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及相机配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208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相机及相机配件。第一相机侧触针是与相机配件的联接引起的信号变化的检测对应的针。第二相机侧触针是与和联接的相机配件通信用的电源供给对应的针。第三相机侧触针是与用于将驱动力供给到相机配件的致动器对应的针。第一相机侧触针、第二相机侧触针和第三相机侧触针以如下方式布置:当相机侧安装件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切换时,第三相机侧触针与第一配件侧触点面和第二配件侧触点面接触,第二相机侧触针与第一配件侧触点面接触,且第一相机侧触针不与第二配件侧触点面和第三配件侧触点面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机及相机配件(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4月3日、申请号为201380017423.8、专利技术名称为“相机及相机配件”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相机和诸如可更换地安装于相机的可更换镜头的相机配件。
技术介绍
相机配件(以下简称为配件)在安装于相机的状态下从相机接收电源且与相机交换指令、数据等。通过彼此接触而电接触的多个触点形成在相机和配件的安装部处(安装件)以允许电源供给和通信。此外,在许多情况下,采用卡扣(bayonet)联接方法以用于相机和配件之间的安装(联接)。根据卡扣联接方法,在相机的安装件和配件的安装件之间进行相对转动,以使设置于各安装件的卡爪彼此接合。日本特开昭62-195633号公报公开了如下相机和可更换镜头:该相机和可更换镜头分别包括被构造成通过卡扣联接方法彼此安装的安装件。当相机和可更换镜头在相机的安装件和可更换镜头的安装件的相对转动之后处于联接完成状态时,设置于相机侧安装件的多个相机侧触针和设置于镜头侧安装件的多个镜头侧触针(触点面)彼此接触。相机侧触针和镜头侧触针通过设置于安装件的触点座被保持。用于保持相机侧触针的孔形成于相机侧触点座。沿使相机侧触针从孔突出的方向对相机侧触针施力的弹簧布置在被插入到孔中的相机侧触针和孔的底面(印刷配线板)之间。另一方面,镜头侧触针被固定于镜头侧触点座。近年来,为了减少相机的重量的目的,已通过成型来形成安装件。以下,以这种方式模制形成的安装件将被称为成型的安装件。此外,在一些情况下,为了减少相机的厚度的目的,板簧可以用作沿突出方向对相机侧电触针施力的触点弹簧。此外,相机侧触针和镜头侧触针包括用于将电源从相机供给到配件以驱动配件中的致动器的电源供给触针和用于交换信号以控制配件的控制触针。在具有设置有如上所述的触针的安装件(尤其是成型的安装件)的相机和配件中存在如下问题。图19示出当相机401落下到地面405时安装有作为配件的可更换镜头402的相机401。当相机401落下时,很容易的是:较重的可更换镜头402的顶端首先撞击地面405。在这种情况下,在使相机401与可更换镜头402联接的安装件的最下部产生剥开安装件的最大外力。因此,期望地,将卡爪的接合部和使用紧固螺钉分别用于将相机侧安装件和镜头侧安装件安装于相机主体和可更换镜头主体的安装部布置在包括相机侧安装件的最下部和镜头侧安装件的最下部的相位。然而,在安装件周向上,将相机侧触针设置在与紧固螺钉的位置相同的位置,且板簧用作沿突出方向对相机侧触针施力的触点弹簧的情况下,板簧应当被布置成避开紧固螺钉,这导致必需增大触针之间的节距。这导致安装件处的触针所占据的角度范围的增大,且妨碍了相机的尺寸的减小。另一方面,相机包括作为驱动例如快门用的致动器的马达,由该马达产生的噪声可能影响镜头侧配件的控制,这引起配件的故障。此外,配线经由柔性板等从电源电路被铺设到设置于相机的电源供给触针。如果该配线的长度长,由于配线阻抗导致的损失可能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指相机和相机配件,其能够减少安装件处的触点所占据的角度范围,使得能够减少相机的尺寸。此外,本专利技术意指相机和相机配件,其能够减少配线阻抗导致的电源供给的损失,且此外不受噪声影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一种相机包括相机侧安装件,布置于相机配件的配件侧安装件能够拆卸地联接于所述相机侧安装件,所述相机配件包括致动器。所述相机能够与被联接的所述相机配件通信。所述相机侧安装件被构造成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是如下状态:布置于所述配件侧安装件的配件侧卡爪插入于多个相机侧卡爪之间;所述第二状态是如下状态:所述相机侧安装件和所述配件侧安装件之间的相对转动使所述相机侧卡爪和所述配件侧卡爪彼此接合,以完成所述相机侧安装件和所述配件侧安装件之间的联接。布置于所述配件侧安装件的配件侧触点保持部保持沿所述配件侧安装件和所述相机侧安装件的相对转动方向布置的第一配件侧触点面、第二配件侧触点面和第三配件侧触点面。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第一相机侧触针、第二相机侧触针和第三相机侧触针分别与所述第一配件侧触点面、所述第二配件侧触点面和所述第三配件侧触点面接触,由此在所述相机和所述相机配件之间建立电连接。所述第一相机侧触针、所述第二相机侧触针和所述第三相机侧触针以如下方式布置:当所述相机侧安装件从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切换时,所述第三相机侧触针与所述第一配件侧触点面和所述第二配件侧触点面接触,所述第二相机侧触针与所述第一配件侧触点面接触,且所述第一相机侧触针不与所述第二配件侧触点面和所述第三配件侧触点面接触。所述第一相机侧触针是与所述相机配件的联接引起的信号变化的检测对应的针,所述第二相机侧触针是与和联接的所述相机配件通信用的电源供给对应的针,所述第三相机侧触针是与将驱动力供给到所述相机配件的所述致动器对应的针。