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166849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6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平流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其包括养殖区、输水区和污水处理区,养殖区包括至少一个养殖池,输水区包括回水渠、旁路渠和给水渠,污水处理区包括微滤机池、曝气池和至少一个生物池;养殖池出水口与回水渠相连,回水渠与微滤机池和旁路渠相连,回水渠与旁路渠之间和回水渠与微滤机池之间设有闸门;微滤机池与生物池相连,生物池与曝气池通过旁路渠相连,旁路渠末端与曝气池相邻设置,旁路渠末端与曝气池之间设有推流泵单元,曝气池与给水渠相连,给水渠与养殖池进水口相连;养殖池出水端设有集污排污结构,生物池设有滤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规模化扩展、降低能耗。

Horizontal flow type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orizontal flow runway type circulating water aquaculture system, which belongs to the aquaculture technology field. It comprises a breeding area, a water conveyance area and a sewage treatment area. The breeding area comprises at least one breeding pond, and the water conveyance area comprises a backwater channel, a bypass channel and a water supply channel. The sewage treatment area comprises a microfilter tank, an aeration tank and at least one biological tank; the outlet of the breeding pond is connected with a backwater channel; and the backwater channel is connected with a microfilter tank and a bypass channel. A gat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backwater canal and the bypass canal, and between the backwater canal and the microfilter pool; the microfilter pool and the biofilter pool are connected; the biological pool and the aeration pool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bypass canal; the end of the bypass canal and the aeration pool are adjacent to each other; a push-flow pump uni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end of the bypass canal and the aeration pool; the aeration pool and the water supply canal are connected; and the water supply canal and the maintenance canal are connected The sewage outlet of the aquaculture pond is provided with a sewage collecting and discharging structure, and the biological pond is provided with filter material. The invention can realize scale expansion and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流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平流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属于水产养殖

