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榆林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4717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包括开设于顶层用于均匀聚光的折面形抛物柱聚光器,背反射层开设在电池组件的底部,由于组件内部的砷化镓矩形光栅层和矩形光栅吸收层的作用,太阳光在组件内部可以发生多次反射和衍射,增加了光在吸收层的作用时间和距离,增强了吸收层对光的吸收率。

A photovoltaic module for solar cell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olar cell photovoltaic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 folded parabolic cylinder concentrator for uniform light gathering at the top layer and a back reflection layer at the bottom of the battery module. Radiation and diffraction increase the acting time and distance of light in the absorption layer, and enhance the absorption of light in the absorption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
,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太阳能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它的开发和应用大大节省了化石能源,解决了传统能源带来的污染和危害。传统太阳能电池板当太阳光照射在其上时,光线分散,不够集中,使焦斑能量在接收器表面分布不均匀,从而使其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低下。制约太阳能电池发展的最大因素是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率,目前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光子流失,而造成光子流失的主要原因一是太阳能电池吸收层的材料对光的吸收率较小,二是吸收层本身的结构不利于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普通薄膜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其对长波长光的吸收能力比较小,长波长的光被充分吸收需要传输的距离远大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厚度。当前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普遍较低,而且转换效率的理论值都是在理想状况下得到的,而太阳能电池在光电转换过程中,由于存在各种附加的能量损失,实际效率比理论极限效率更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背反射层、光栅吸收层、光栅层、ITO层、金属网和折面形抛物柱聚光器,背反射层和光栅吸收层处侧面齐平,光栅层和光栅吸收层的填充因子不同,光栅层和光栅吸收层的周期相同。进一步的,背反射层包括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二氧化硅层,相邻的二氧化硅层之间填充有硅层。进一步的,背反射层上方覆盖有一层透明玻璃。进一步的,折面形抛物柱聚光器厚度为0.2mm~0.55mm,且入射光线与折面形抛物柱聚光器顶面法线的夹角等于出射光线与折面形抛物柱聚光器底面法线的夹角。进一步的,光栅层和光栅吸收层的周期均为400nm。进一步的,光栅层和光栅吸收层均为矩形,光栅层叠合在光栅吸收层的中心线上。进一步的,光栅层层的填充因子f1为0.1,光栅吸收层的填充因子f2为0.45。进一步的,光栅层包括若干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光栅,相邻的光栅之间间距为220nm~222nm。进一步的,光栅层相邻的光栅之间间距为221nm。进一步的,光栅层和光栅吸收层的光栅刻槽深度相等,均为320n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在顶层设置了均匀聚光的折面形抛物柱聚光器,提高了对光能的利用效率;内部设置了双层矩形及双填充因子光栅结构,由于光栅层和光栅吸收层的作用,太阳光在组件内部的上下层光栅间可以发生多次反射和衍射,增加了光在吸收层的作用时间和距离,增强了吸收层对光的吸收率。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光栅吸收层正下方的背反射层,背反射层包括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二氧化硅层,相邻的二氧化硅层之间填充有硅层,可对光子进行充分反射,大幅提高了吸收层对光的吸收率。进一步的,背反射层上方覆盖有一层透明玻璃,透明玻璃层会将光线反射入光栅层和光栅吸收层进行再次吸收,而透射出玻璃层的光线会由二氧化硅层和硅层进行吸收,提高光伏组件的光能利用效率。进一步的,折面形抛物柱聚光器厚度为0.2mm~0.55mm,且入射光线与折面形抛物柱聚光器顶面法线的夹角等于出射光线与折面形抛物柱聚光器底面法线的夹角,使透过聚光镜的光通量损失最小。进一步的,光栅层和光栅吸收层的周期均为400nm,将双层光栅结构设置为此周期可以使得光子在光栅区域与吸收材料进行有效的接触作用,使光子能充分被吸收,进而转化为电子。