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方面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以下详细说明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并入到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特征和方面,且与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A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更换镜头和安装该可更换镜头的相机的电气构造的方框图。图1B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更换镜头和安装该可更换镜头的相机的电气构造的方框图。图1C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更换镜头和安装该可更换镜头的相机的电气构造的方框图。图2A示出布置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更换镜头和上述相机的安装件和连接器的构造。图2B示出布置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更换镜头和上述相机的安装件和连接器的构造。图3A是上述连接器的放大图。图3B是上述连接器的放大图。图4是上述连接器的截面图。图5中的(1)至图5中的(8)示出,在布置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更换镜头和上述相机的安装件的联接过程期间,上述连接器如何彼此接触。图6A是图5中的(4)的放大图。图6B是图5中的(5)的放大图。图6C是图5中的(6)的放大图。图6D是图5中的(7)的放大图。图6E是图5中的(8)的放大图。图7A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侧触点图案。图7B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侧触点图案。图8A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处于联接完成状态的相机侧触针。图8B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处于联接完成状态的相机侧触针。图9A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当安装件处于转动途中的相机侧触针。图9B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当安装件处于转动途中的相机侧触针。图9C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当安装件处于转动途中的相机侧触针。图10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相机侧触针。图11A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侧触点图案和相机侧触针。图11B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侧触点图案和相机侧触针。图11C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侧触点图案和相机侧触针。图12A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型例的相机侧触针。图12B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型例的相机侧触针。图13A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第二可更换镜头的镜头类型判断单元如何被连接到相机微计算机的方框图。图13B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相机及相机配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相机,其包括第一安装件,布置于相机配件的第二安装件能够拆卸地联接于所述第一安装件,所述相机配件包括致动器,其中,所述相机能够与被联接的所述相机配件通信,所述第一安装件被构造成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是如下状态:布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件的第二卡爪插入于布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件的多个第一卡爪之间;所述第二状态是如下状态: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之间的相对转动使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彼此接合,以完成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之间的联接,所述第一安装件的第一触针、第二触针和第三触针沿所述第二安装件和所述第一安装件的相对转动方向布置,所述第一触针、所述第二触针和所述第三触针被布置为彼此相邻并且以所述第一触针、所述第二触针和所述第三触针的顺序被布置,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触针、所述第二触针和所述第三触针分别与布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件的第一触点面、第二触点面和第三触点面接触,由此在所述相机和所述相机配件之间建立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针、所述第二触针和所述第三触针以如下方式布置:当所述第一安装件从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切换时,所述第三触针与所述第一触点面和所述第二触点面接触,所述第二触针与所述第一触点面接触,且所述第一触针不与所述第二触点面或所述第三触点面接触,以及所述第一触针是用于检测所述相机配件联接于所述相机的针,所述第二触针是用于供给与联接的所述相机配件通信用的电力的针,所述第三触针是用于供给用于驱动所述相机配件的所述致动器的电力的针。...