技术介绍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激出发了对渔业产品的大量需求,也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目前的循环养殖系统存在以下不足:1、目前的循环养殖系统大多采用提升泵,提升高度较高,耗能较高;且提升泵的提升水量受到管路直径的限制。2、污染物难以收集处理。污染物收集处理不够彻底。3、难以实现模块化扩建。现有技术中水产养殖系统只能采用扩大单个养殖池面积的方式进行扩建,难以同时适用于各种规格的水产养殖系统,也难以实现水产养殖系统的扩建。4、现有循环养殖系统除非采用超大功率提升泵,否则无法实现养殖池的大流量,难以满足洄游性鱼类的养殖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平流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平流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区、输水区和污水处理区,养殖区包括至少一个养殖池,输水区包括回水渠、旁路渠和给水渠,污水处理区包括微滤机池、曝气池和至少一个生物池;养殖池出水口与回水渠相连,回水渠与微滤机池和旁路渠相连,回水渠与旁路渠之间和回水渠与微滤机池之间设有闸门;微滤机池与生物池相连,生物池与曝气池通过旁路渠相连,旁路渠末端与曝气池相邻设置,旁路渠末端与曝气池之间设有推流泵单元,曝气池与给水渠相连,给水渠与养殖池进水口相连;养殖池出水端设有集污排污结构,微滤机池设有微滤机单元,生物池设有滤料,生物池两端设有滤料拦截网。现有技术中对于养殖污染废水的处理方式是使用提升泵提升到较高的位置,进入特定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存在两个方面的缺点:1、水的提升高度较高,耗能较高;2、提升泵的提升水量受到管路直径的限制,从而也就限制了污水处理量和污水处理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平流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采用推流泵单元,推流泵单元与提升泵相比,其扬程较低,可以保证系统的能耗达到最低。推流泵单元可推流大流量的水体,可以充分提高养殖池内的水体自净能力并保证鱼类生存所需的流速流态。本专利技术设置与回水渠相连的旁路渠,并在回水渠与旁路渠之间和回水渠与微滤机池之间设有闸门。当微滤机出问题、进行检修时,可以将回水渠与微滤机池之间的闸门关闭,将回水渠与旁路渠之间的闸门打开,水流进入旁路渠,经推流泵单元后,完成一个循环,水体在该部分不经过微滤机、生物池,可以保证循环水养殖系统短时间内的稳定运行。养殖池出水端设有集污排污结构,可定时定量排放污染物。进一步地,所述回水渠与给水渠相互平行设置,养殖池设于回水渠和给水渠之间。将养殖池设于回水渠和给水渠之间的技术方案,只需延长回水渠和给水渠,即可在回水渠和给水渠之间增设更多养殖池,可实现养殖池的模块化扩展,易于实现养殖系统的扩建。进一步地,所述养殖池进水端设有第一折流墙,第一折流墙前部或后部设有横跨养殖池宽度方向的第一拦鱼设施,出水端设有第二折流墙,第二折流墙前部或后部设有横跨养殖池宽度方向的第二拦鱼设施,第一折流墙和第二折流墙下方设有过水口,集污排污结构设于第二折流墙与出水口之间。所述过水口可以是设于折流墙墙体底部沿横向设置的长形孔、以折流墙底部与养殖池底部的间隔作为过水口或其他常见形式的过水口。拦鱼设施可以是箔式、化纤网式、混凝土多孔板式、电栅式等多种形式。在折流墙下方设置过水口,可使水流从底部进出养殖池,可以通过水流冲击池底,保证池底没有污染物的堆积。进一步地,所述集污排污结构包括集污池和排污结构;所述集污池的深度深于养殖池的深度,集污池底部包括中部集污区和设于中部集污区四周的倾斜池壁,排污结构为插拔管式排污结构或吸泥管式排污结构。优选地,集污池为底部剖面图为V型的构造。设置集污排污结构,可以定时将池内的污染物排出,避免了人工操作的复杂性,在排污的同时不影响养殖系统正常运行。在V型结构中,经过沉淀聚集,然后定时人工插拔排污装置或人工开启吸泥设备,完成排污。进一步地,所述输水区还包括进水渠,微滤机池通过进水渠与生物池相连。进一步地,所述进水渠与旁路渠相互平行设置,生物池设于进水渠和旁路渠之间。将生物池设于进水渠和旁路渠之间的技术方案,可将多个生物池并行设置,节省占地空间。进一步地,所述微滤机池和生物池末端底部边角处设有插拔管式排污结构。插拔管式排污结构可定时将池内的污染物排出,避免了人工操作的复杂性。可以定时清理池内的污染物。当池内没有水时,可以通过冲洗,将冲洗的废水直接通过排污结构的排污口排出。进一步地,所述养殖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生物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设有闸门。闸门有以下作用:1、当一个养殖池或生物池出现问题时,可以单独关闭该养殖池或生物池的闸门,而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转。2、可通过闸门控制水流的大小。3、当养殖池或生物池需要清洗时,可以将闸门关闭,使池内水体排空后清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流墙和第二折流墙横跨养殖池池体宽度方向布置,第一折流墙底部与养殖池底部之间和第二折流墙底部与养殖池底部之间均设有过水口。进一步地,所述平流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池底高度沿水流方向从曝气池到旁路渠逐渐降低。