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阳专利>正文

一种重组竹复合板及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14542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组竹复合板,包括面板、中芯板、底板,面板包括平行布置的竹丝,底板包括平行拼接的第二竹条,中芯板包括平行拼接的第一竹条;竹丝由竹中段的材料制作,第二竹条由竹中段的竹青部分制作;第一竹条包括由竹梢段的材料制作的竹梢条和由竹根段的材料制作的竹根条;还公开了一种重组竹复合板加工方法,将竹中段的中间层与竹青层分别制作成面板和底板,将竹梢段或者竹根段制作成中芯板,再复合成完整的复合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弃用的竹根部与竹梢部,以及竹中段的竹青运用在重组竹复合板中,充分提高竹材利用率,节省原料成本,并且合理、巧妙地布局与加工,提高重组竹的结构强度与稳定性。

A reconstituted bamboo composite board and its process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ecombinant bamboo composite board, which comprises a panel, a middle core board and a bottom board. The panel comprises parallel bamboo wires. The bottom board comprises a second bamboo strip with parallel splicing, and the middle core board comprises a first bamboo strip with parallel splicing. The strip comprises a bamboo shoot made of a bamboo shoot section material and a bamboo root section material; a processing method for a recombinant bamboo composite board is also disclosed, in which the middle layer of the bamboo shoot and the bamboo green layer are respectively made into a panel and a bottom plate, and the bamboo shoot section or the bamboo root section are made into a middle core board, and then composite into a complete composite board. The abandoned bamboo root, the bamboo tip and the bamboo green in the middle section are used in the recombinant bamboo composite board, which can fully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bamboo timber, save the cost of raw materials, and reasonably and skillfully arrange and process, so as to improve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and stability of the recombinant bambo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组竹复合板及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竹材质的家装用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重组竹复合板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重组竹又称重竹,是一种将竹材重新组织并加以强化成型的一种竹质新材料,也就是将竹材加工成长条状竹篾、竹丝或碾碎成竹丝束,经干燥后浸胶,再干燥到要求含水率,然后铺放在模具中,经高温高压热固化而成的型材。重组竹是重组材料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增加优质板材的供应量,有效缓解人们对优质木材,特别是硬木的需求。