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外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6585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4:54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外墙,包括砌块体,砌块体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为长条形的竖向通孔,第一通孔两侧的砌块体顶面上设有凸块,凸块设置在砌块体顶面两侧的中间位置上,砌块体的底面四个角落上设有缺口。所述的凸块为等腰梯形凸块,所述的缺口为直角梯形缺口,缺口的上底尺寸为凸块上底尺寸的一半,缺口的下底尺寸为凸块下底尺寸的一半,缺口的高度与凸块高度相同。采用上述结构,将墙体由现有的胶凝材料连接变为插筋连接,且组成墙体的砌块结构相同,能够根据实际工程需求增加砌块数量,无需配置不同的模板,并且无需等至确定实际需求之后再进行墙体浇筑,能够节约耗时,提升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外墙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是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外墙。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现有的装配式建筑中,墙体仍然为一个整体,需要预先根据工程需求,进行墙体尺寸的确定,然后经较长时间的预制之后,在进行吊装拼装,其中,墙体内的砌块采用的依旧是胶凝材料进行连接,导致墙体抗冲击能力低,一旦受到冲击,整个墙体会造成无法修复的损坏。并且不同的工程对墙体部分的需求不同,前期的浇筑预制作业虽然无需在现场进行,但仍然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并且需要准备不同的模板以实现不同形状尺寸墙体的预制浇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外墙,将墙体由现有的胶凝材料连接变为插筋连接,且组成墙体的砌块结构相同,能够根据实际工程需求增加砌块数量,无需配置不同的模板,并且无需等至确定实际需求之后再进行墙体浇筑,能够节约耗时,提升施工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外墙,包括砌块体,砌块体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为长条形的竖向通孔,第一通孔两侧的砌块体顶面上设有凸块,凸块设置在砌块体顶面两侧的中间位置上,砌块体的底面四个角落上设有缺口。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凸块为等腰梯形凸块,所述的缺口为直角梯形缺口,缺口的上底尺寸为凸块上底尺寸的一半,缺口的下底尺寸为凸块下底尺寸的一半,缺口的高度与凸块高度相同。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凸块两端的砌块体位置上设有竖向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凸块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二通孔与砌块体端面之间的间距。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二通孔两端预设有金属环,金属环外径与第二通孔的直径相同,金属环嵌入固定在第二通孔两端。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通孔内设有强化件,所述的强化件为“V”形构件,强化件倾斜设置,强化件较高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通孔顶面一端,强化件较低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通孔底面另一端。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外墙,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砌块上设置了供插筋穿过的通孔,通过插筋将砌块进行连接,当某一部分砌块收到外力发生变形时,由于插筋的存在,不会导致墙体整体的破坏;(2)在确定施工实际需求之后,可直接进行砌块数量的调节,无需再次浇筑整面墙体,真正意义上达到了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3)砌块中的凸块与缺口,能够实现墙体拼装过程中的精确对准,施工人员不必凭感觉对准,减轻了施工劳动强度,并保证了墙体整体质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砌块体立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强化件在砌块体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通孔端口位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砌块结构的整体立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墙体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墙体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砌块体1,第一通孔2,凸块3,缺口4,第二通孔5,金属环6,强化件7,插筋8。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7中,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外墙,包括砌块体1,砌块体1上设有第一通孔2,第一通孔2为长条形的竖向通孔,第一通孔2两侧的砌块体1顶面上设有凸块3,凸块3设置在砌块体1顶面两侧的中间位置上,砌块体1的底面四个角落上设有缺口4。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凸块3为等腰梯形凸块,所述的缺口4为直角梯形缺口,缺口4的上底尺寸为凸块3上底尺寸的一半,缺口4的下底尺寸为凸块3下底尺寸的一半,缺口4的高度与凸块3高度相同。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凸块3两端的砌块体1位置上设有竖向的第二通孔5,第二通孔5与凸块3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二通孔5与砌块体1端面之间的间距。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二通孔5两端预设有金属环6,金属环6外径与第二通孔5的直径相同,金属环6嵌入固定在第二通孔5两端。所设置的金属环6能够有效避免第二通孔5两端薄弱点受插筋8变形影响导致的破损。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通孔2内设有强化件7,所述的强化件7为“V”形构件,强化件7倾斜设置,强化件7较高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通孔2顶面一端,强化件7较低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通孔2底面另一端。实施例2:如图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采用下述步骤进行砌体施工作业:1)在安装装配式楼板时,在楼板中顶面上设置用于插筋8下端固定的钢筋孔;2)在待装配墙体的楼板顶面上浇混凝土;3)将如图7所示的整面墙体吊装至设有钢筋孔的楼板上,将插筋8下端对准钢筋孔,使插筋8下端插入至钢筋孔中,同时使墙体底面与预浇混凝土接触;4)带混凝土凝固即可。可选择在完成步骤3)之后向砌块体1的第一通孔2内浇筑混凝土,提升墙体强度。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其中砌块体1以及分第二通孔5为两种,分别如图1、5所示:一种为砌块体1顶面设置凸块3,且砌块体1上设有贯穿砌块体1的第二通孔5;另一种为砌块体1’顶面不设置凸块3。且砌块体1上设有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的第二通孔5’;除墙体顶面一层的砌块采用第二种砌块体1’以外,其与部分均采用第一种结构的砌块体1。采用上述结构及方法,在砌块上设置了供插筋穿过的通孔,通过插筋将砌块进行连接,当某一部分砌块收到外力发生变形时,由于插筋的存在,不会导致墙体整体的破坏;在确定施工实际需求之后,可直接进行砌块数量的调节,无需再次浇筑整面墙体,真正意义上达到了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砌块中的凸块与缺口,能够实现墙体拼装过程中的精确对准,施工人员不必凭感觉对准,减轻了施工劳动强度,并保证了墙体整体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外墙,包括砌块体(1),其特征是:砌块体(1)上设有第一通孔(2),第一通孔(2)为长条形的竖向通孔,第一通孔(2)两侧的砌块体(1)顶面上设有凸块(3),凸块(3)设置在砌块体(1)顶面两侧的中间位置上,砌块体(1)的底面四个角落上设有缺口(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外墙,包括砌块体(1),其特征是:砌块体(1)上设有第一通孔(2),第一通孔(2)为长条形的竖向通孔,第一通孔(2)两侧的砌块体(1)顶面上设有凸块(3),凸块(3)设置在砌块体(1)顶面两侧的中间位置上,砌块体(1)的底面四个角落上设有缺口(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块(3)为等腰梯形凸块,所述的缺口(4)为直角梯形缺口,缺口(4)的上底尺寸为凸块(3)上底尺寸的一半,缺口(4)的下底尺寸为凸块(3)下底尺寸的一半,缺口(4)的高度与凸块(3)高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玮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沛函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