在于该伞柄内穿设一弹力绳,该弹力绳其一端固定于伞柄底端所设之套塞上,另一端则沿伞柄顶端之穿孔穿伸于外,并顺沿其套设于伞柄之上环座其槽孔上穿出,再顺沿穿设于下环座侧设之穿线孔上,并且予以固定之;藉由下环座沿伞柄向下滑动,并勾定于卡勾部时,得以产生一位能改变,而使弹力绳形成拉伸迫紧状态,并产生一回复弹力,随其下环座脱离勾定状态,以能令其弹力绳之回复弹力,得以瞬间连动下环座回升,而使雨伞自动撑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雨伞,其特征在于该上环座之槽孔上以插销框设一滚轮,借助于该滚轮能方便于弹力绳的拉伸。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雨伞,其特征在于该上环座之槽孔上方设有一容穿槽;借助于该容穿槽以方便弹力绳穿设定位、不受干涉。专利摘要一种雨伞,伞柄内设一弹力绳,其一端固定于伞柄底端,另一端沿伞柄顶端之穿孔穿伸于外,并沿套设于伞柄上之上环座,设有滚轮之槽孔穿出,再沿穿设于下环座之穿线孔,并予以固定,下滑座设有勾合槽伞柄底端设有一连动件,其上所设之压掣钮、卡勾部穿设于伞柄外;当下环座向下滑动,能拉伸弹力绳,当勾合槽勾设于卡勾部时,可使雨伞收合;当压掣钮受压,卡勾部脱开,弹力绳可藉回复弹力将下环座、上环座往上拉,使雨伞自动撑开。文档编号A45B25/00GK23074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伞,包括:伞柄、握把、套塞、弹力绳、上环座、下环座与连动件所构成;系于伞柄底端套设一握把,其内嵌设一连动件,该连动件之卡勾部、压掣钮穿设于伞柄之穿孔上,而该伞柄顶端则套设有上、下环座,该上、下环座之周缘处分别枢设有呈放射状排列之伞骨,其下环座底端侧边设有一勾合槽;其特征在于:该伞柄内穿设一弹力绳,该弹力绳其一端固定于伞柄底端所设之套塞上,另一端则沿伞柄顶端之穿孔穿伸于外,并顺沿其套设于伞柄之上环座其槽孔上穿出,再顺沿穿设于下环座侧设之穿线孔上,并且予以固定之;藉由下 环座沿伞柄向下滑动,并勾定于卡勾部时,得以产生一位能改变,而使弹力绳形成拉伸迫紧状态,并产生一回复弹力,随其下环座脱离勾定状态,以能令其弹力绳之回复弹力,得以瞬间连动下环座回升,而使雨伞自动撑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守仁
申请(专利权)人:秀裕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