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挤出机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4207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挤出机搅拌装置,它包括动力装置、搅拌装置和移动装置,搅拌棒通过法兰与伺服电机转轴连接,通过伺服电机带动搅拌棒转动,搅拌省时省力,效率高;通过三个液压缸及连接杆的配合来控制支架的位置从而达到控制搅拌棒的上下移动、前后移动和转动,操作更方便;搅拌棒设有搅拌叶片,提高搅拌效率,搅拌更均匀,提高成材率。克服了搅拌耗时耗力,效率低,搅拌不均匀,成材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搅拌省时省力,生产效率高,搅拌均匀,提高成材率的特点。

An agitator for extrud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ixing device of an extruder, which comprises a power device, a mixing device and a moving device. The mix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rotating shaft of a servo motor through a flange, and the mixing rod is driven by a servo motor. The mixing time and labor are saved and the efficiency is high; the position of the support is controlled by the coordination of three hydraulic cylinders and connecting rods. The stirring bar is equipped with stirring blades, which can improve the stirring efficiency, even stirring and increase the yield. The utility model overcomes the problems of stirring tim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low efficiency, uneven stirring and low yiel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time-saving and labor-saving agitation,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uniform agitation and high y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挤出机搅拌装置
本技术属于搅拌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挤出机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石墨烯复合线材制备过程中,将球磨后的粉末手工搅拌至挤出机的料斗中,经过螺杆熔融混炼后挤出,冷却后制得线材。在此过程中,手工搅拌耗时耗力,效率低,且搅拌不均匀,由于粉末的拱桥效应,导致粉末输送不均匀,挤出时收缩较大,线材挤出不连续,经过冷却后线径不一,成材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挤出机搅拌装置,该产品搅拌省时省力,生产效率高,搅拌均匀,提高成材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挤出机搅拌装置,它包括动力装置、搅拌装置和移动装置,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伺服电机、法兰、固定圈和支架,伺服电机的转轴通过平键与法兰连接,机身与固定圈连接固定,固定圈通过螺栓与支架连接;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料斗和搅拌棒,搅拌棒顶部通过法兰与伺服电机连接,底部设有搅拌叶片并置于料斗中;所述的移动装置包括前后向液压缸、上下向液压缸、转动向液压缸和多个连接杆,三个液压缸通过连接杆相连接,连接杆末端与支架连接。所述的料斗上部为中空倒锥体,下部为圆柱筒;所述的搅拌叶片外形与料斗截面形状相匹配,并且位于料斗倒锥体部分的搅拌叶片边缘距料斗内壁的垂直距离为0.8mm。所述的搅拌叶片在搅拌棒上成轴向90°分布。所述的搅拌棒顶部设置与平键相匹配的键槽。一种挤出机搅拌装置,它包括动力装置、搅拌装置和移动装置,动力装置包括伺服电机、法兰、固定圈和支架,伺服电机的转轴通过平键与法兰连接,机身与固定圈连接固定,固定圈通过螺栓与支架连接;搅拌装置包括料斗和搅拌棒,搅拌棒顶部通过法兰与伺服电机连接,底部设有搅拌叶片并置于料斗中;移动装置包括前后向液压缸、上下向液压缸、转动向液压缸和多个连接杆,三个液压缸通过连接杆相连接,连接杆末端与支架连接。搅拌棒通过法兰与伺服电机转轴连接,通过伺服电机带动搅拌棒转动,搅拌省时省力,效率高;通过三个液压缸及连接杆的配合来控制支架的位置从而达到控制搅拌棒的上下移动、前后移动和转动,操作更方便;搅拌棒设有搅拌叶片,提高搅拌效率,搅拌更均匀,提高成材率。在优选的方案中,料斗上部为中空倒锥体,下部为圆柱筒;搅拌叶片外形与料斗截面形状相匹配,并且位于料斗倒锥体部分的搅拌叶片边缘距料斗内壁的垂直距离为0.8mm。