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角度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3176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座椅角度调整装置,包括与座椅的乘坐部连接的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内轴,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内轴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体,所述弹性缓冲体包覆所述内轴并且同时接触所述壳体的内侧面,所述座椅的内轴与座椅的支撑脚连接。所述内轴的上端面至所述弹性缓冲体的下端面的距离大于所述弹性缓冲体的厚度,所述弹性缓冲体的上端面的上方且同时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面与所述内轴的外侧面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位置可调节的活动支撑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可以实现多方向倾斜角度调整的座椅角度调整装置。

A device for adjusting seat angl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seat angle adjusting device, including a housing connected with a seat seat seat seat seat seat seat seat seat seat, an inner shaft arranged in the housing, an elastic buffer between the housing and the inner shaft, the elastic buffer covering the inner shaft and contacting the inner side of the hous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inner side of the seat. The shaft is connected to the supporting foot of the sea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inner shaft and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elastic buffer is greater than the thickness of the elastic buffer. A movable supporting part with adjustable position is arranged in the space between the inner side of the shell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inner shaf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eat angle adjusting device with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and realizing multi-directional tilt angle adjus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角度调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座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座椅用的座椅角度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人们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在休息时,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坐在椅子上。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久坐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建议不要久坐,但是出于工作的需要,又需要久坐,那么如何降低久坐对身体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是座椅制造商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现有通用的座椅本身大多只能够进行高度调节,座椅本身也只能在一个平面内进行一定的角度调整,即只能在一个方向上进行倾斜调整,不能实现动态的坐姿调整。如果要想实现动态坐姿调整,则需要能够在各个方向上进行角度调整。针对这种需要在各个方向上进行角度调整的需求,也出现了一些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存在结构复杂以及成本较高等问题。现在急需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实现各个方向上的倾斜角度调整的座椅角度调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可以实现多方向倾斜角度调整的座椅角度调整装置。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座椅角度调整装置,其关键在于:包括与座椅的乘坐部连接的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内轴,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内轴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体,所述弹性缓冲体包覆所述内轴并且同时接触所述壳体的内侧面,所述座椅的内轴与座椅的支撑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一,所述内轴的上端面至所述弹性缓冲体的下端面的距离大于所述弹性缓冲体的厚度,所述弹性缓冲体的上端面的上方且同时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面与所述内轴的外侧面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位置可调节的活动支撑部,该活动支撑部包括调节前的初位置以及调节后的末位置,活动支撑部在末位置时,所述活动支撑部刚性卡接在所述内轴的外侧面和所述壳体的内侧面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弹性缓冲体为弹性衬套,所述壳体、内轴以及弹性衬套同轴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一,所述活动支撑部为可上下移动的锁定部,在下降运动前其位于初位置,此时所述锁定部的外侧面邻接所述壳体的内侧面,所述锁定部的内孔的内侧面与所述内轴的外侧面未接触;在下降运动后其处于末位置,此时所述锁定部的外侧面接触所述壳体的内侧面,所述锁定部的内孔的内侧面接触所述内轴的外侧面,从而限制所述内轴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摆动。