一根完整的竹子往往可以分为竹根段,竹中段,竹梢段三部分,现有的重组竹通常仅仅截取竹中段作为其原料,原因在于:大多竹子的竹根段会发生变质,会有虫蛀斑、发黑等缺点,且竹根段的竹节密度大,若用在重组竹中会使表面看到密密麻麻的竹节斑;而在竹梢段,每连续的三节中有一节就有水路条(覆盖该节竹子的凹陷部分,且有两条),用在重组竹中会导致剖切表面有污点,而去除水路条部分会导致竹梢段可利用长度偏短,处理麻烦,效率低,也不适合用在重组材中。被弃用的竹根段和竹梢段通常只会成为废料,作为燃料简单处理掉,甚是浪费和可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组竹复合板及加工方法,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将弃用的竹根部与竹梢部,以及竹中段的竹青运用在重组竹复合板中,充分提高竹材利用率,节省原料成本,并且合理、巧妙地布局与加工,提高重组竹的结构强度与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重组竹复合板,包括面板、中芯板、底板,所述面板包括平行布置的竹丝,所述底板包括平行拼接的第二竹条,所述中芯板包括平行拼接的第一竹条;所述竹丝由竹中段的材料制作,所述第二竹条由竹中段的竹青部分制作;所述第一竹条包括由竹梢段的材料制作的竹梢条。竹梢段材料尺寸小,壁薄,且含有大量水路条,处理繁琐,强度低,不适合作为重组竹制作的原料,在这里,我们将水路条打平,将竹梢段的材料以侧压方式热压,作为复合板的中芯板,竹梢段材料本身的缺陷被隐藏在复合板内部,不影响产品外观,既利用了废料,减少了成本,并且侧压形成的中芯板刚度有保障,弥补竹梢段材料本身刚度小,支撑性差的弱点,大幅增加了产品的结构稳定性和侧向强度。竹青部位的材料,纤维密度最高,疏水性好,将其作为复合板的底板,使得产品防水性好,作为面板和中芯板的基底强度大,并大幅增加产品的纵向强度。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竹条包括由竹根段的材料制作的竹根条。竹根部材料质地不稳定,会有虫蛀斑、发黑等缺点,且竹根段的竹节密度大,若用在重组竹中会使表面看到密密麻麻的竹节斑,在这里,我们将竹根部的材料以水平拼压方式热压,作为复合板的中芯板,竹根段材料本身的缺陷被隐藏在复合板内部,不影响产品外观,竹根部本身结构细密,强度有保障,再经过水平拼压,大幅增加了产品的支撑力和纵向结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竹丝的布置纹路与所述第一竹条的拼接纹路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竹条的拼接纹路与所述第二竹条的拼接纹路相互垂直。由此,面板、中芯板、底板相互的纹路各自交错,能充分发挥每个板的纵向强度,大大增加了复合板的支撑力和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竹纤维特性的原因,竹拼板在垂直于竹纤维的方向的吸水膨胀率远远大于顺着竹纤维方向的吸水膨胀率。面板、中芯板、底板纵横交错压合,使得各板在其吸水膨胀率高的部位都有相邻板的吸水膨胀率低的部位加以牵制和约束,使复合板整体的吸水膨胀率大幅减小,大大增加产品的稳定性;并且使用粘结强度大的胶将面板、中芯板、底板胶粘复合成一个整体,提高了产品边缘的抗变形能力。一种重组竹复合板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取竹材的竹中段,洗净、干燥,去内表面的苦黄,将剩余的材料剖切分层,得到外侧的竹青层和内侧的中间层;将中间层破成竹丝,进行蒸煮、烘干、浸胶、模压而成方料,经固化脱模后,将方料剖切成薄板,用作面板;第二步、取竹材的竹梢段,洗净、干燥,用破竹机将其切分成大小均匀、长度一致的竹梢条,经蒸煮或碳化,干燥后表面涂胶,热压拼接成宽板,用作中芯板;第三步、将第一步处理中获得的竹青层,沿厚度方向切分,得到每条都具有竹青表面的竹青条,经蒸煮,烘干,热压拼接成宽板,用作底板;第四步、将上述步骤中获得的面板、中芯板、底板经平衡窑内去水平衡后,用压机复压成一体,得到重组竹复合板。竹梢段一般只能作为废料,我们不做去黄去竹青等多余处理,直接切分成竹梢条,热压后作为中芯板使用在复合板上,既大大增加了竹材的利用率,节省了原料成本,处理简单又方便,不影响产品外观,节省了制作环节的成本,并且保证产品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将竹子质地最均匀,质量最稳定的竹中段的竹青层分出来作为复合板的底板,处理时将竹青部分沿厚度方向切分,使得每根竹青条都具有竹青表面,充分发挥其纤维密度最高,不易吸收水的特点,使产品防水性好,强度大,减少材料浪费,并且以竹中段的中间层为原料的面板与竹青层为原料的底板在原材料处理时长度就保持一致,方便统一尺寸和规格。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步换用竹材的竹根段,洗净、干燥,用破竹机将其切分成大小均匀、长度一致的竹根条,经蒸煮或碳化,干燥后表面涂胶,热压拼接成宽板,用作中芯板。