使粉末更多的落入挤出机中。在优选的方案中,搅拌叶片在搅拌棒上成轴向90°分布。便于充分搅拌粉末。在优选的方案中,搅拌棒顶部设置与平键相匹配的键槽。方便固定平键并与伺服电机转轴同转速转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挤出机搅拌装置,它包括动力装置、搅拌装置和移动装置,搅拌棒通过法兰与伺服电机转轴连接,通过伺服电机带动搅拌棒转动,搅拌省时省力,效率高;通过三个液压缸及连接杆的配合来控制支架的位置从而达到控制搅拌棒的上下移动、前后移动和转动,操作更方便;搅拌棒设有搅拌叶片,提高搅拌效率,搅拌更均匀,提高成材率。克服了搅拌耗时耗力,效率低,搅拌不均匀,成材率低的问题。本技术具有搅拌省时省力,生产效率高,搅拌均匀,提高成材率的特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伺服电机1,法兰2,固定圈3,支架4,料斗5,搅拌棒6,搅拌叶片61,前后向液压缸7,上下向液压缸8,转动向液压缸9,连接杆10,平键11,摆动台12。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中,一种挤出机搅拌装置,它包括动力装置、搅拌装置和移动装置,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伺服电机1、法兰2、固定圈3和支架4,伺服电机1的转轴通过平键11与法兰2连接,机身与固定圈3连接固定,固定圈3通过螺栓与支架4连接;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料斗5和搅拌棒6,搅拌棒6顶部通过法兰2与伺服电机1连接,底部设有搅拌叶片61并置于料斗5中;所述的移动装置包括前后向液压缸7、上下向液压缸8、转动向液压缸9和多个连接杆10,三个液压缸通过连接杆10相连接,连接杆10末端与支架4连接。搅拌棒6通过法兰2与伺服电机1转轴连接,通过伺服电机1带动搅拌棒6转动,搅拌省时省力,效率高;通过三个液压缸及连接杆10的配合来控制支架4的位置从而达到控制搅拌棒6的上下移动、前后移动和转动,操作更方便;搅拌棒6设有搅拌叶片61,提高搅拌效率,搅拌更均匀,提高成材率。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料斗5上部为中空倒锥体,下部为圆柱筒;所述的搅拌叶片61外形与料斗5截面形状相匹配,并且位于料斗5倒锥体部分的搅拌叶片61边缘距料斗5内壁的垂直距离为0.8mm。使粉末更多的落入挤出机中。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搅拌叶片61在搅拌棒6上成轴向90°分布。便于充分搅拌粉末。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搅拌棒6顶部设置与平键11相匹配的键槽。方便固定平键11并与伺服电机1转轴同转速转动。如上所述的一种挤出机搅拌装置,操作时,首先通过移动装置将搅拌棒6移动到料斗5中。具体操作为,操控转动向液压缸9可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摆动台12从而带动上面的整个搅拌装置转动,操控上下向液压缸8的收缩与推出带动大手臂的连接杆10在上下方位上进行摆动从而带动整个搅拌装置上下移动,操控前后向液压缸7的收缩与推出带动小手臂的连接杆10在前后方位上的摆动从而带动整个搅拌装置前后移动。通过以上操作将搅拌棒6移动到料斗5中后,开启伺服电机1,搅拌棒6通过与法兰2和平键11的配合连接与伺服电机1转轴同步转动,通过搅拌棒6设有的搅拌叶片61的搅拌下使粉末在料斗5中充分混合,搅拌均匀,提高了实验效率,节省人力和时间。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技术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挤出机搅拌装置,它包括动力装置、搅拌装置和移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伺服电机(1)、法兰(2)、固定圈(3)和支架(4),伺服电机(1)的转轴通过平键(11)与法兰(2)连接,机身与固定圈(3)连接固定,固定圈(3)通过螺栓与支架(4)连接;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料斗(5)和搅拌棒(6),搅拌棒(6)顶部通过法兰(2)与伺服电机(1)连接,底部设有搅拌叶片(61)并置于料斗(5)中;所述的移动装置包括前后向液压缸(7)、上下向液压缸(8)、转动向液压缸(9)和多个连接杆(10),三个液压缸通过连接杆(10)相连接,连接杆(10)末端与支架(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出机搅拌装置,它包括动力装置、搅拌装置和移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伺服电机(1)、法兰(2)、固定圈(3)和支架(4),伺服电机(1)的转轴通过平键(11)与法兰(2)连接,机身与固定圈(3)连接固定,固定圈(3)通过螺栓与支架(4)连接;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料斗(5)和搅拌棒(6),搅拌棒(6)顶部通过法兰(2)与伺服电机(1)连接,底部设有搅拌叶片(61)并置于料斗(5)中;所述的移动装置包括前后向液压缸(7)、上下向液压缸(8)、转动向液压缸(9)和多个连接杆(10),三个液压缸通过连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彭建辉王俊钟纪红王道李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