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雾变色镜片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12071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雾变色镜片及其制造方法,其将感光变色材料混合于胶水中,通过胶水将第二透明塑料片粘接于第一透明塑料片的内侧面后,使第一透明塑料片和第二透明塑料片之间形成感光变色材料层,保证感光变色材料层长时间使用而不出现脱落和损伤失效,并将防雾膜粘结于第二透明塑料片的内侧面,初步形成具有防雾变色效果的防雾变色复合片;然后将防雾变色复合片预先放入镜片成型模具的型腔中,再往型腔中注入熔融的镜片成型材料,利用高温的熔融镜片材料所具有的粘力,与第一透明塑料片紧密粘结,最终固化形成多层结构的防雾变色镜片,同时具备防雾和变色效果,且各层结构之间连接强度高,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出现松脱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雾变色镜片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镜片
,特别涉及一种防雾变色镜片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镜片(主要指头盔镜片或者滑雪镜片,又或者眼镜片等)较多采用PC(聚碳酸酯)材料制成,PC材料制成的镜片本身不具有防雾和变色功能。为使镜片具备上述功能,现有的解决方式是,在镜片的内侧面(即镜片使用时,靠近使用者眼睛的一侧表面)直接胶粘一层防雾膜以达到防雾,保证镜片正常透光的效果,形成防雾镜片。或者在镜片的外侧面(即镜片使用时,远离使用者眼睛的另一侧表面)喷涂一层感光变色材料层以达到感光变色,遮阳防炫目的效果,形成变色镜片。但上述方式仍有不足之处,原因在于,1、PC注塑而成的镜片,其内侧面硬且光滑,与防雾膜(一般为TAC防雾膜)较难粘合,且粘合后,容易产生气泡而影响透光度和美感。2、感光变色材料层直接喷于镜片的外侧面上,处于暴露状态,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脱落、损伤失效的问题。3、现有技术中,还未有同时具备防雾和变色功能的功能镜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防雾变色镜片及其制造方法,旨在使镜片同时具备防雾和变色效果,并提高防雾变色镜片的结构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防雾变色镜片,包括镜片和防雾变色复合片,所述防雾变色复合片包括第一透明塑料片、通过胶水粘结于第一透明塑料片内侧表面的第二透明塑料片,粘结于第二透明塑料片内侧面的防雾膜以及混合于所述胶水中的感光变色材料,所述镜片在模具中注塑成型,且镜片的内侧面与预先放入模具型腔内的第一透明塑料片紧密结合。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防雾变色镜片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胶水中混入适量的感光变色材料;S2、将混合有感光变色材料的胶水涂于第一透明塑料片的内则面和/或第二透明塑料片的外侧面,并将第二透明塑料片粘结于第一透明塑料片的内侧表面,以及在第二透明塑料片的内侧面粘结防雾膜,形成防雾变色复合片;S3、将防雾变色复合片放入镜片注塑成型模具的型腔中,且第一透明塑料片位于待成型镜片内侧面位置;S4、将熔融的镜片成型材料注入型腔中,并与第一透明塑料片紧密结合,固化成型后,得到镜片与防雾变色复合片紧密结合的防雾变色镜片。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将感光变色材料混合于胶水中,通过胶水将第二透明塑料片粘接于第一透明塑料片的内侧面后,使第一透明塑料片和第二透明塑料片之间形成感光变色材料层,并将防雾膜粘结于第二透明塑料片的内侧面,初步形成具有防雾变色效果的防雾变色复合片;然后将防雾变色复合片预先放入镜片成型模具的型腔中,且第一透明塑料片位于待成型镜片内侧面的位置后,再往型腔中注入熔融的镜片成型材料,利用高温(一般为260~280℃)的熔融镜片材料所具有的粘力,与第一透明塑料片紧密粘结,最终固化形成多层结构的防雾变色镜片,同时具备防雾和变色效果,且各层结构之间连接强度高(特别是第一透明塑料片和镜片之间在高温下,通过自身材料特性粘结,结合强度高,几乎形成一体结构),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出现松脱情况。