竹根段一般也只能作为废料,在使用竹根段材料制作复合板中芯板时,与采用竹梢段作为中芯板材料相同地,不做去黄去竹青等多余处理,直接切分成竹根,热压成为中芯板,大大增加竹材利用率,节约成本,也不影响产品外观。作为优选,第一步中,所述竹青层厚度在2.5~3.5mm之间,所述中间层的厚度在3~6mm之间;所述方料的宽度在300mm以内,长度在1m~3m之间,厚度在50mm~150mm之间;所述薄板的厚度在2mm~5mm之间。竹材中,纤维密度最大的部分在竹材外表面往里,厚度2~3mm的区域,将该部分分出,作为底板,使复合板具有坚实稳定的结构基础。作为优选,第二步中,所述竹梢条的长度在800mm~1200mm之间,宽度在9mm~11mm之间,厚度在2mm~5mm之间;所述竹根条的长度在800mm~1200mm之间,厚度在6mm~8mm之间,宽度在10mm~15mm之间。作为优选,第三步中,所述竹青条的宽度在7mm~20mm之间,厚度在1.5mm~3mm之间,长度与所述薄板的长度一致;所述底板上的各所述竹青条的竹青表面在同一面上,竹青表面所在面形成所述重组竹复合板底面。竹青表面的疏水能力最强,将地板的竹青表面所在面作为复合板的底面可以大大增加产品底部的防水性能。方料的宽度在300mm以内是为了方便复合板作为地板使用。除此之外,面板采用2m长的方料拼接成1m宽,中芯板采用1m长的竹梢条或者竹根条,拼接成2m宽;底板采用2m长的竹青条拼接成1m宽;三者依次纵横交叉压合,可制成标准板材,用于各种柜子的制作。作为优选,所述竹梢条采用侧压方式拼接;一竹梢条的外表面与相邻竹梢条的内表面相向抵接,相邻所述竹梢条的生长方向相反。从而使相邻的竹梢条在压制后相互作用抵消应力,使中芯板在水平的各个方向都没有内应力,能防止拼接完成的板发生变形,结构稳定,竹梢条个体单薄,竖向立放进行侧压,能大大提高中芯板的结构强度,并决定和方便的调整复合板的厚度。作为优选,所述竹根条采用水平拼压方式拼接;一竹根条的外表面与相邻竹根条的内表面横向同侧抵接,相邻所述竹根条的生长方向相反。从而使相邻的竹根条相互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组竹复合板,包括面板(10)、中芯板(20)、底板(30),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包括平行布置的竹丝(1),所述底板包括平行拼接的第二竹条(3),所述中芯板包括平行拼接的第一竹条;所述竹丝由竹中段的材料制作,所述第二竹条由竹中段的竹青部分制作;所述第一竹条包括由竹梢段的材料制作的竹梢条(2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组竹复合板,包括面板(10)、中芯板(20)、底板(30),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包括平行布置的竹丝(1),所述底板包括平行拼接的第二竹条(3),所述中芯板包括平行拼接的第一竹条;所述竹丝由竹中段的材料制作,所述第二竹条由竹中段的竹青部分制作;所述第一竹条包括由竹梢段的材料制作的竹梢条(2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组竹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竹条包括由竹根段的材料制作的竹根条(2B)。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重组竹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竹丝的布置纹路与所述第一竹条的拼接纹路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竹条的拼接纹路与所述第二竹条的拼接纹路相互垂直。4.一种重组竹复合板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取竹材的竹中段,洗净、干燥,去内表面的苦黄,将剩余的材料剖切分层,得到外侧的竹青层和内侧的中间层;将中间层破成竹丝,进行蒸煮、烘干、浸胶、模压而成方料,经固化脱模后,将方料剖切成薄板,用作面板;第二步、取竹材的竹梢段,洗净、干燥,用破竹机将其切分成大小均匀、长度一致的竹梢条,经蒸煮或碳化,干燥后表面涂胶,热压拼接成宽板,用作中芯板;第三步、将第一步处理中获得的竹青层,沿厚度方向切分,得到每条都具有竹青表面的竹青条,经蒸煮,烘干,热压拼接成宽板,用作底板;第四步、将上述步骤中获得的面板、中芯板、底板经平衡窑内去水平衡后,用压机复压成一体,得到重组竹复合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重组竹复合板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
申请(专利权)人:李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