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伸出所述壳体外的倾斜锁杆,所述倾斜锁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另一端与所述锁定部的上端面铰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二,还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挡块,所述活动支撑部为楔块,在初位置时,所述挡块靠近所述内轴的一侧与所述内轴的外侧面之间不接触,在末位置时,所述楔块向所述内轴移动并且与所述内轴的外侧面接触,从而限制所述内轴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摆动。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伸出所述壳体外的倾斜锁杆,当所述倾斜锁杆移动时可以给所述楔块施加推动其移动的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二,所述弹性缓冲体同时与所述内轴以及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气缸以及伸出所述壳体外部的高度调节杆,所述气缸伸入到所述内轴内,所述高度调节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另一端位于所述气缸的上方。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与所述高度调节杆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连接的压板,在所述压板的下端面与所述气缸之间还设置有贯穿所述内轴的中间件,所述压板的面积覆盖所述中间件顶端的最大移动范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简单的结构,利用弹性缓冲体为内轴与壳体的倾斜活动提供弹性空间,实现了360度多方向倾斜。这种结构的实现方式简单,运行可靠,同时又大幅降低了生产的原料成本和加工成本,使得这种装置能够更加容易推广和应用。同时,通过增加活动支撑部,在需要进行多方向角度调整时,通过拨动倾斜锁杆让活动支撑部移动,从而保证了内轴相对于壳体有可以移动的空间,从而能够实现多方向倾斜调整。而在使用者不想要多方向倾斜时,通过拨动倾斜锁杆让活动支撑部移动,从而让内轴和壳体之间形成一个刚性的支撑结构,从而限制内轴相对于壳体的摆动,这样就不能够进行倾斜调整了,用户可进行通常的使用。最后,这种结构将传统的座椅高度调整系统紧凑的整合到了座椅角度调整装置中,让座椅能够同时实现高度调整和多方向的倾斜调整,给使用者以多种调整选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装设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座椅角度调整装置,包括与座椅的乘坐部连接的壳体1、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内轴6,在所述壳体1与所述内轴6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体5,所述弹性缓冲体5包覆所述内轴6并且同时接触所述壳体1的内侧面11,所述座椅的内轴6与座椅的支撑脚连接。所述内轴6的上端面至所述弹性缓冲体5的下端面的距离大于所述弹性缓冲体5的厚度,所述弹性缓冲体5的上端面的上方且同时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侧面11与所述内轴6的外侧面61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位置可调节的活动支撑部,该活动支撑部包括调节前的初位置以及调节后的末位置,活动支撑部在末位置时,所述活动支撑部刚性卡接在所述内轴6的外侧面61和所述壳体1的内侧面11之间,所述活动支撑部可以是与所述壳体1的内侧面11直接接触,或者是与已经与所述壳体1的内侧面11有连接关系的其他部件直接接触。同样的,所述活动支撑部可以是与所述内轴6的外侧面61直接接触,或者是与已经与所述内轴6的内侧面61有连接关系的其他部件直接接触。所述弹性缓冲体5为弹性衬套,所述壳体1、内轴6以及弹性衬套同轴设置。所述弹性衬套同时与所述内轴以及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支撑部为可上下移动的锁定部9,在下降运动前其位于初位置,此时所述锁定部9的外侧面91邻接所述壳体1的内侧面11,所述锁定部9的内孔92的内侧面921与所述内轴6的外侧面61未接触;在下降运动后其处于末位置,此时所述锁定部9的外侧面91接触所述壳体1的内侧面11,所述锁定部9的内孔92的内侧面921接触所述内轴6的外侧面61,从而限制所述内轴6相对于所述壳体1的摆动。所述倾斜锁杆4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1外,另一端与所述锁定部9的上端面铰接。在抬起倾斜锁杆4位于所述他壳体1外的部分时时,所述倾斜锁杆4会给所述锁定部9施加向下的压力,从而让其向下运动,所述锁定部9运动到末位置时,其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壳体1的内侧面11以及所述内轴的外侧面61接触,此时锁定部9就限制住了内轴6相对于壳体1的摆动,从而就实现了倾斜调整锁定功能。在下压倾斜锁杆4位于所述壳体1外的部分时时,所述倾斜锁杆4会给所述锁定部9施加向上的抬升力,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座椅的乘坐部连接的壳体(1)、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内轴(6),在所述壳体(1)与所述内轴(6)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体(5),所述弹性缓冲体(5)包覆所述内轴(6)并且同时接触所述壳体(1)的内侧面(11),所述座椅的内轴(6)与座椅的支撑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座椅的乘坐部连接的壳体(1)、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内轴(6),在所述壳体(1)与所述内轴(6)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体(5),所述弹性缓冲体(5)包覆所述内轴(6)并且同时接触所述壳体(1)的内侧面(11),所述座椅的内轴(6)与座椅的支撑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6)的上端面至所述弹性缓冲体(5)的下端面的距离大于所述弹性缓冲体(5)的厚度,所述弹性缓冲体(5)的上端面的上方且同时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侧面(11)与所述内轴(6)的外侧面(61)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位置可调节的活动支撑部,该活动支撑部包括调节前的初位置以及调节后的末位置,活动支撑部在末位置时,所述活动支撑部刚性卡接在所述内轴(6)的外侧面(61)和所述壳体(1)的内侧面(1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体(5)为弹性衬套,所述壳体(1)、内轴(6)以及弹性衬套同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撑部为可上下移动的锁定部(9),在下降运动前其位于初位置,此时所述锁定部(9)的外侧面(91)邻接所述壳体(1)的内侧面(11),所述锁定部(9)的内孔(92)的内侧面(921)与所述内轴(6)的外侧面(61)未接触;在下降运动后其处于末位置,此时所述锁定部(9)的外侧面(91)接触所述壳体(1)的内侧面(11),所述锁定部(9)的内孔(92)的内侧面(921)接触所述内轴(6)的外侧面(61),从而限制所述内轴(6)相对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悠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