另外,第一透明塑料片和第二透明塑料片将感光变色材料层(即混合有感觉变色材料的胶水层)包围在中间,可将感光变色材料层与外界隔绝,从而保证感光变色材料层长时间使用而不出现脱落和损伤失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防雾变色镜片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防雾变色镜片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防雾变色镜片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防雾变色镜片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防雾变色镜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至4所示,该防雾变色镜片,包括镜片1和防雾变色复合片2,所述镜片1可以为头盔镜片或者滑雪镜片,当然,也可以是眼镜片等,所述防雾变色复合片2包括第一透明塑料片21、通过胶水(优选光学胶水)粘结于第一透明塑料片内侧表面的第二透明塑料片23,粘结于第二透明塑料片23内侧面的防雾膜24以及混合于所述胶水中的感光变色材料,混合有感光变色材料的胶水凝固后,在第一透明塑料片21和第二透明塑料片23之间形成感光变色材料层22,感光变色材料应尽可能地与胶水混合均匀,以保证感光变色效果,镜片1在模具(未图示)中注塑成型,且镜片1在模具中固化成型的过程中,利用260~280℃高温的熔融镜片材料(镜片材料优选PC,当然,也可以考虑高分子树脂。)所具有的粘力,内侧面与预先放入模具型腔内的第一透明塑料片21紧密粘结结合。最终固化并形成多层结构的防雾变色镜片,同时具备防雾和感光变色效果,且各层结构之间连接强度高(特别是第一透明塑料片21和镜片1之间在高温下,通过自身材料特性粘结,结合强度高,几乎形成一体结构),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出现松脱情况。另外,第一透明塑料片21和第二透明塑料片23将感光变色材料层22包围在中间,可将感光变色材料层22与外界隔绝,从而保证感光变色材料层22长时间使用而不出现脱落和损伤失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塑料片21和第二透明塑料片23优选采用PC(聚碳酸酯)材料制成的薄片状结构,当第一透明塑料片21和镜片1均采用PC材料制成时,第一透明塑料片21和镜片1之间的结合力更佳。当然,第一透明塑料片21和第二透明塑料片23也可以采用现有的其他工程塑料制成,例如PP(聚丙烯)。具体地,第一透明塑料片21和第二透明塑料片23的厚度为0.1mm~0.5mm,例如,0.1mm、0.15mm、0.2mm、0.25mm、0.3mm、0.35mm、0.4mm、0.45mm或者0.5mm等。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感光变色材料优选紫外线感光变色材料,紫外线感光变色材料为现有技术,并为本
的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不再对其具体组成以及工作原理进行赘述。应当说明的是,所述防雾膜24的材质以及构造为现有技术,并为本
的技术人员所熟知,例如,可采用TAC(三醋酸纤维薄膜),这里不对其具体组成以及工作原理进行赘述。与直接和表面硬且光滑的镜片1的内侧面粘接的现有方式相比,防雾膜24与硬度以及光滑度相对低一些的第二透明塑料片23粘结后,具有较好的结合强度,可防止防雾膜24出现脱落的可能性。进一步地,第一透明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防雾变色镜片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雾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片和防雾变色复合片,所述防雾变色复合片包括第一透明塑料片、通过胶水粘结于第一透明塑料片内侧表面的第二透明塑料片,粘结于第二透明塑料片内侧面的防雾膜以及混合于所述胶水中的感光变色材料,所述镜片在模具中注塑成型,且镜片的内侧面与预先放入模具型腔内的第一透明塑料片紧密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雾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片和防雾变色复合片,所述防雾变色复合片包括第一透明塑料片、通过胶水粘结于第一透明塑料片内侧表面的第二透明塑料片,粘结于第二透明塑料片内侧面的防雾膜以及混合于所述胶水中的感光变色材料,所述镜片在模具中注塑成型,且镜片的内侧面与预先放入模具型腔内的第一透明塑料片紧密结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镜片、第一透明塑料片和第二透明塑料片采用PC材料制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第一透明塑料片和第二透明塑料片的厚度为0.1mm~0.5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第一透明塑料片和/或第二透明塑料片混合有感光变色材料。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镜片为头盔镜片或者滑雪镜片,镜片的两侧设有安装孔,防雾变色复合片与镜片的内侧面完全覆盖结合,或者与镜片的内侧面位于两侧安装孔之间的区域覆盖结合,当防雾变色复合片与镜片的内侧面完全覆盖结合时,所述防雾变色复合片开设有与安装孔相对应的过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雾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镜片内侧面与安装孔相邻的位置设置凸出的调节结构。7.一种防雾变色镜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科大光学镜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