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强化层的伞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64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强化层的伞具,其至少包括一握持部;该握持部的中棒上端装设一伞骨结构,该伞骨结构通过顶套固设于该中棒端部,一滑动套套置于中棒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由复合材料构成的伞骨结构,其最外层经电极处理形成至少一层金属强化层。(*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伞具,特别是一种具强化层的伞具。为此有人设计了铝材质的伞具,铝材质虽轻,但因其为铝合金材,故其质地较软、抗压力较弱,从而导致易弯折、断裂,虽有大量采用,但存在抗风压强度不足的缺失。为此,开发了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的复合材料伞具,即伞骨20a及中棒11a均以碳纤维或玻璃纤维热塑成型。此确实带给使用者质地轻便的轻松感及容易携带的优点,但其仍存在不得与纤维丝形成表面产生任何切割状,即在表面受损的割划处易造成断裂;另其在主伞骨22a与蝶仔25a定位处或中棒11a上剖槽110a收复按钮243a处皆因需定位结合而破坏组织,形成极易破坏的薄弱环节。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具强化层的伞具,其至少包括一握持部;该握持部的中棒上端装设一伞骨结构,该伞骨结构通过顶套固设于该中棒端部,一滑动套套置于中棒上,以推动滑动套而使伞具开启收合,所述的伞骨结构系以复合材料加热成形,其最外层经电极处理形成至少一层金属强化层。藉由上述金属强化层结设该伞骨与蝶仔接合定位处,使其定位孔加工不伤及伞骨内层,使整体可作组设後,可得一较佳抗风压效果者,而促使用者可得一不易受损伞具结构。所述的中棒系以复合材料加热成形,其最外层经电极处理至少形成一层金属强化层。藉由上述结构,伞具的管棒所需设弹复按钮处之剖槽外层可形成一强化层,可确切保护该管棒不因剖槽破坏形成破裂纤丝状,且整体因形成设有强化层,其组设定位效果极佳,并具有较佳抗压强度。所述的伞骨结构可为复合材料加热成形的多折伞骨结构,其最外层经电极处理形成至少一层金属强化层。通过该结构该伞骨与蝶仔接合定位处,使其定位孔加工不伤及伞骨内层,使整体可作组设后,可得一较佳抗风压效果,而促使使用者得一不易受损伞具结构。所述的伞骨结构及中棒金属强化层为铜、镍、铬或多种金属层叠层结合而成。上述由复合材料加热成形的伞骨结构或中棒可热塑成形或热固成型。上述的伞骨结构的复合材料可由碳纤维或玻璃纤维或其他可加热成型的复合材料制成或合成。由于本技术的伞骨结构和中棒有金属强化层处理而不易断裂或形成丝状穿剌使用者,进而确保了使用者的使用安全性;可有效增加抗风压强度,确实具整体定位保护效果,不仅组设定位效果极佳、结构强度高,而且使用安全,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图2、为习用的复合材热塑成型伞骨断面结构示意立体图。图3、为习用的中棒与蝶仔结合示意图。图4、为习用的中棒与蝶仔结合处破损断裂示意图。图5、为习用具剖槽复合材中棒与按钮结合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伞骨及中棒作电极处理及加工流程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伞骨断面结构示意立体图。图8、为附图说明图1中A部局部放大图。图9、为图1中B部局部放大图。图10、为本技术抗风压模拟示意图。图11、为习用伞具结构示意侧视图。图12、为图11中C部局部放大图。握持部10包括中棒11和套置于中棒11一端以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把12,该中棒11的另一端装设有一放射状的伞骨结构20。中棒11系以复合材热塑成形,其最外层经电极处理形成至少一层金属强化层50。