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4.04 JP 2012-085190;2012.04.04 JP 2012-085221.一种相机,其包括第一安装件,布置于相机配件的第二安装件能够拆卸地联接于所述第一安装件,所述相机配件包括致动器,其中,所述相机能够与被联接的所述相机配件通信,所述第一安装件被构造成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是如下状态:布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件的第二卡爪插入于布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件的多个第一卡爪之间;所述第二状态是如下状态: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之间的相对转动使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彼此接合,以完成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之间的联接,所述第一安装件的第一触针、第二触针和第三触针沿所述第二安装件和所述第一安装件的相对转动方向布置,所述第一触针、所述第二触针和所述第三触针被布置为彼此相邻并且以所述第一触针、所述第二触针和所述第三触针的顺序被布置,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触针、所述第二触针和所述第三触针分别与布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件的第一触点面、第二触点面和第三触点面接触,由此在所述相机和所述相机配件之间建立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针、所述第二触针和所述第三触针以如下方式布置:当所述第一安装件从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切换时,所述第三触针与所述第一触点面和所述第二触点面接触,所述第二触针与所述第一触点面接触,且所述第一触针不与所述第二触点面或所述第三触点面接触,以及所述第一触针是用于检测所述相机配件联接于所述相机的针,所述第二触针是用于供给与联接的所述相机配件通信用的电力的针,所述第三触针是用于供给用于驱动所述相机配件的所述致动器的电力的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其中,第四触针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三触针相邻,所述第四触针用于表示相对于所述第三触针的接地电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其中,第五触针被布置成与所述第四触针相邻,第六触针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五触针相邻,以及所述第五触针是用于与联接的所述相机配件通信的多个针,所述第六触针用于表示相对于所述第二触针的接地电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其中,第七触针被布置成与所述第六触针相邻,所述第七触针是用于检测联接的所述相机配件的类型的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其中,当所述第一安装件从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切换时,所述第一触针没有接触所述第二安装件的任何触点面,当所述第一安装件从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切换时,所述第二触针接触所述第二安装件的触点面其中之一,以及当所述第一安装件从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切换时,所述第三触针接触所述第二安装件的触点面中的两个触点面。6.一种相机配件,其包括:第二安装件,其被构造成能够拆卸地联接到布置于相机的第一安装件;以及致动器,其被构造成被驱动以移动光学构件,其中,所述第二安装件能够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是如下状态:布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件的第二卡爪插入于布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件的多个第一卡爪之间;所述第二状态是如下状态: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之间的相对转动使所述第二卡爪和所述第一卡爪彼此接合,以完成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之间的联接,所述第二安装件的第一触点面、第二触点面和第三触点面沿所述第二安装件和所述第一安装件的相对转动方向布置,所述第一触点面、所述第二触点面和所述第三触点面被布置成彼此相邻并且以所述第一触点面、所述第二触点面和所述第三触点面的顺序布置,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触点面、所述第二触点面和所述第三触点面分别与布置于所述相机的所述第一安装件的第一触针、第二触针和第三触针接触,由此在所述相机配件和所述相机之间建立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面、所述第二触点面和所述第三触点面以如下方式布置:当所述第二安装件从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切换时,所述第一触点面与所述第三触针和所述第二触针接触,且所述第二触点面与所述第三触针接触,以及所述第一触点面是用于所述相机检测所述相机配件联接到所述相机的触点面,所述第二触点面是用于从联接的所述相机接收通信用的电力的触点面,所述第三触点面是用于从联接的所述相机接收用于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德永辰幸长谷川高士西尾哲也今野吉彦菊池裕菅原梓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