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施工用的软体围堰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162034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施工用的围堰,特别涉及一种桥梁施工用的软体围堰,围堰的一侧为软体围护结构,其余三侧为隔水围护结构,软体围护结构包括固定部、防水布和沙袋,软体围护结构相邻的两侧隔水围护结构与固定部相对固定,防水布的一侧边与固定部固定,防水布的其余三边与沙袋连接在一起;当防水布处于工作状态时,防水布分为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与固定部贴合并且与固定部相邻的两个隔水围护结构密封,第二弯折部贴合固定部外侧的河底。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固定部为支撑、以防水布为隔水层形成简易的软体围堰,便于安装和拆卸软体围堰,同时所用的材料可重复利用且不会污染河流,施工过程中也不会破坏河床地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施工用的软体围堰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施工用的围堰,特别涉及一种桥梁施工用的软体围堰。
技术介绍
在城市桥梁水下施工的工程中,确保无水施工是保证工程质量及安全的关键,采用围堰来达到无水施工环境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目前常见的围堰结构为钢板桩围堰和土石围堰。钢板桩围堰的优点是强度高、容易打入坚硬土层,可在深水中施工;缺点是成本高,在钢板桩安装和拆除的过程中,由于机械振动容易对原河床地层产生影响。土石围堰的应用较多,主要用于浅水区域,但施工时不仅土源难以解决,而且拆除困难,清理不彻底容易污染环境。随着水土资源的越来越珍贵,对围堰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需要一种尽可能降低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围堰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桥梁施工用的软体围堰,达到了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和环境破坏程度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桥梁施工用的软体围堰,围堰的一侧为软体围护结构,其余三侧为隔水围护结构,软体围护结构包括固定部、防水布和沙袋,软体围护结构相邻的两侧隔水围护结构与固定部相对固定,防水布的一侧边与固定部固定,防水布的其余三边与沙袋连接在一起;当防水布处于工作状态时,防水布分为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与固定部贴合并且与固定部相邻的两个隔水围护结构密封,第二弯折部贴合固定部外侧的河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防水布设置完毕后,由于围堰内部处于无水的状态,在防水布外侧的河水的挤压作用下,第一弯折部完全贴合固定部,第二弯折部完全贴合河底,这样能够通过防水布防止河水从固定部的底部进入围堰;又由于固定部的支撑和固定作用以及隔水围堰结构的密封和固定作用,第一弯折部不会在河水的压力作用下发生太大的变形,保证了河水不会沿固定部的两侧进入围堰;在布置软体围堰的过程中,在拆除和安装过程中不会破坏河床地层,也没有使用较多的沙土,达到了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和环境破坏程度的效果。较佳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折角处压有沙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保证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折角处的防水布贴合河底,从而提高防水布防水的可靠性。较佳地,所述软体围堰适用于水深不超过3.5米的浅水区域。较佳地,所述软体围堰用于在桥台下方形成无水施工环境,远离软体围护结构一侧的隔水围护结构为河岸。较佳地,固定部包括多根木桩,木桩插打在河底,并且多根木桩均匀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木桩能够固定和支撑防水布。较佳地,防水布的长度大于围堰的长度,防水布的两端均超出软体围护结构两侧的隔水围护结构,当防水布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弯折部的两端分别弯折后与第一弯折部两端的隔水围护结构贴合并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防水布的两端与隔水围护结构固定后,能够降低防水布在水压作用下的变形程度,增大防水布与隔水围护结构的密封可靠性。一种软体围堰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固定部相对隔水围护结构固定;S2:将防水布的一个长边固定在固定部上,在防水布其余的三边与沙袋连接在一起;S3:将防水布弯折,使防水布的第一弯折部贴合固定部,防水布的第二弯折部平铺于河底;S4:将第一弯折部的两端分别与固定部两侧的隔水围护结构密封固定;S5:将围堰内的水抽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软体围堰的过程简单,在安装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太大影响。较佳地,在步骤S4和S5之间还包括步骤S41:将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之间的弯折处用沙袋压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沙袋将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的弯折处压实后,固定部底部的防水布能够紧贴河底,增大第二弯折部与河底的贴合程度,从而提高防水布防水的可靠性,防止河水从第二弯折部的下方进入围堰内。