伞骨结构20系以复合材加热成形,以为支撑整个伞体之用,系以一顶套21装设定位於握持部10之中棒11顶端,令复数支呈分布放射状之主伞骨22连设于该顶套21上,且以连设复数支副伞骨23的中空滑动套24套置于握持部10的中棒11上,令副伞骨23固设于主伞骨22的适当处。如图9所示,滑动套24系由中空内置管241及中空外套管242构成。内置管241外缘设有环凸缘2411,并于周缘处剖设有剖槽2412,于剖槽2412上、下端具有至少一挡块2413,其系将内置管241插置定位于外套管242中,使内置管241的环凸缘2411紧固定位于外套管242的环沟2421中。外套管242周缘处剖设有深沟2422及镂槽2423,以使整体可作简易性按压开启或闭合伞体,且可防止使用者手部受伤。如图6、图7、图8所示,本技术的主要改进之处在于,本技术的伞骨结构20是采用复合材料加热成形的,该复合材料可由碳纤维或玻璃纤维制成或合成,或为其他可加热成形的复合材料,该伞骨结构20的最外层再经阳极或阴极电极多重处理至少形成一层金属强化层50。如图8所示,藉由伞骨结构20与蝶仔25接合定位处金属强化层50,故伞骨结构20与蝶仔25上定位孔加工可不伤及伞骨结构20内层,且主伞骨22与金属蝶仔25结合两端因强化层50设置而不受蝶仔25刮损,防止破坏主伞骨22的强度。并藉由强化层50设置可提升复合材强度,以使整体组设后,可获得更佳抗风压效果及不易受损。如图6所示,本技术的伞骨20及中棒11电极处理程序步骤包括第一步骤,形成粗糙表面系将复合材中棒11或伞骨结构20先作粗化处理,即将复合材表面通过化学药剂浸洗腐蚀形成粗糙面;第二步骤,催化通过化学药剂浸洗形成化学反应即为触媒作为架桥作用;第三步骤,形成导电层;通过化学镍还原镍金属,使其形成导电层,即令复合材上表面具有导电功效;第四步骤,形成强化层利用电极电镀处理,使放入处理溶液内的金属粉末集结包覆于复合材质上,即形成一质地紧密的金属强化层50。强化层所设金属粉末层最少设有一层,即为镀铜层,其后再设镀镍层,其镀镍层后可再设镀铬层、镀红铜、黑镍、青铜、K金或进行喷涂透明漆。故金属色泽可多变化并可多层金属叠设置,藉此可有效强化复合材强度。如图9所示,藉此中棒11的管棒材所设置弹复按压块243上、下顶止片45、46处的所设剖槽110外层藉此电极处理形成强化层50,可确切保护中棒11不因剖槽110破坏形成破裂纤丝状,且整体组设定位效果极佳并具有较佳抗压强度。藉此因中棒11或伞骨结构20的保护强化层50厚度、覆着密度可依需要以溶液浓度及处理时间多寡而调整,其包覆效果甚佳而形成表面光泽表面处理效果,且形成厚度恰可为耐刮、不易因弯折而断裂的强化层50。故如图10所示,加上强化层50后,将本技术的伞骨结构20稳固地向外撑开,因主伞骨22形成保护强化层50,故使主伞骨22韧性及抗风压效能大为提升,使主伞骨22不易折断、崩裂,可避免使用者手指遭到习用结构复合材热塑不完整所致外露纤丝穿透割伤,进而确保使用者的使用安全性;再者中棒11剖槽110处同样因经保护强化层50的形成,致使其原管棒破坏处得以再度受到强化保护,从而不致从该处断裂,整体组设定位效果极佳。其中,为达最基本色泽变化,伞具的中棒11者所设强化层亦可为真空电镀处理,金属强化层可为单一镀铜、镀镍、镀铬或多种金属层混合叠层合成,并可达到最基本防护防剌丝效果及表面色泽变化效果,远较习知复合材仅单一黑色或灰白色泽佳,可较具有经济效果。另外,本技术的伞骨结构20或中棒11可依所采用的复合材料的强度不同而热塑成型或热固成型,该复合材料可为碳纤维或玻璃纤维制成物或其混合物或其他可加热成形的复合材料。故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可有效确保使用者的使用安全性除使用者藉由按压滑动套24上按压块243使其推压固设于中棒11的下顶止片46,并向上推行滑动套24,使内置管241的剖槽2412可脱离上、下顶止片45、46局限,令整体使用时可确切避免使用者手指遭到上、下顶止片45、46割伤,其于中棒11剖槽110处因经强化层50处理而不易断裂或形成丝状穿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守仁
申请(专利权)人:秀裕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