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佳黛专利>正文

可结合于伞具的发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566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结合于伞具的发光器,该发光器可组装于伞具的顶端,主要包括:一上盖、一底座、一弹性装置及一发光组;其特征在于: 一上盖,该上盖设有一容置部,并于上盖一端外缘环设有一止挡环; 一底座,该底座一端面设有一凹槽,该凹槽的预设处设有一顶制部,且该凹槽的端缘环设有一肋环,并于该底座另一端面设有一固定部,该底座套设在该上盖一端外缘,并使上盖的止挡环藉由底座的肋环限位于凹槽中; 一弹性装置,设于该上盖与底座之间; 一发光组,设于该上盖的容置部中,该发光组包括:一套筒,该套筒一端具有一聚光部,并在套筒内设有一发光单元,且该发光单元电接于一供电部及一电源开关,而该电源开关与上述凹槽内的顶制部相互对应。(*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伞具的发光器,尤指一种可由使用者依其所需将发光器结合于伞具的顶端,并运用上盖作往复动作后启动发光组发光,不需要在伞具上另设导线及开关,即可达到发光警示功效的可结合于伞具的发光器。虽然,上述发光警示伞可使中空伞轴顶端的发光组发光,使伞具实现发光警示的功效,但是该发光警示伞以一中空伞轴为主体,而将供电组(电池)装设于握把部内,而导线穿过中空伞轴与发光组电接,且该发光组常态固定于伞具的顶端,因此,倘若该发光警示伞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常会因不慎使雨水由开关渗入握把部(因为雨伞在下雨天使用后,伞具的各部位仍有水分,并不可能将伞具保持完全干燥),使握把部内的供电组(电池)因水气之故而生锈氧化,导致开关及供电组的损坏再者,该导线穿设于中空伞轴内与发光组电接,若雨水渗入中空伞轴中,则会使导线与发光组及供电组的组接处产生锈蚀,容易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所以,倘若该伞具收藏或置放时,其顶端一旦因外力的碰撞,即会使该发光组折断,使该发光警示伞无法再发光,故习用的发光警示伞并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结合于伞具的发光器,其可运用上盖的往复运动而启动发光组发光,不需要在伞具上另设导线及开关,即可实现发光警示的功效。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可结合于伞具的发光器,该发光器可组装于伞具的顶端,主要包括一上盖、一底座、一弹性装置及一发光组;其特征在于一上盖,该上盖设有一容置部,并于上盖一端外缘环设有一止挡环;一底座,该底座一端面设有一凹槽,该凹槽的预设处设有一顶制部,且该凹槽的端缘环设有一肋环,并于该底座另一端面设有一固定部,该底座套设在该上盖一端外缘。并使上盖的止挡环藉由底座的肋环限位于凹槽中;一弹性装置,设于该上盖与底座之间;一发光组,设于该上盖的容置部中,该发光组包括一套筒,该套筒一端具有一聚光部,并在套筒内设有一发光单元,且该发光单元电接于一供电部及一电源开关,而该电源开关与上述凹槽内的顶制部相互对应。其中;所述上盖由可透光的材质制成。所述上盖止挡环的前端预设处设有一防水垫圈。所述套筒由一上套筒及一下套筒组成,且上套筒与下套筒分别由导电的金属材质制成。所述上、下套筒以螺接的方式组接。所述发光单元由一电路板及一电接于电路板的发光体所组成,且该电路板二端设有与发光体正、负极导通的导电部。所述发光单元的电路板上可另设一雨滴感测器及光敏电阻。所述供电部由一个以上的电池所组成,而与发光单元及电源开关呈电性连接状态。所述电源开关可为一按压式开关。本技术由于可将该发光器插设于原伞具上被拆下伞头的固定处,其外型与原伞具基本相同,当发光组被外力推移时,该电源开关即会因顶制部的抵压而呈开启(ON)或关闭(OFF)状态,导通或切断供电部向发光体所提供的电源,使其发光,由聚光部将光线通过上盖发射出去,或者,停止发光警示作用,因此,使用者可依其所需将发光器结合于原伞具的顶端,并利用弹性装置使上盖作往复运动,即可启动或关闭发光组,实现其发光警示的功效,而不需在伞具上另设导线及开关。