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死角引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3768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死角引光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位于室内的墙体和开设在墙体内用于放置展品的展览腔,还包括用于将室外光线导入室内的导光件、用于将导入的光线反射至展览腔内的反光装置,能够通过将室外的光线导入至室内,并经过反射,反射至展览腔内,用于照射展品,能够通过外部的光源实现对内部展品的照射,节省了电能的消耗,同时,可以供观展的人能够看到自然光线下的展品,使展品还原本色,不被灯光的效果影响。

A lighting device without dead ang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n-dead-angle light-guiding device,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which comprises an indoor wall and an exhibition chamber for placing exhibits in the wall, a light-guiding device for introducing outdoor light into the indoor, and a reflecting device for reflecting the incoming light into the exhibition chamber through which the exhibition can be placed. The outdoor light is introduced into the interior and reflected into the exhibition chamber for illuminating the exhibits. The exterior light can be used to irradiate the interior exhibits and sav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exhibits can be seen by the visitors under the natural light, so that the exhibits can be restored to their original colors without being illuminated. Influ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死角引光装置
本技术涉及展览光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死角引光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品味的提高,对产品进行展示的展览越来越多,光照无疑是一个影响展品展览效果的重要因素,授权公告号为CN20396117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展览用的无死角灯光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中间开设有一展览腔,所述展览腔内左侧壁面设有一排反光板,所述反光板由第一折射板与第二折射板组成,第一折射板与第二折射板间相对设置,第一折射板与第二折射板间呈“K”字形,正对该反光板的对面展览腔体侧壁设有第一LED灯条,所述展览腔内设有两个展览架,所述展览架平行设置于展览腔内,展览架的内侧设有一个以上的通槽,每个通槽内设有第三折射板,所述第三折射板的反光面与平面间呈45°,展览架上放置展品,所述展览腔的内壁上端设有第二LED灯条,所述第二LED灯条正对第三折射板及展品。但在展示的过程中,往往非自然光对展品打光的效果并不好,而室内展览的展品又不能对其进行自然光照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死角引光装置,其优点是能够对展品进行自然光照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无死角引光装置,包括位于室内的墙体和开设在墙体内用于放置展品的展览腔,还包括用于将室外光线导入室内的导光件、用于将导入的光线反射至展览腔内的反光装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将室外的光线导入至室内,并经过反射,反射至展览腔内,用于照射展品,能够通过外部的光源实现对内部展品的照射,节省了电能的消耗,同时,可以供观展的人能够看到自然光线下的展品,使展品还原本色,不被灯光的效果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光件设置为用于聚集光线的凸透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凸透镜的设置能够聚集室外的阳光,保证反光装置接收到更多的光线,使亮度增加,进而保证对展品的照射效果更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光件与反光件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分散光线的散光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散光件的设置能够将导光件导入的光线通过散光件之后再次分散,保证光不因凸透镜聚集光线而造成局部较亮,而其他位置的光线较弱的情况出现。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光件设置为凹透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凸透镜与凹透镜配合使用能够将光线聚集后再分散,保证光线充足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光线能够由反光件反射照射到展览腔内的各个位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光装置包括用于接收散光件散射后的光线,并将光线反射至展览腔内的第一反光组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的第一反光组件将光线反射至展览腔内,进而保证经过第一反光组件的光线能够照射进展览腔内,实现对展览腔的光线照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光装置还包括用于接收第一反光组件反射至展览腔外的光线的第二反光组件,所述第二反光组件用于将接收后的光线反射至展览腔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保证接收溢出第一反光组件外的光线,并将光线反射至展览腔内,进而保证能够尽量多的将室外的光引进室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展览腔内还设置有用于分散光线至展品上的分光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分光件的设置能够将照射至展览腔内的光线分散至展览腔内的各个角落,保证光照的光线无死角,保证展品的展览效果更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通过将室外的光线导入至室内,并经过反射,反射至展览腔内,用于照射展品,能够通过外部的光源实现对内部展品的照射,节省了电能的消耗,同时,可以供观展的人能够看到自然光线下的展品,使展品还原本色,不被灯光的效果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体现展览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展览室;11、顶棚;111、第一通孔;12、隔板;2、墙体;21、展览腔;22、透光板;3、导光件;4、散光件;51、第一反光组件;52、第二反光组件;6、分光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一种无死角引光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无死角引光装置,包括展览室1、位于展览室1内的墙体2和开设在墙体2内用于放置展品的展览腔21,展览腔21位于四个墙体2围成的空间的一侧设置为透光板22,在本实施例中透光板22设置为玻璃材质的透光板22,上述的展览室1包括顶棚11,在顶棚11处开设有第一通孔111,在第一通孔111处连接有用于将室外光线导入室内的导光件3,该导光件3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为凸透镜,也可以设置为凹面镜等能够聚光的导光件3,导光件3的设置能够将光线引入至室内,导光件3也可设置为平面镜,在本实施例中选用凸透镜是用于将更多的外部的阳光导入至展览室1内。展览室1内的墙体2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为四个,四个墙体2围成方形,上述的导光件3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顶棚11位于四个墙体2围成方形的中央位置,上述的凸透镜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将凸透镜聚集的光线分散的散光件4,散光件4设置为凹透镜,在四个墙体2中央位于顶棚11下方还设置有隔板12,上述的凹透镜嵌设在隔板12内。凸透镜与凹透镜配合使用能够将光线聚集后再分散,保证光线充足且分散,上述的凸透镜大于凹透镜,调整凸透镜与凹透镜的距离,使经过凹透镜的光线平行照射进四个墙体2围成的空间内。该无死角引光装置还包括有用于将光线反射至展览腔21内的反光装置,上述的反光装置包括用于接收散光件4散射后光线的第一反光组件51和用于接收第一反光组件51反射至展览腔21外的第二反光组件52,上述的第一反光组件51包括固定在四个墙体2围成的空间内的锥形镜,该锥形镜的尖端朝向凹透镜,本实施例中的锥形镜设置有四个面,分别对应四个展览腔21的位置,将光线反射至展览腔21内。上述的第二反光组件52设置在凸透镜的四周,且位于隔板12接近第一反光组件51的一侧上,该第二反光组件52设置为镜子,能够将锥形镜反射逸散出展览腔21内的光反射至展览腔21内。在展览腔21内设置有若干个分光件6,分光件6包括固定在展览腔21接近透光板22一侧的半圆柱型的镜子和固定在展览腔21的内壁四周的镜子,半圆柱型的镜子与展览腔21的内壁四周的镜子配合,能够保证将射入展览腔21内的光线无死角的照射在展品上,使展品的展示效果更好。工作过程:光线经过凸透镜聚光和凹透镜散光,将光线引入至展览室1内,经过反光装置反射至展览腔21内并通过分光件6进行光线的分散,完成对展览腔21内自然光的照射。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死角引光装置,包括位于室内的墙体(2)和开设在墙体(2)内用于放置展品的展览腔(21),其特征是:还包括用于将室外光线导入室内的导光件(3)、用于将导入的光线反射至展览腔(21)内的反光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死角引光装置,包括位于室内的墙体(2)和开设在墙体(2)内用于放置展品的展览腔(21),其特征是:还包括用于将室外光线导入室内的导光件(3)、用于将导入的光线反射至展览腔(21)内的反光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死角引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光件(3)设置为用于聚集光线的凸透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死角引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光件(3)与反光件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分散光线的散光件(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死角引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散光件(4)设置为凹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兰兰闫进东任冬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毅东方展览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