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译码方法及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1912577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编码、译码方法及设备。该编码方法包括:发送端获取待编码的数据对应的polar编码后的数据长度;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编码后的数据长度和预设阈值,将所述待编码数据分成至少一段编码块;所述发送端对各所述编码块进行polar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传输至接收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避免了过多的分段引入的数据传输性能损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编码、译码方法及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技术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编码、译码方法及设备。
技术介绍
在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系统的Turbo编码处理过程中,传输块(TransportBlock,TB)长度一旦超过Turbo编码器的最大输入比特长度(即Turbo码的最大交织器大小),就需要将TB块分割成若干较短的码块,使得每个码块的长度能够符合最大交织器的大小,从而完成每个码块的编码处理。其中,该码块中添加有循环冗余校验(CyclicRedundancyCheck,CRC)和填充比特。在码块分段过程中,所有的填充比特总是添加在第一个码块的起始位置。由于Turbo码的交织器的限制,使得大量的Turbo码不得不分成多个码段,造成不必要的性能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编码、译码方法及设备,避免了过多的分段引入的数据传输性能损失的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编码方法,包括:发送端获取待编码的数据对应的polar编码后的数据长度,该待编码的数据可以为传输块TB,该传输块中包括了TB级的CRC码;发送端根据所述编码后的数据长度和预设阈值,将所述待编码数据分成至少一段编码块,当发送端将待编码的数据分成一段时,即对待编码的数据没有进行分段;发送端对各所述编码块进行polar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传输至接收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编码后的数据长度和所述预设阈值,将所述待编码数据分成至少一段编码块,包括: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编码后的数据长度和所述预设阈值,得到所述待编码数据的分段数量;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分段数量,将所述待编码数据分成至少一段编码块。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编码后的数据长度和预设阈值,将所述待编码数据分成至少一段编码块,包括:所述发送端判断所述编码后的数据长度是否大于所述预设阈值;若是,则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编码后的数据长度和所述预设阈值,得到所述待编码数据的分段数量,根据所述分段数量,将所述待编码数据分成至少两段编码块;若否,则所述发送端将所述待编码数据分成一段编码块。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编码后的数据长度和所述预设阈值,得到所述待编码数据的分段数量,包括:所述发送端通过如下公式一得到所述分段数量:其中,所述C为分段数量,所述C为正整数,所述SA为编码后的数据长度,所述Z为预设阈值,为向上取整操作。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C段编码块中包括C+段第一类编码块和C-段第二类编码块,其中C=C++C-,所述第一类编码块编码前的长度为K+,所述第二类编码块编码前的长度为K-,所述K-=K+-P,所述P≥1,且所述P为奇数。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类编码块编码前的长度K+是根据编码块中的校验信息的长度、所述待编码的数据长度以及所述分段数量确定的,在得到K+之后,可以根据K-=K+-P得到K-。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类编码块编码前的长度K+通过如下公式二确定:其中,所述STB为待编码的数据长度,所述lCB为编码块中的校验信息的长度,为向上取整操作。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类编码块的段数C-段是根据所述第一类编码块编码前的长度K+、所述第二类编码块编码前的长度K-以及所述待编码的数据长度确定的。在得到C-之后,可以根据C=C++C-得到C+。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类编码块的段数C-段通过如下公式三确定:其中,所述K+为所述第一类编码块编码前的长度,所述K-为所述第二类编码块编码前的长度,所述STB为待编码的数据长度,所述lCB为编码块中的校验信息的长度,所述为向下取整操作。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端获取待编码的数据对应的polar编码后的数据长度,包括: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待编码数据的速率匹配处理过程,得到所述编码后的数据长度。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译码方法,包括:接收端在获取到待译码的数据后,获取所述待译码的数据长度;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待译码的数据长度和预设阈值,将所述待译码的数据分成至少一段译码块;所述接收端对各所述译码块进行polar译码,得到译码后的数据。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待译码的数据长度和预设阈值,将所述待译码的数据分成至少一段译码块,包括: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待译码的数据长度和所述预设阈值,得到所述待译码的数据的分段数量;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分段数量,将所述待译码的数据分成至少一段译码块。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待译码的数据长度和预设阈值,将所述待译码数据分成至少一段译码块,包括:所述接收端判断所述待译码的数据长度是否大于所述预设阈值;若是,则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待译码的数据长度和所述预设阈值,得到所述待译码的数据的分段数量,根据所述分段数量,将所述待译码数据分成至少两段译码块;若否,则所述接收端将所述待译码的数据分成一段译码块。