较佳地,在步骤S5中,将围堰内的水缓慢抽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围堰内的水抽干的过程中,防水布收到围堰外部河水的压力会逐渐增大,抽水速度较慢有利于防水布逐步受压变形达到合适的形状,适应时间更长,有助于提升软体围堰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以固定部为支撑、以防水布为隔水层形成简易的软体围堰,便于安装和拆卸软体围堰,同时所用的材料可重复利用且不会污染河流,施工过程中也不会破坏河床地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突出软体围护结构的侧视示意图。图中,1、固定部;11、木桩;2、防水布;21、第一弯折部;22、第二弯折部;3、沙袋;8、隔水围护结构;9、软体围护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一:一种桥梁施工用的软体围堰,围堰的一侧为软体围护结构9,其余三侧为隔水围护结构8,通过隔水围护结构8和软体围护结构9使围堰内形成无水的施工环境。隔水围护结构8可以为各种常见的围堰结构,如土石围堰结构、草木围堰结构、木板桩围堰结构、钢板桩围堰结构等等。另外,当所述软体围堰用于在桥台下方形成无水施工环境时,远离软体围护结构9一侧的隔水围护结构8为河岸。以下的实施例部分以用于在桥台下方形成无水施工环境的工况为例进行说明。软体围护结构9包括固定部1、防水布2和沙袋3,软体围护结构9相邻的两侧隔水围护结构8与固定部1相对固定,防水布2的一侧边与固定部1固定,防水布2的其余三边与沙袋3连接在一起。当软体围护结构9处于工作状态时,防水布2处于弯折状态,分为第一弯折部21和第二弯折部22,第一弯折部21与固定部1贴合,第一弯折部21与固定部1贴合并且与固定部1相邻的两个隔水围护结构8密封,沙袋3压在第二弯折部22上方,保证第二弯折部22贴合固定部1外侧的河底。这样,当围堰内为无水环境时,河水会从外部挤压防水布2,使防水布2贴合固定部1,通过防水布2与固定部1的贴合形成密封隔水的效果。固定部1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是网状的结构,可以是板状的结构,以能够支撑防水布2的功能为主。固定部1也可以不与隔水围护结构8固定,仅需要相对隔水围护结构8的位置不变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列举了固定部1的一种结构,包括多根木桩11,木桩11插打在河底,并且多根木桩11均匀设置,防水布2的一边与多根木桩11固定。为增大木桩11的支撑效果,还可以在木桩11与防水布2之间设置铁丝网。第一弯折部21的两端与隔水围护结构8的密封,并且最好固定。因为随着河水挤压防水布2,防水布2会产生变形而不再保持平整,若第一弯折部21的两端与隔水围护结构8不固定,则可能会因防水布2的变形而导致第一弯折部21脱离隔水围护结构8,从而造成漏水。为保证防水布2与隔水围护结构8固定的可靠性,防水布2的长度可大于围堰的长度,防水布2的两端均超出软体围护结构9两侧的隔水围护结构8,当防水布2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弯折部21的两端分别弯折后与第一弯折部21两端的隔水围护结构8贴合固定并密封。第一弯折部21与隔水围护结构8的固定密封方式有很多种,同时也和隔水围护结构8的类型有关,在本实施例中不再一一赘述。在施工过程中,弯折防水布2使第一弯折部21贴合固定部1、第二弯折部22贴合河底之后,第一弯折部21和第二弯折部22之间的折角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施工用的软体围堰,其特征在于,围堰的一侧为软体围护结构(9),其余三侧为隔水围护结构(8),软体围护结构(9)包括固定部(1)、防水布(2)和沙袋(3),软体围护结构(9)相邻的两侧隔水围护结构(8)与固定部(1)相对固定,防水布(2)的一侧边与固定部(1)固定,防水布(2)的其余三边与沙袋(3)连接在一起;当防水布(2)处于工作状态时,防水布(2)分为第一弯折部(21)和第二弯折部(22),第一弯折部(21)与固定部(1)贴合并且与固定部(1)相邻的两个隔水围护结构(8)密封,第二弯折部(22)贴合固定部(1)外侧的河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施工用的软体围堰,其特征在于,围堰的一侧为软体围护结构(9),其余三侧为隔水围护结构(8),软体围护结构(9)包括固定部(1)、防水布(2)和沙袋(3),软体围护结构(9)相邻的两侧隔水围护结构(8)与固定部(1)相对固定,防水布(2)的一侧边与固定部(1)固定,防水布(2)的其余三边与沙袋(3)连接在一起;当防水布(2)处于工作状态时,防水布(2)分为第一弯折部(21)和第二弯折部(22),第一弯折部(21)与固定部(1)贴合并且与固定部(1)相邻的两个隔水围护结构(8)密封,第二弯折部(22)贴合固定部(1)外侧的河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施工用的软体围堰,其特征在于,第一弯折部(21)和第二弯折部(22)的折角处压有沙袋(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施工用的软体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围堰适用于水深不超过3.5米的浅水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施工用的软体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围堰用于在桥台下方形成无水施工环境,远离软体围护结构(9)一侧的隔水围护结构(8)为河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施工用的软体围堰,其特征在于,固定部(1)包括多根木桩(11),木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源于壮冯艳龙钱育强杨德月杨浩朱备孟令爽张志艳李佳霖高广玉张金翠朱守泰刘佳王然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四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