充分提高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和输送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推流泵单元,推流泵单元与提升泵相比,其扬程较低,可以保证系统的能耗达到最低。推流泵单元可推流大流量的水体,可以充分提高养殖池内的水体自净能力并保证鱼类生存所需的流速流态。2、设有旁路渠,当微滤机出问题、进行检修时,可以保证循环水养殖系统短时间内的稳定运行。3、将养殖池设于回水渠和给水渠之间,只需延长回水渠和给水渠,即可在回水渠和给水渠之间增设更多养殖池,可实现养殖池的模块化扩展,易于实现养殖系统的扩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中:1、养殖池;2、回水渠;3、给水渠;4、生物池;5、微滤机池;6、集污排污结构;7、曝气池;8、旁路渠;9、进水渠;10、推流泵单元;11、第二折流墙;12、第二拦鱼设施;13、第一折流墙;14、第一拦鱼设施;15、拦截网;16、插拔管式排污结构;17、控制室;18、闸门;19、流化床池。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平流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区、输水区和污水处理区,养殖区包括2个养殖池1,输水区包括回水渠2、旁路渠8、进水渠9和给水渠3,污水处理区包括微滤机池5、曝气池7和6个生物池4。回水渠与给水渠相互平行设置,2个养殖池并联设于回水渠和给水渠之间。养殖池进水口与给水渠相连,养殖池出水口与回水渠相连。回水渠与微滤机池和旁路渠相连,回水渠与旁路渠之间和回水渠与微滤机池之间设有闸门18;微滤机池与进水渠相连,进水渠与旁路渠相互平行设置,生物池并联设于进水渠和旁路渠之间。生物池进水口与进水渠相连,生物池出水口与旁路渠相连。平流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池底高度沿水流方向从曝气池到旁路渠逐渐降低。养殖池的池底高度从进水口向出水口逐渐降低,回水渠的池底高度从远离微滤机池侧向靠近微滤机池侧逐渐降低,给水渠的池底高度从靠近曝气池侧向远离曝气池侧逐渐降低。旁路渠末端与曝气池相邻设置,曝气池水面高于旁路渠水面约20厘米,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流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区、输水区和污水处理区,养殖区包括至少一个养殖池(1),输水区包括回水渠(2)、旁路渠(8)和给水渠(3),污水处理区包括微滤机池(5)、曝气池(7)和至少一个生物池(4);养殖池(1)出水口与回水渠(2)相连,回水渠(2)与微滤机池(5)和旁路渠(8)相连,回水渠(2)与旁路渠(8)之间及回水渠(2)与微滤机池(5)之间设有闸门(18);微滤机池(5)与生物池(4)相连,生物池(4)与曝气池(7)通过旁路渠(8)相连,旁路渠(8)末端与曝气池(7)相邻设置,旁路渠(8)末端与曝气池(7)之间设有推流泵单元(10),曝气池(7)与给水渠(3)相连,给水渠(3)与养殖池(1)进水口相连;养殖池(1)出水端设有集污排污结构(6),微滤机池(5)设有微滤机单元,生物池(4)设有滤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流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区、输水区和污水处理区,养殖区包括至少一个养殖池(1),输水区包括回水渠(2)、旁路渠(8)和给水渠(3),污水处理区包括微滤机池(5)、曝气池(7)和至少一个生物池(4);养殖池(1)出水口与回水渠(2)相连,回水渠(2)与微滤机池(5)和旁路渠(8)相连,回水渠(2)与旁路渠(8)之间及回水渠(2)与微滤机池(5)之间设有闸门(18);微滤机池(5)与生物池(4)相连,生物池(4)与曝气池(7)通过旁路渠(8)相连,旁路渠(8)末端与曝气池(7)相邻设置,旁路渠(8)末端与曝气池(7)之间设有推流泵单元(10),曝气池(7)与给水渠(3)相连,给水渠(3)与养殖池(1)进水口相连;养殖池(1)出水端设有集污排污结构(6),微滤机池(5)设有微滤机单元,生物池(4)设有滤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渠(2)与给水渠(3)相互平行设置,养殖池(1)设于回水渠(2)和给水渠(3)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1)进水端设有第一折流墙(13),第一折流墙(13)前部或后部设有横跨养殖池(1)宽度方向的第一拦鱼设施(14),出水端设有第二折流墙(11),第二折流墙(11)前部或后部设有横跨养殖池(1)宽度方向的第二拦鱼设施(12),第一折流墙(13)和第二折流墙(11)下方设有过水口,集污排污结构(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磊王小洁刘晶宋德东刘毅杜安东张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青岛越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青岛优佳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