当然本技术亦可于其电路板上设定发光体的发光状态(如闪烁发光或持续发光状态);该发光单元的电路板上,亦可同时设置一雨滴感测器及一光敏电阻,可使该发光器在突然下雨或天黑时,使用者不必按压上盖,即可自动启动发光组发光,达到安全可靠有效的功能。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装状态图。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侧视示意图。该上盖11由可透光材质制成,设有一容置部111,其一端外缘环设有一止挡环112,该上盖11止挡环112的前端预设处设有一防水垫圈113,以防止雨水渗入。该底座12一端面设有一凹槽121,该凹槽121的预设处设有一顶制部122,该凹槽121的端缘环设有一肋环123,该底座12另一端面设有一固定部124,该上盖11一端外缘套设于该底座12上,并使该上盖11的止挡环112,由该底座12的肋环123导入凹槽121内定位。该弹性装置2设于该上盖11与该底座12之间,使上盖11套设于底座12上后,该上盖可在该弹性装置2的作用下往复运动。该发光组3设于该上盖11的容置部111中,该发光组3包括一套筒31、一发光单元314、一供电部318及一电源开关319。该套筒31由一上套筒311及一下套筒312组成,且上套筒311与下套筒312由导电的金属材质所制成,上、下套筒311、312间以螺接方式组接,该套筒31一端设有一聚光部313,其内装设一发光单元314;该发光单元314由一电路板315及一电接于电路板315的发光体316所组成,该电路板315的二端具有与发光体316正、负极导通的导电部317、317A。该发光单元314电接于一供电部318及一电源开关319,该电源开关319可为一按压式开关,且该电源开关319对应抵压于该底座12之凹槽121内的顶制部122上,该供电部318由一个以上的电池所组成,并电接于电源开关319,该电路板315二端之一的导电部317电接于由导电金属材质制成的上套筒311,而另一导电部317A电接于供电部318以形成导通回路。参见图3-6,当使用时,仅须将原伞具4上的伞头4 1拆下来,将该发光器1底座12一端面的固定部124插设于原伞具4上被拆下伞头41的固定处411,当本发光器1组装完成之后,其外型与原伞具4基本相同(如图4所示),并不破坏原伞具4的任何主要结构。当使用者欲使该发光器1发光时,仅须对上盖11施以一向内推动的适当外力,该上盖11即会在该弹性装置2作用下,先被内推后再往外顶出,形成一往复运动。当上盖11被适当外力向内推动时,该上盖11容置部111内面即会抵压发光组3的套筒31一端所设的聚光部313,使发光组3被直线推往底座12方向,且由于该发光组3的电源开关319对应抵压于底座12之凹槽121的顶制部122上,因此,当发光组3被外力推移时,该电源开关319即会因顶制部122的抵压而呈开启(ON)状态,导通供电部318,向发光体316提供电源使其发光,而聚光部313将光线由上盖11发射出去。当使用者欲关闭发光组3的电源开关319时,仅须对上盖11施以一向内推动的适当外力,使该电源开关319再次被底座12之凹槽121的顶制部122抵压,即可切断供电部318向发光体316提供电源,使发光组3呈关闭(OFF)状态,即可关闭该发光器1。因此,使用者可依其所需将发光器1结合于原伞具4的顶端,并利用弹性装置2使上盖11作往复运动,即可启动或关闭发光组3,以实现其发光警示的功效,而不需在伞具4上另设导线及开关。当然本技术亦可在其电路板315上设定发光体316的发光状态(如闪烁发光或持续发光状态)。参见图7,该发光单元314的电路板315上,亦可同时设置一雨滴感测器5及一光敏电阻6,可使该发光器1在突然下雨或天黑时,使用者不必按压上盖11,即可自动启动发光组3发光,使本技术的运用范围更加广泛。以上说明,可使熟知本项技艺者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本技术确实可达到前述之目的,但其仅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以此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在不脱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佳黛
申请(专利权)人:赖佳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