进一步的,光栅层和光栅吸收层均为矩形,光栅层叠合在光栅吸收层的中心线上,矩形光栅便于制作,二是矩形光栅便于上下两层进行稳定的叠合,而且将光栅结构设置成矩形更能对光能进行充分吸收。进一步的,矩形光栅层中含有金纳米颗粒或银纳米颗粒,金纳米颗粒或银纳米颗粒可以使介质的接触面产生表面等离子体效应。通过金属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对入射光进行捕获,使得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场增强,使光聚集,激发半导体介质中产生电子-空穴对,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中的半导体材料对入射光的吸收作用。进一步的,光栅层相邻的光栅之间间距为221nm,此时吸收率最佳。进一步的,光栅层和光栅吸收层的光栅刻槽深度相等,均为320nm,光栅结构对光能的吸收率达到峰值,可以实现对光能的最大化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折面形抛物柱聚光器;2、金属网;3、ITO层;4、光栅层;5、光栅吸收层;6、背反射层,7、透明玻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一种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背反射层6、光栅吸收层5、砷化镓矩形光栅层4、ITO层3、金属网2和折面形抛物柱聚光器1,背反射层6和光栅吸收层5处侧面齐平。新型太阳能电池光伏单元组件长、宽,整体高度都为2000nm~2020nm,使用时需要多单元组件组合使用。单元组件内部的光栅层4和光栅吸收层5均采用砷化镓半导体材料,且光栅层4和光栅吸收层5均为矩形,由于光栅4和光栅吸收层5的作用,太阳光在光栅层4和光栅吸收层5可以发生多次反射和衍射,增加了光在吸收层的作用时间和距离,增强了吸收层对光的吸收率。光栅层4的周期T设置为400nm,和光栅吸收层5的周期相同。这是通过不断模拟和优化得出最优结构参数,将双层光栅结构设置为此周期可以使得光子在光栅区域与吸收材料进行有效的接触作用,使光子能充分被吸收,进而转化为电子。光栅层4的填充因子(填充因子为光栅结构具有最大输出功率时的电流和电压的乘积与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乘积的比值)f1为0.15,厚度为f1*T=60nm,光栅吸收层5的填充因子f2为0.45,长度为f2*T=180nm,光栅的厚度和长度都是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的经验公式算出的。光栅层4需要叠合在5的中心线上,所以光栅吸收层5需要和光栅层4具有相同的周期,才便于相互叠合,并用导电金属夹套进行固定。导电金属夹套是一层很薄的金属膜,由于导电金属夹套包覆在整个单元组件的最外层,所以在图1中没有体现。光栅层4和光栅吸收层5的高度即光栅刻槽深度h1,h2相等,均为320nm。当刻槽深度在180nm~320nm时,随着刻槽的不断加深,光栅结构对长波长光线的吸收范围不断扩宽,整体的吸收率逐步增大。而当刻槽深度在320nm~460nm时,随着刻槽深度的再次加大,光栅结构对长波长的吸收又开始减弱,所以当刻槽深度为320nm时,光栅结构对光能的吸收率有一个峰值,达到了90%左右,将光栅刻槽深度h1,h2都设置为320nm,可以实现对光能的最大化利用。光栅层4包括若干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光栅,相邻的光栅之间间距为220nm~222nm。光栅间距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光线在光栅结构内部的反射,导致吸收率不升反降,实验表明将光栅间隔范围界定在220nm~222nm最为合适,取居中值221nm最佳,有利于光子在光栅结构中传输和吸收。光栅层4使介质的接触面产生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增强太阳能电池对可见光波段的平均吸收效率,光栅吸收层5专门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背反射层(6)、光栅吸收层(5)、光栅层(4)、ITO层(3)、金属网(2)和折面形抛物柱聚光器(1),背反射层(6)和光栅吸收层(5)处侧面齐平,光栅层(4)和光栅吸收层(5)的填充因子不同,光栅层(4)和光栅吸收层(5)的周期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背反射层(6)、光栅吸收层(5)、光栅层(4)、ITO层(3)、金属网(2)和折面形抛物柱聚光器(1),背反射层(6)和光栅吸收层(5)处侧面齐平,光栅层(4)和光栅吸收层(5)的填充因子不同,光栅层(4)和光栅吸收层(5)的周期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背反射层(6)包括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二氧化硅层,相邻的二氧化硅层之间填充有硅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背反射层(6)上方覆盖有一层透明玻璃(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折面形抛物柱聚光器(1)厚度为0.2mm~0.55mm,且入射光线与折面形抛物柱聚光器(1)顶面法线的夹角等于出射光线与折面形抛物柱聚光器(1)底面法线的夹角。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战辉陈娟刘田雨
申请(专利权)人:榆林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