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译码方法及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1915053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编码、译码方法及设备。该编码方法包括:发送端获取待编码的数据对应的polar编码后的数据长度;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编码后的数据长度和预设阈值,将所述待编码数据分成至少一段编码块;所述发送端对各所述编码块进行polar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传输至接收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避免了过多的分段引入的数据传输性能损失的问题。

Coding and decoding methods and equipment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ding and decoding method and an equipment. The coding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sender obtains the polar encoded data length corresponding to the data to be encoded; the sender divides the encoded data into at least one coding block according to the encoded data length and the preset threshold; the sender carries out polar coding of the coded blocks and encodes the number of coded blocks; It is transmitted to the receiving end.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avoids the problem of loss of data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caused by too many seg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编码、译码方法及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技术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编码、译码方法及设备。
技术介绍
在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系统的Turbo编码处理过程中,传输块(TransportBlock,TB)长度一旦超过Turbo编码器的最大输入比特长度(即Turbo码的最大交织器大小),就需要将TB块分割成若干较短的码块,使得每个码块的长度能够符合最大交织器的大小,从而完成每个码块的编码处理。其中,该码块中添加有循环冗余校验(CyclicRedundancyCheck,CRC)和填充比特。在码块分段过程中,所有的填充比特总是添加在第一个码块的起始位置。由于Turbo码的交织器的限制,使得大量的Turbo码不得不分成多个码段,造成不必要的性能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编码、译码方法及设备,避免了过多的分段引入的数据传输性能损失的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编码方法,包括:发送端获取待编码的数据对应的polar编码后的数据长度,该待编码的数据可以为传输块TB,该传输块中包括了TB级的CRC码;发送端根据所述编码后的数据长度和预设阈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端获取待编码数据以及所述待编码数据对应的极化polar编码后的数据长度SA;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SA是否大于预设阈值Z将待编码数据分成C段编码块其中C为分段数量,C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若SA<Z,则所述C=1;或者若SA>Z,则所述C大于或等于2;所述发送端对所述C段编码块中的每一段编码块进行polar编码,并发送编码后的数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端获取待编码数据以及所述待编码数据对应的极化polar编码后的数据长度SA;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SA是否大于预设阈值Z将待编码数据分成C段编码块其中C为分段数量,C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若SA<Z,则所述C=1;或者若SA>Z,则所述C大于或等于2;所述发送端对所述C段编码块中的每一段编码块进行polar编码,并发送编码后的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待编码数据分成C段编码块,包括:所述发送端通过如下公式一得到分段数量:其中为向上取整操作。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段编码块中,包括C+段第一类编码块和C-段第二类编码块,其中C=C++C-,所述第一类编码块编码前的长度为K+,所述第二类编码块编码前的长度为K-,所述K-=K+-P,所述P大于或等于1,其中0≤C+≤C,0≤C-≤C。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编码块编码前的长度K+是根据编码块中的校验信息的长度、所述待编码的数据长度以及所述分段数量确定的。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编码块编码前的长度K+通过如下公式二确定:其中,所述STB为待编码的数据长度,所述lCB为编码块中的校验信息的长度,为向上取整操作。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获取待编码的数据对应的polar编码后的数据长度,包括:所述发送端根据对所述待编码数据进行polar编码的速率匹配处理过程,得到所述编码后的数据长度。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将所述待编码数据分成C段编码块后,对所述C段编码块中的每一段编码块进行循环冗余校验。8.一种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端在获取到待译码的数据后,获取所述待译码的数据长度SB;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SB是否大于预设阈值Z将待译码的数据分成C段译码块,其中C为分段数量,C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若SB<Z,则所述C=1;或者若SB>Z,则所述C大于或等于2;所述接收端对所述C段译码块中的每一段译码块进行polar译码,得到译码后的数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待译码的数据分成C段译码块,包括:所述接收端通过如下公式四得到分段数量:其中为向上取整操作。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段译码块中,包括C+段第一类译码块和C-段第二类译码块,其中C=C++C-,所述第一类译码块译码后的长度为K+,所述第二类译码块译码后的长度为K-,所述K-=K+-P,所述P大于或等于1,且所述P为奇数,其中0≤C+≤C,0≤C-≤C。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译码块译码后的长度K+是根据译码块中的校验信息的长度、译码后的数据长度以及所述分段数量确定的。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译码块译码后的长度K+通过如下公式五确定:其中,所述STB为译码后的数据长度,所述lCB为译码块中的校验信息的长度,为向上取整操作。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待译码的数据长度,包括:所述接收端根据调制与编码策略及时-频资源,得到所述待译码的数据长度。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段译码块中的每一段译码块均包括循环冗余校验信息。15.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悦杜颖钢李榕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