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待译码的数据长度和所述预设阈值,得到所述待译码的数据的分段数量,包括:所述接收端通过如下公式四得到所述分段数量:其中,所述C为分段数量,所述C为正整数,所述SB为待译码的数据长度,所述Z为预设阈值,为向上取整操作。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C段译码块中包括C+段第一类译码块和C-段第二类译码块,其中C=C++C-,所述第一类译码块译码后的长度为K+,所述第二类译码块译码后的长度为K-,所述K-=K+-P,所述P≥1,且所述P为奇数。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类译码块译码后的长度K+是根据译码块中的校验信息的长度、译码后的数据长度以及所述分段数量确定的。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类译码块译码后的长度K+通过如下公式五确定:其中,所述STB为译码后的数据长度,所述lCB为译码块中的校验信息的长度,为向上取整操作。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类译码块的段数C-段是根据所述第一类译码块译码后的长度K+、所述第二类译码块译码后的长度K-以及译码后的数据长度确定的。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类译码块的段数C-段通过如下公式六确定:其中,所述K+为所述第一类译码块译码后的长度,所述K-为所述第二类译码块译码后的长度,所述STB为译码后的数据长度,所述lCB为译码块中的校验信息的长度,所述为向下取整操作。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所述待译码的数据长度,包括:所述接收端根据调制与编码策略及时-频资源,得到所述待译码的数据长度。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编码设备,该编码设备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发送端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译码设备,该译码设备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接收端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既可以作为编码设备,来执行上述发送端所执行的功能,也可以作为译码设备,来执行上述接收端所执行的功能。该用户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发射器/接收器、编码器以及译码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用户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发射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编码、译码方法及设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端获取待编码数据以及所述待编码数据对应的极化polar编码后的数据长度;如果编码后的数据长度大于预设阈值,则将待编码数据分成C段编码块,其中C为分段数量,C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发送端对所述C段编码块中的每一段编码块进行polar编码,并发送编码后的数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端获取待编码数据以及所述待编码数据对应的极化polar编码后的数据长度;如果编码后的数据长度大于预设阈值,则将待编码数据分成C段编码块,其中C为分段数量,C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发送端对所述C段编码块中的每一段编码块进行polar编码,并发送编码后的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将待编码数据分成C段编码块,包括:所述发送端通过如下公式一得到分段数量:其中,所述SA为编码后的数据长度,所述Z为预设阈值,为向上取整操作。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段编码块中,包括C+段第一类编码块和C-段第二类编码块,其中C=C++C-,所述第一类编码块编码前的长度为K+,所述第二类编码块编码前的长度为K-,所述K-=K+-P,所述P大于或等于1,其中0≤C+≤C,0≤C-≤C。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编码块编码前的长度K+是根据编码块中的校验信息的长度、所述待编码的数据长度以及所述分段数量确定的。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编码块编码前的长度K+通过如下公式二确定:其中,所述STB为待编码的数据长度,所述lCB为编码块中的校验信息的长度,为向上取整操作。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获取待编码的数据对应的polar编码后的数据长度,包括:所述发送端根据对所述待编码数据进行polar编码的速率匹配处理过程,得到所述编码后的数据长度。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将所述待编码数据分成C段编码块后,对所述C段编码块中的每一段编码块进行循环冗余校验。8.一种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端在获取到待译码的数据后,获取所述待译码的数据长度;如果待译码的数据长度大于预设阈值,则将待译码的数据分成C段译码块,其中C为分段数量,C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接收端对所述C段译码块中的每一段译码块进行polar译码,得到译码后的数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待译码的数据分成C段译码块,包括:所述接收端通过如下公式四得到分段数量:其中,所述SB为待译码的数据长度,所述Z为预设阈值,为向上取整操作。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段译码块中,包括C+段第一类译码块和C-段第二类译码块,其中C=C++C-,所述第一类译码块译码后的长度为K+,所述第二类译码块译码后的长度为K-,所述K-=K+-P,所述P大于或等于1,且所述P为奇数,其中0≤C+≤C,0≤C-≤C。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译码块译码后的长度K+是根据译码块中的校验信息的长度、译码后的数据长度以及所述分段数量确定的。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译码块译码后的长度K+通过如下公式五确定:其中,所述STB为译码后的数据长度,所述lCB为译码块中的校验信息的长度,为向上取整操作。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待译码的数据长度,包括:所述接收端根据调制与编码策略及时-频资源,得到所述待译码的数据长度。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段译码块中的每一段译码块中均包括循环冗余校验信息。15.一种编码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悦杜颖钢李榕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